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Cindy
“行厨烟散,刚入夜、炊馀寒彻。
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
——(清)王贞仪《念奴娇·祀灶》节选”小年
北方腊月二十三
南方腊月二十四
尽管时间上有差异
但小年一到
这年就算来了
小年被赋予
祈盼来年幸福顺利的意义
从这一天开始
家家忙着准备年货
喜气洋洋过个好年
火红的装饰点缀着大街小巷
家中长辈们张罗着过年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唐)孙纬《献寿》节选”祭灶王、扫尘土
剪窗花、贴春联
小年祭灶
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摄影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据民间传说
小年这一天
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
人们想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随着时代变迁
迷信的色彩渐渐褪去
留下的
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北“扫房”、南“掸尘”
送走灶王爷后
人们开始各种清扫、洗涮
拔除不祥,除旧迎新
摄影新华社记者彭昭之
剪窗花、贴春联
家家户户把新桃换旧符
图形精致、寓意美满
浓浓的年味藏在红彤彤的纸片间
这是人们对生活寄予最好的祝福
北方民间讲究吃饺子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摄影张小静
晋东南地区
流行吃炒玉米
民谚有
“二十三,不吃炒,
大年初一一锅倒”
的说法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
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小年则开启了春节的“彩排”
《过年》(节选)作者/丰子恺
二十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
丰子恺作品
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恶事全盘说出。
《北平年景》(节选)作者/梁实秋
丰子恺作品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
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过去的年》(节选)作者/莫言
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
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
“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泽国雨连天!
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元)范梈《小年日,仍宿北山》节选”你多久没有回家了?
你的家乡小年怎么过?
点击「写留言」
聊聊吧~
敬启: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投稿或提供线索。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