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条小海豚,从小在马戏团长大。
在一次意外中,小海豚逃出了牢笼,回到海洋,这是她头一回来到大海。
她迷路了,没有找到自己的同类。
游着游着,小海豚遇到被鱼网卡住的抹香鲸。小海豚帮助抹香鲸挣脱了鱼网。
他们成为了朋友,鲸鱼被小海豚的动作灵敏而吸引,小海豚也因为鲸鱼的强壮而感到有安全感。
一天,小海豚醒来后没看到鲸鱼,鲸鱼哪去了?
小海豚四处找遍,后来在岸边发现了奄奄一息的鲸鱼搁浅在岸边。小海豚在水上不停地跳跃,希望引来救星。
小海豚紧紧依偎在鲸鱼身边,等待着救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杀戮。
鲸鱼与海豚成了人们桌上的饕餮大餐。在人的眼里,它们正是上好的佳肴。
吃了鱼肉的人们出现严重呕吐,腹泄,有的甚至手脚麻痹,神经错乱。
原来,鲸鱼当天是因为误食了塑料桶,无法吐出也无法下咽,最终走向死亡。而且,海豚体内是含毒素的,人吃了以后会汞中毒。
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海洋里的塑料
众所周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70%以上。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全部加起来可以绕地球圈,而超过50种鱼类被发现正在食用塑料垃圾。抹香鲸、海龟等动物都曾因误食海洋塑料垃圾而受到生命威胁。
动物朋友们,受苦了……
《蓝色星球II》第四集中有一个片段,母鲸刚出生的宝宝因为吸食自己的毒奶水中毒而亡,但母鲸一直用嘴部携着死去的小鲸鱼,带着它游上游下,仿佛它不曾死去。
尽管小鲸鱼的尸体已经腐烂,但母鲸并不愿意让它离开自己,就这样一直在大海中游了几天。
鲸类的脑部比较大,是有智慧的动物,同时他们也有情感。不知道这头母鲸伤痛了多久,也不知她何时会放开小鲸鱼,但是这个悲伤的故事却是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海洋,这个离人类居住地最远的地方都被垃圾污染,动物们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存活下来。
其实还有很多海洋生物因人类随手扔掉的垃圾而死亡。
动物之亡——塑料污染
棱皮龟
今年9月份,人们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卡雷亚海滩发现了一头棱皮龟,这只棱皮龟被发现时已经死亡,该龟重达公斤,长达两米。这已是本月在该区发现的第二只死亡的棱皮龟。
这具海龟尸体被移交至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解剖,专家分析这只海龟的死因主要是由于误食海中漂浮的塑料,而棱皮龟以海蜇为食。
信天翁摄影师ChrisJordan在太平洋中途岛拍下一组死亡信天翁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海鸟尸体腐烂之后,浮现出大量没有消化的塑料瓶盖、旧打火机。
很多海鸟是靠味觉寻找食物的,信天翁就是其中一种。塑料中含有一种名叫“二甲基硫醚”(DMS)的化学物质(通常这种气味在海洋浮游植物的作用下产生),对于信天翁来说,这就是“美食信号”。
据统计,每年都会有超过一百万的生物,因为垃圾而死亡,然而我们看不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每年人类向海洋中倾倒高达多万吨塑料,并且这一现象还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海洋中,塑料会分解成小到足以被这些几厘米长的的碎片,成为鱼儿的食物。
受影响的只有动物吗?
在你印象中的潜水胜地,可能是这样的
年11月24日消息,洪都拉斯罗阿坦岛,摄影师CarolinePower在距离罗阿坦岛仅有15英里远的海域拍摄到令人惊讶的“塑料垃圾海”,被污染的地区足足有近5英里。这里可是曾经的“潜水胜地”。
海洋垃圾并不是离我们遥远的话题,它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根据新西兰奥塔哥大大学学者Derraik,在年发表的综述性文章,其引用数据显示,无论是在海岸线、海滩、海床、表层海水,甚至是深海海底,海洋垃圾当中塑料成分占据的比例,大部分在60%到80%之间。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东岸的欧洲海滩,从巴拿马到南非,甚至是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亚洲的东京湾,收集、统计的海洋垃圾都符合这一数字。
只有海洋生物会吃到塑料垃圾吗?
哪怕你并不居住在海边,塑料甚至有机会进入人体。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研究小组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海盐、湖盐、岩盐里的塑料微粒含量。结果显示,海盐里的塑料微粒明显多于另外两种食用盐。海洋中,直径小于μm的塑料微粒很有可能会通过海盐的生产而进入日常生活,这是由于海盐生产商一般是通过海水蒸发,盐类结晶而得到海盐,这一过程当中,细微的塑料颗粒并不能被分离在外。
海盐受到塑料污染的情况极有可能也非常普遍。如果一个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大摄入量来摄取海盐,一年大概会摄入多颗塑料微粒。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ofExeter)及比利时根特大学(UniversityofGhent)先后对人类进食海洋生物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甲壳类动物摄取受到塑料污染的情况更严重。
他们检验爱吃海鲜的人群常吃的数百只孔雀蛤中,平均每只含有4.5颗塑料微粒,约每一个食用份量就有90颗。也就是说若每周吃两份,一年就已吃下超过颗塑料微粒。除此之外,常见的生蚝6只中就含有50颗塑料微粒。
海洋绝不是人类最后的垃圾场。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福建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