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团队读书心得集锦
古有梅兰竹菊,今有鲲鹏研修!笑傲鲲鹏凌绝顶,一枝料峭向苍茫。
初读山西申慧敏老师的《“教思维”乃“教”的必然重心》,当真是言切切,情深深!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再读山西白生娟老师的《与童心对接让课堂灵动》,就像张开翅膀,在如水的月光下自由自在地遨翔。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鱼,只能解一时之饥,但若有了网,并掌握了捉鱼之渔,则三餐无忧了。古人已经为我们的教育指出了一条非常好的路:要授学生以“渔”而非“鱼”。
“教思维”乃“教”的必然重心
——读《第一篇(二)习作教学进行时的内容解析》有感
山西申慧敏
写作思维,从古今中外的先哲们到当代学者都对其有所认识,美国学者提出写作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写作教学“进行时”接受孙教授关于“写作,从来不是作者的独悟,写作是具体的目的性、功能性的活动行为------”这一观点,主张“教思维”涵盖写作全过程,写作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教思维”乃“教”的必然重心!
一、创设氛围,唤起“冲动”——触发思维
“一提习作”,大部分孩子是畏难情绪,“写什么”“怎么写”无从入手,“为什么写”更是不知所措,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忽略了“教”的存在,或教得过于死板。若能在作前阶段,像“进行时”所讲——在教学时通过游戏、谈话、设疑等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儿童的写作欲望、激情、在情态上做好准备,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孩子眼中的习作将会大变样。
众所周知,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特别喜欢老师讲述他们孩子时期的故事。所以由小学生这一爱好出发,在培养他们写作时,触发思维。
用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去激发他们,将他们带入儿时情境,使他们有感而发,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在教学《童年趣事》这样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下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帮助学生迅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二、互动碰撞,创意共享——继发思维
鲁迅在总结小说创作经验时生动地描述,形象地阐述了继发思维,它影响着个体对已有素材的组织加工、重组构思,决定着写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进行时”主张实施教学,全程陪伴儿童的写,通过互动碰撞,创意共享,让儿童在写作过程中感到舒心、顺畅,激活继发思维。
何捷的《写心里话》这一案例,在儿童产生写话冲动后,进行了三层递进式的思维导引——对象导引,方法导引,任务引导,文体导引,一步步引导儿童掌握此类习作的方法——先弄清心里话说给谁,再弄清心里话怎么说,之后在具体实践中与文体导引中弄明白“写成什么样”。这样“由想到写”的写作训练,孩子们明确了自己要怎么写,写了有什么用。这符合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的动力学”中最基本的表现——我想表达,我能表达。
三、丰富积累,得法之练——完形思维
完形思维是在继发思维基础上,对杂乱信息资料按一定的写作要求进行简洁化、系统化、完美化的整体加工处理,使之更加完整合理的思维过程。在指向完形思维的教学指导中,写作教学“进行时”从“图示结构”“方法授予”“思维场营建”三个方面着手。
图式建构重在精读积累。通过大量的泛读,以及细嚼慢咽的精读,丰富儿童词汇积累,形成较高水平的表达和较为优质的语感,在其心中逐渐形成“完美表达的样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激发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精读背诵”中确保阅读的质。
写作是技能,贵在多练,练习的关键是要得法。作为教师,应谨记“没有规矩地写,写的文章是廉价的,没有意义的。”适机进行得法的练习。
习作的方法有众多,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等。方法这么多,不是一节课或是一次习作就能教给学生的。我欣赏何捷老师的序列目标设计,欣赏何捷老师的片段练习,更喜欢“在阅读中学写作”:在教阅读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