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珠平简介
时珠平,教育硕士,高级教师。潘文彬语文工作室成员。扬州市级中青年教学骨干,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曾多次获得区、市、省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执教区、市、省级公开课,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
潘文彬简介
潘文彬,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现任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致力于儿童“问学课堂”的研究,形成了“灵动而朴素”的教学风格。笔耕不辍,在《江苏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余篇,著有《潘文彬讲语文》《守护儿童的天性——潘文彬讲作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潘文彬教学主张与实践智慧》《灵动而朴素地教语文——潘文彬微格教育生活》《让“语文”成为语文——潘文彬语文观》《为了儿童的深度学习——问学课堂的建构与实施》《潘文彬:实实在在教语文》等。
五上第一单元我的心爱之物
时珠平(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江苏南京)
潘文彬(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江苏南京)
[名师说课]
《我的心爱之物》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介绍说明类的习作。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五年级学生对于描写事物的习作并不陌生。第二学段时,曾在三下和四下分别练习过写自己的植物朋友和动物朋友,学生基本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事物,并能适当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情感。进入第三学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新的发展,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也更为细腻,不仅能更细致地描摹样貌,更能感受到内在的情感,也更懂得习作是为了与人交流。所以依据单元习作要求,我把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拟定如下:1.能把自己心爱的事物的样貌、来历以及背后的故事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2.学会分享自己的习作,与同学互改习作,肯定亮点,指出不足,让自己的习作更精彩。
本课的教学可分为五大板块:第一板块,聊聊“单元所学”,联系单元课文,回顾冯骥才、郭沫若等作家眼中的所爱之物,为本次习作训练提供范例;第二板块,选选“心爱之物”,研读课本中的写作导语,结合自己初定的描写对象,引导学生梳理出“心爱之物”的特点;第三板块,说说“物的故事”,通过交流让学生对自己所选事物进行分类,如动物、植物、静物等,并交流不同对象的不同描写角度;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说清物的样貌和来历,以及发生过的难忘的事,通过抓住细节来把喜欢的原因写清楚;第四板块,评评“是否真爱”,通过师生对草稿进行交流评价,并提出评改建议,调整材料顺序,增删内容,让习作更有新意,更加吸引人;最后同桌分享,并在班级通过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和同学分享。
本次习作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感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无论写什么物,都要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把物的样貌、来历和故事写清楚并表达自己的真情,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评价、修改和展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
[课堂回放]
第一板块:聊聊“单元所学”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郭沫若眼中的……
生:(齐)白鹭。
师:在他眼中,白鹭是?
生:一首精巧的诗。
生:它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看来白鹭已深入你的脑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