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的加勒比海上,在梦幻的大安的列斯(Antillia)群岛中,有一颗小小的明珠。西班牙人曾牢牢的将她握在手中四百余年,最终还是败给了美国。这是美国海外的一片未合并领土,全称波多黎各自由邦(CommonweathofPuertoRico)。
波多黎各北临大西洋,南濒加勒比海,西邻多米尼加共和国,东与英属、美属维尔京群岛隔海相望。由主岛,蚊子岛(Vieques)、蛇岛(Culebra)、帕罗米洛斯(Palominos)等小岛构成,总面积不及海南岛三分之一,其四分之三为山地和丘陵。
历史知识分割线
波多黎各原住民为印第安人泰诺部落(Taíno),其文化被学术界称为齐拔诺(Jíbaro)文化。
年,哥伦布于第二次美洲航行时发现这里,并以天主教圣人圣胡安SanJuan命名之(圣胡安现为波多黎各首府名称)。
年,西班牙人JuanPonceDeLeón在此建立殖民地。
年,圣胡安被更名为波多黎各(PuertoRico,“RichPort”),意为“富饶的港口”。作为加勒比海航线中的重要良港,作为美洲的黄金源源流向欧洲的关隘,波多黎各曾给西班牙人带去了巨额的财富,然而西班牙人却将这里的印第安原住民屠戮殆尽。
17世纪后,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日渐式微。
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战败,并签署巴黎条约割让波多黎各与美国。然而美国的接管并没有给波多黎各带来自由的曙光。美国似乎更愿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却不愿给予其平等的政治权利。波多黎各人亦是矛盾且割离的,波多黎各的第一位州长LuisMu?ozMarín曾说过:“我们既不是波多黎各人也不是美国人,仅仅是混合心态下的傀儡。我们易于受到美国思想的影响,同时又为自己的拉丁思维深感骄傲。”[2]
这种心态至今仍然普遍。向我推荐行程的波多黎各小哥Luis,在描述圣胡安老城遗址时,仍旧自豪的说:“这是西班牙为保护它的人民所建造的堡垒。”
经济上,波多黎各只能作为美国的附庸。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波多黎各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蔗糖、咖啡和烟草。在成为美国领属地后,波多黎各小农经济结构被破坏。在美国大资本家的压榨下,在波多黎各本土的政党斗争中,其经济形势日渐低迷。一方面,美国对波多黎各的经济注资日渐削弱。另一方面,波多黎各人希望在美国帮助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仍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从波多黎各的近两次全面公投结果也可看出这些问题。
图:年全民公投。投票率78.19%。
图:年全面公投。投票率仅有22.93%,有相当多的人并没有表态。[3]
此外,波多黎各地处热带季风带,飓风频发,给当地的经济亦造成巨大的破坏。就在最近的年,飓风玛利亚席卷波多黎各,导致近人死亡以及主岛长达八个月的断电。玛丽亚所造成的破坏在一年之后仍举目可见。
经济低迷,文化冲突,飓风频繁,不知是不是这些导致了许多波多黎各人奉行着一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即使如此,依靠旅游业和其他综合产业,波多黎各仍旧发展成为加勒比及拉美地区的经济标杆。
以及,唱响那首最著名的世界杯之歌LaCopadelaVida生命之杯的RickyMartin正是波多黎各人。由此可见波多黎各文化与拉美文化的一脉相承。
在了解这些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更好的理解在波多黎各所见到的一些有趣的场景。
回到加勒比
正是之前在哥斯达黎加的旅行,让我们深深地爱上了热带海和瑰丽的海底世界。趁着LaborDay假期,我们再次回到了加勒比。
一下飞机,我们便在第一时间赶往波多黎各的浮潜圣地——Culebra岛。从主岛至Culebra岛有海空两条路可选。走水路是从法哈多(Fajardo)坐轮渡,每日往返各三班,船程约两小时。轮渡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因此价格非常低廉,单程船票仅$2.25。而问题在于大部分船票是留给本地居民的,有余票才会卖给游客,因此游客经常需要早早的排队等票。而且船票不接受提前预定,只在开船前一小时左右开始售卖。若是遇上节假日,排两三个小时都是常态。好在可以同时购买返程,避免再次排队。如果不想花费时间排队,也不想体验晕船,并且有充足的资金,那么就可以选择小飞机到达Culebra岛。飞行时间约半小时,单程约$60。
不知是不是节假日还未到,我们到达码头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在排队。售票的小哥告诉我很多人会来排早班的轮渡上岛同时乘最晚的船离岛,并不在岛上过夜。相较而言,中午的船并没有很多人搭乘,甚至空出了大半的座位。我们如愿的坐上了这班船。
我们到达波多黎各的第一天,就遇上了雨季里最常见的天气——疾风骤雨。在这样的天气里乘船并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乌云密布下的大海是可怕的,风卷着浪,我们的船也左右摇摆。这时我才明白小学妹向我说的他们六个人中有四个都晕船了并不是夸张。我们竭力站起并望向窗外,意图缓解晕船带来的不适。由于昨晚并未得到充足的休息,而现在又像在一个摇篮中,我们渐渐感到困倦,竟在船上睡着了。出乎意料的是,睡觉居然完全缓解了晕船的症状。所以当船抵达Culebra岛,我们再一次满血复活。
Culebra,水下秘境
Culebra岛拥有波多黎各最美的海滩——弗拉明戈海滩(PlayaFlamenco)。清澈见底的海水,翻卷着在夕阳下闪烁着金光的细腻的白沙,水下还有成群的热带鱼在人们脚下扬起的沙中找寻着食物。如果玩累了,就捧着一杯Mojito躺在椰树下小憩(Mojito是一种薄荷调味的鸡尾酒)。
Flamenco海湾也很适合浮潜,甚至有可能偶遇海龟。这里是濒危物种棱皮龟(Leatherback)和玳瑁龟(Hawksbill)的栖息地。
图:棱皮龟.[6]
棱皮龟是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海龟。这是现存海龟里体型最大的(最长1.83m,重kg),也是唯一一种有着革质皮肤外壳而没有硬骨壳的。这是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海龟,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都有它的身影,北至阿拉斯加,南至非洲好望角(这得益于它较好的保温能力,或许是皮革外套的功劳)。它是海龟里游得最快的(泪珠形的身体、巨大的前掌和被七条楞划分的流线型的背部,都是完美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设计)。同时它也是可下潜最深的海龟(m)。令人难过的是,这种海龟如果受伤,几乎无法援救。一旦被置于有限的区域,比如水族箱,它们就会疯狂的撞击边栏,甚至伤害到自己脆弱的皮肤。可以说保护棱皮龟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护海洋。
图:玳瑁龟.[7]
而玳瑁龟我们就更熟悉了。在汉乐府诗歌里就有: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宋度宗咸淳年间甚至有人专门为玳瑁龟写过一首诗:
海灵如许巧,龟贝点成纹。
背负十三卦,旁分四六文。
壳中藏勺水,身后管梳云。
贵介诸公蜕,何因得似君。
可见玳瑁工艺在中国有着源远的历史。然而正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玳瑁龟现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
除了这两种海龟,在这里最大概率见到的是绿海龟。
绿海龟因其绿色的体脂而得名(因富含叶绿素),披着橄榄褐色至黑色的背甲,其上的盾片有着极具辨识性的星芒状条纹。绿海龟广泛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海域,而地处温带的纽约长岛对它们来说就太冷了。但是很多乘着洋流到长岛旅行的海龟来不及在冬天之前离开,水温渐渐降低,就像温水煮青蛙的反面,海龟渐渐的被冻伤进而冻昏。
Culebra岛上最适合潜水的海滩其实并不是Flamenco,而是位于岛西缘的卡洛斯罗萨里奥(CarlosRosario)、罗望子(Tamarindo)、甜瓜(Melones)和士兵角(PuntaSoldado)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