如果说,
立春是春天的起始,
那么小年,
就是春节的第一幕序曲。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
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
这天以后
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
小
年
习
俗
祭灶王
有一首童谣这样唱到:
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
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说的正是祭灶王,
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年这天祭灶
是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
在古诗中也多有提及:
面脸丹如朱顶鹤,
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
此是人间祭灶时。
宋代诗人孙纬这首《献寿》
前两句写的是灶神相貌,
后两句则是写祭灶的活动。
吃糖瓜
糖瓜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
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糖。
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
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扫尘土
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也就是北方的“扫房”。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
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
干净彻底地大扫除。
因“尘”与“陈”谐音,
故掸尘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
连同旧岁中所遇到的不快
统统掸个干净。
贴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
挨家挨户就开始贴窗花了。
喜鹊登梅、二龙戏珠、五蝠捧寿……
大红色的窗纸,
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上,
飞速地变幻,
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样。
吃饺子
说起小年习俗,可不止是祭灶哦。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
其乐融融的样子才有年味儿啊!
沐浴理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小年这天,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清清爽爽迎新年。
“年”是什么?
是家人期盼的日子
是故人重逢的日子
是一年团圆的日子
……
小年已至,
大年不远。
一年辛劳,
一年风雨,
只为岁末的团圆喜乐。
新春在路上,
团圆也在路上,
就让我们静静期盼,
那段一年中最温暖的日子。
今日小年,
愿你和家人如意平安!
来源
瞭望、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图片
人民网、综合网络
编辑
陆琪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