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属波利尼西亚珊瑚礁(视频截图)
纪录片:《蓝色星球》第二季(总7集)
出品:BBC
导演:詹姆斯?霍尼伯内(JamesHoneyborne)
解说:大卫?爱登堡(DavidAttenborough,~)→“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首播:.10.29
一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终于可以微观地走进自然,去了解除了我们以外,神奇的物种和生命。
讽刺地说,这不还是一个宿命,一个因果循环!
从蒙昧、恐惧,到对抗、敬畏、迷信,从怀着好奇欲与占有欲的探索、攫取,到过度干预、伤害而促就的生态灾难和自然预警,再到今天的修复、抢救与保护,从远观、靠近、无限深入……就快要绕回再次保持安全距离或者“人神共处”的时代。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科学反而要比神秘的原始信仰、崇拜恶心得多、低级得多。保持原始的神秘信仰,至少感应到了“自然之灵”,无形中保全了她的系统性、完整性、自具性。科学,人类自以为是的高端行为,说穿了,是整个生命系统、生存环境的福祉么?还是只为成就自我欲望!更别说其背后的利益驱动。创造、发现新生命、新物种、新环境的前提是,踏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物种、环境的尸体。
看似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只不过是人类自己狭隘认知的幻想、意淫。每一步仅仅是探知自我底限、潜能的尝试,即使有众多个体凑到一起,便够得到真实么?看清真实的“圣人”们,早就闭口不言了,或者是被“滔滔者”阻住了话语的频率。
攻克,希望可以赶超未来伤害变本加厉、升级换代的速度。不然,宏观来看,像在瞎忙一场。
我们肉体感知到的物质、肉眼看到的生活,的确变得舒适了、美好了。自然眼里,未必这么想。
二
走进自然,走近更多的生命体,意义太多了!除去世俗脑际中的观赏、娱乐、消遣以外,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反观我们在造物之下的卑微与渺小、人性的纠结与撕扯,这无论如何,都是走进其他生命的意义。它会让我们怀疑、让我们觉醒——人是最聪明的动物?最坚韧执着的动物?最具才华的动物?最有超自然本领的动物?最尊贵的生命体?……我们最擅长的原来只剩缜密的心思与填不满的欲望。
趁有时间,好好看几眼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这透明的绿、深邃的蓝、阳光般的五彩……好好体察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万有生命的关联。大规模的变迁与褪化,不是耸人听闻的咒怨,不是离奇的神话,当你还沉浸在寻求感官满足的欲望时,它就在离你不远处,同步发生。
海浪所产生的能量
三
(一)《蓝色星球II》里的一些数据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70%(第1集)
太平洋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约11公里(第2集)
山脉不光存于陆地上面,海底深处有一座山脉跨越整个地球,即洋中脊(MidOceanRidge)(第2集)
超过四分之三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海底,多数集中在洋中脊。火山活动促成的矿物质是生命基础。海底热泉所形成的生物数量与热带雨林不相上下(第2集)
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s)全长公里(第3集)
世界上最遥远的珊瑚礁位于法属玻利尼西亚(FrenchPolynesia)南太平洋中心(第3集)
世界上最大的可冲海浪大多在葡萄牙纳扎雷的海上形成(第6集)
地球上三分之二城市都是沿海城市(第6集)
只有不到1%的国际海域受到保护(第7集)
北极地区夏季的冰地面积已经减少了40%(第1集)
由于深海捕捞及全球变暖,成长年的珊瑚也面临消亡(第2集)
每年平均向大海倾倒万吨塑料(第4集)
20世纪60年代,北极圈挪威海域的鲱鱼因为过度捕捞几近灭绝(第7集)
堪称海底“话最多”的小丑鱼(clownfish),由于海底钻探、行船噪声等因素,也在侵扰它们的交流方式(第7集)
据估计,在某些海域,每平方公里就有五十万件塑料制品(第7集)
年是大堡礁受灾最为严重的一年,在海洋变暖和厄尔尼诺气候的双重作用下,海水温度创下新高。蜥蜴岛附近90%的珊瑚因此死亡。从小就在澳洲海边生活的AlexVail看到珊瑚白化后形成的“乱石堆”,忍不住,躲在潜水面罩下哭泣(第7集)
年大堡礁珊瑚生态实录
二氧化碳越高,海水酸性越高,将销解珊瑚礁里的碳酸钙。因此有科学家预言,珊瑚礁很有可能在本世纪末消亡(第7集)
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像迈阿密这样的城市或将受到影响,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大约会上升一米(第7集)
年,几个装着沐浴玩具的集装箱运送途中丢失,集装箱里是七千只塑料鸭子。从阿拉斯加开始,这些鸭子踏上了长达一千六百公里的旅程。有的穿过太平洋,到达澳大利亚;有的北漂,落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之间;有的来到北极……其中一只在海上漂了15年,穿三大洋,最后抵达苏格兰西海岸(第4集)
(二)思考、计算、使用工具
“动脑”并非人类的专利,每个生命体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求生欲望和本能。为此,它们也会思考、推算、借助工具。细想想,其实大家的生活内容原本一样,为求生存,单调而往复;但我们因为难守这份原始的平庸,自视要高人一等,于是才有了分别。
Alex观察猪齿鱼(tuskfish)用力地把贝类摔在珊瑚砧上(第1集),为吃上这一口,有时要花个把小时。海鯵(gianttrevallies)可以精准地预判海面之上鸟的飞行高度和速度,然后一跃而起,将其咬住(第1集)。小丑鱼对海葵分泌的毒素天生免疫,所以这里成为它们理想的避风港,借用椰壳、矿泉水瓶在海葵里筑巢产卵(第3集)……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思索方式,前提是在自然的环境下。
(三)超乎想象的求生本能
有一天若把人类的求生、繁衍欲望逼到了极限,会不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更新换代”?深海中的鱼类、软体生命为了确保后代的基因优势,可以说是进化到了令人称奇的地步。
日本北部海的kobudai(第1集),常被人称作“变性鱼”,为了占有更多配偶,体型较大的雌鱼长到某个阶段,身体结构会发生剧烈变化,特定的酶忽然停止工作,换之以雄性激素开始在体内循环。几个月的时间,额头变大、下颌变宽,蜕变成一只体态“魁梧”的雄鱼。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变身”前曾经纠缠过她的雄鱼一决高下,确立在这片水域的统领地位。
听起来像是深海中的“东方不败”。
伞膜乌贼(第5集)也有类似之举,只是牠不会作出这么大的牺牲,稍动伎俩,便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小型的雄性乌贼自然无法与体态英武的“大块头”乌贼去竞争伴侣,于是牠照着“大块头”呵护下的雌乌贼的“姣容”、身段儿把自己乔装改扮一下……然后,慢慢地接近在雄性保护下的、刚刚完成一次交配的雌乌贼,就在那个“大块头”的眼皮底下,偷得自己的交配机会。
斑琴虾蛄如果遇见体型更大的丧偶雌性虾蛄,也会果断离开厮守20年的伴侣(第5集)。
心机,看来是自然界的通病,只不过牠们的目的单纯而直接,并无猥琐。
当政者是不是巴不得人民赶紧进化出这样的功能,以打破繁衍的窘局。
(四)自然的启示
管状水母的生命几乎是永恒的,它可不断克隆自我的身体。(第2集)
六鳃鲨,吃一顿可以维持一年。(第2集)
太平洋岛屿,鲇鱼(blenny)已然陆地化,因为可以通过皮肤来呼吸。(第6集)
人,是不是也具有某种潜在的适应性或能力,只是我们还未到演化的绝地?
或者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百分之百地专注于自我的潜在与内心功能,取代一味地向外求索,会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开启?人性,已成了人类的羁锁。
抹香鲸死后,六鳃鲨享用,接着是赶来的蜘蛛蟹,然后食腐生物,食腐生物哪怕吃的只是残羹,竟还处在犯险的边缘,因为叉尾带鱼(scabbardfish)尾随其后。抹香鲸的尸骨最终会彻底消解在海洋里,僵尸儒虫将脂肪吸尽,最后注入酸液。(第2集)
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美国红雀鲷每天不辞辛劳地清理海胆和其他壳类,但若不是海獭帮忙“解围”,早就陷入了生态危机。海獭一度被疯狂捕杀,造成的后果是,以海藻为食的海胆肆虐,海底绿色生态毁于一旦。(第5集)
蜘蛛蟹
海胆在吞食绿藻
原来自然界中本无所谓猎杀者与弱势者、霸主还是食物,它们都是这同一阵营下的盟友,根本不需要世俗手段来理解并干预。正是由于鼬鲨对绿海龟的追逐与捕杀(第5集),才维持了海草生态的平衡。要知道同面积海草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约是热带雨林的35倍。把海龟视为温顺而待之以怜爱,把鲨鱼视为魔鬼加以驱赶,这是只有人类才会衍生出来的最为幼稚、愚蠢的余赘情感。
无论多奢华、多么人性化的水族馆、海洋馆,也不可能缔造或模拟出一个如此精密、周到的生态系统。
和动物相处,还看清了一个事实:同人类一样,它们也要抢占生存空间、食物、伴侣,像婆罗洲绿龟(第3集),会因为领地问题发生争执。纷争,看来是生物界的常态,但我们自愧不如的是,动物界的纷争是本能驱使,是自然法则内的较量,而我们的欲望则是个无底洞。
冬季首个满月之后,蜘蛛蟹会以十万规模集结,只为破壳而出。(第5集)
南乔治亚岛,每年春天是帝王企鹅的天堂,一部分为哺育后代,一部则为了灾难性脱毛(catastrophicmoult),更换已经磨损的防水毛皮。(第6集)
满月、潮汐,牵引海水涌动,进而影响鱼类的生殖行为与繁衍。所以,凡自然生物原本都该懂得随四时变化起居、迁徙、交配、繁衍的道理,这像是造物主先天铸就的生物周期。万物皆有灵,至少牠们都感应到了,却不见人类遵循。即便古人窥得一点天机,“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顾炎武),格外讲求“顺应时令”,什么“立春”到东郊迎“春气”,“立夏”到南郊迎“夏气”,什么“过午不食”、“七月流火”,连生育也要断“八字”,但是,人,毕竟是“高等动物”,我们自有主张,如常年一日地屈就屋檐底下,更别说早已十足混乱、毫无章法的交媾行为。
棱皮龟(oliveridleyturtle)游一千五百公里,只为抵达产卵地。(第6集)
巴西热带海岸的红石蟹,只为吃一口海草,就要以身涉险,跳过天敌海鳝的防线。(第6集)
人类在执着与耐力方面也没了胜算。它们这些小生命为了完成使命,会战胜一切阻力,不惜牺牲性命。
美国东海岸的小海豚之死(第7集),经过解剖、化验,其罪魁祸首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塑料污染。
塑料分解为微塑料,微塑料成为微生物的食物,微生物随着食物链,再一层一层地被上级吸纳、消化……想想都一阵寒颤。我们哪里是事外的旁观者?我们不正在这个自然的系统里,而且还得意地坐在食物链的最顶端!
(五)自然有太多未知
深海之下又见咸卤水(brine),是一种比海水咸度高五倍的水,聚集在海床底下,形成深湖。(第2集)最有特色的海底“奇景”还有海底热泉,在极端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s)正在形成,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分子构成,四十亿年前,生命或许就是这样,被科学家们认为“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第2集)
感觉人们正在无限地接近各类经典中提到的“真实”,似乎就快要解开“我是谁”这关乎永恒生命的话题。
这将是我们回归平衡的契机?还是又一个不可触碰的“潘多拉”?
北极鹦鹉
南极漂泊信天翁
领航鲸丧子之后
海象,4吨+4吨的力量之战
附:术语、地名及生态分布
宽吻海豚(bottlenosedolphin)
热带珊瑚礁(tropicalcoralreefs)
咸卤水(brine)
洋中脊(MidOceanRidge)
大西洋底海底热泉(theLostCity)
东南亚珊瑚三角区(CoralTriangle)
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s):海鲹(gianttrevallies)
日本北部:kobudai
墨西哥科尔特斯海(CortezSeainMexico):蝠鲼(manta)
新西兰(Newzealands):伪虎鲸(falsekillerwhale)
远洋(openocean):长吻海豚(spinnerdolphin)
哥斯达黎加海岸(thePacifciCoastofCostaRica):灯笼鱼(lanternfish)、蝠鲼(mobularay)、旗鱼(sailfish)、抹香鲸(spermwhale)
深海:六鳃鲨、管状水母(siphonophore)、叉尾带鱼(scabbardfish)、僵尸儒虫(zombieworms)
法属波利尼西亚(FrenchPolynesia):革鳞脂(sickelfishgrouper)、黑尾真鲨(greyreefsharks)
格拉帕格斯岛(galapagosislands):(达尔文岛)鲸鲨、双髻鲨的产仔地。
南乔治亚岛(SouthGeorgia):漂泊信天翁(wanderingalbatross)
非洲南端(theSoutherntipofAfrica):丰富的海藻森林(botuntifulforestsofkelp)、海狗(furseal)、睡袍鲨(pyjamasharks)、章鱼(octopus)
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海藻地带、美国红雀鲷(garibaldifish)、海胆、电鳐(torpedoray)、海獭(seaotters海胆杀手)
澳洲浅水区(shallowsofAustralia):鼬鲨(tigersharks)、绿海龟(greenturtles)、蜘蛛蟹(spidercrab)、短尾刺魟(smoothstingray蜘蛛蟹破壳时的天敌)
澳洲南部:伞膜乌贼(giantcuttlefish)、草海龙(weedyseadragon)
热带地区的海岸:红树林、斑琴虾蛄(zebramantisshrimp)
加州蒙特雷湾(MontereyBay,California):海豚、海狮、鳀鱼、座头鲸(humpbackwhales一次吞食公斤鱼)
shallowsofCostaRica:棱皮龟(oliveridleyturtle)
格拉帕格斯群岛(Galapagosislands):海狮(sealions)、黄鳍金枪鱼(yellowfintuna)
巴西的热带海岸:红石蟹、天敌海鳝(morayeel)
葡萄牙纳扎雷:可形成巨大海浪。
西班牙北部:被海水雕刻成拱顶教堂的海岸。
北极(arcticpole):鹦鹉(puffin)、短尾贼鸥(skua)
南乔治亚(SouthGeorgia):王企鹅(kingpenguins)、海象(elephantseals)
佛罗里达棕榈滩(Florida’sPalmBeach):蔷薇真鲨和黑边鳍真鲨(spinnersandblacktips)
北极圈挪威海域:鲱鱼、虎鲸(orcas)、座头鲸
斯里兰卡:抹香鲸聚集的地方。
特别说明:正文文字为作者编辑、创作,文中配图均系《蓝色星球II》截图,“跟着经典去旅行”整理、制作。
跟着经典去旅行
阅读经典鉴赏风景
积累心得
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