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保护母亲河日,对于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来说,很多人都想不到,其实盲目放生也会对她造成影响。不适宜的物种放入滇池后,可能很快因不适应而死亡,达不到放生的意义,又或者像巴西龟等外来物种,进入滇池后对本地物种构成威胁,不利于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破坏滇池正在好转的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序放生是必要的,也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的“小事”。
每逢早春或秋季,都有不少市民到滇池放生。自年1月起,《昆明市滇池水生生物放生管理规定》正式出台实施,已明确对市民可放生及不可放生的物种做出了规定。此外,有放生意愿的市民也能通过书面或电话申请,有序放生,做到既不伤害滇池,也真正达到放生的目的。
年5月,20多名老人拎着数十只巴西龟来到白鱼口,想把它们一次性放生到滇池。当时昆明市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几名执法人员正在投放鱼苗,于是及时制止。
巴西龟适应性强,繁殖快,以小鱼虾和水草为食,在滇池内几乎没有天敌,长时间生长后,对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强,不利于滇池土著鱼类的保护和恢复,更影响到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年3月下旬,观音山附近滇池观景区沿岸的碎石滩上不断出现些棕色的长条状物体,大概有上百条。清洁工张师傅判断这些黄鳝都是前几天被放生入滇池的。张师傅说,最近几日都有市民在此处放生黄鳝,“看着有几十斤。造孽啊,黄鳝爱钻泥巴,这里全是石块,怎么钻?”
昆明市滇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鳝鱼虽然不是滇池的外来物种,但被放生的鳝鱼往往是从不同渠道购得或捕得,有些甚至是家养的,所以可能不太适应滇池的生存环境。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不少市民来滇池边放生鳝鱼,但由于放生不当,经常会使鳝鱼因缺氧等各种原因死亡。
有喜有忧
喜:民间、官方都热衷科学投放
不少公益组织也会在滇池投放鱼类,云南青基会“昆明之美”公益团队负责人顾中国认为,他们的行动主要是为了保护滇池。
顾中国说,“放鱼”差不多是年之初便开始的。“那时候滇池污染严重,大量的蓝藻影响了滇池的水质,我们了解到鲢鱼以蓝藻为食,可以发挥鱼类维系水体生态平衡的作用。”顾中国说,今年元旦,云南青基会“昆明之美”公益团队多志愿者及市民到海埂索道站的滇池边放鱼1万尾,这些鲢鱼重达公斤,价值元,费用由团队志愿者及市民捐款组成。
当然,官方的鱼类投放活动也时常进行。每年昆明都会向滇池投放数万尾鱼,全民参与保护治理昆明“母亲湖”滇池。
忧:滇池边偷钓屡禁不止
昨日下午3时,滇池边的小树林内已经聚集了10余人,临湖的岸边已经没有空位,不少人蹲在水中的石块上垂钓。3月的滇池只能钓些鲫鱼,但这并不影响兴致,不少人已在此垂钓超过5小时。
不超过三五分钟,便钓上了一条鲫鱼,董先生的钓鱼技术让周围人羡慕不已,他自称“碰上天气好、运气好的时候,我一天可以钓十公斤。”
记者向滇管局工作人员反映了这个情况,工作人员称,滇池边不允许任何人钓鱼,如果发现有人垂钓,首先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严重会没收钓鱼工具,对于该地点垂钓的问题,会立即调查。
据悉,《昆明市环滇池湖滨生态区保护规定》将明确滇池湖滨生态区保护的区域、管理体制、保护措施,首次引入“休闲垂钓区”概念,引导喜爱休闲垂钓的市民规范垂钓。除设置或指定的休闲垂钓区外,严格禁止其他区域进行垂钓,违反的将按照渔政管理的法规予以查处。
如何放生
最好选检疫合格的适宜物种
市民在选择放生的鱼类前应经过水生动物防疫机构进行检疫合格,并且要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因为未经检疫的鱼类进入滇池后可能对其它鱼类造成疾病侵害和传播。
提前向滇池渔政部门申请
放生活动组织者可提前3天向滇池渔政执法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注明放生活动的时间、品种、规格、数量及参与人数。执法管理部门根据申请内容,并结合滇池渔业资源及水域环境的实际情况,在2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放生活动组织者。获得批准的放生活动将在渔政执法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放生,由执法人员现场监管。
昨日,记者拨打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电话,工作人员称放生也可电话申请,需将放生物种的类型、数量、放生时间和地点等进行登记,经鉴定无害则可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放生,执法人员也会到场监督。
如市民对放生事宜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的电话-进行咨询。
快来看,哪些物种能在滇池放生
适宜放生
●滇池金线鲃(金线鱼)●高背鲫●白鲢●花鲢鳙鱼●泥鳅●黄鳝●其他土著鱼类
禁止投放
●牛蛙●美国青蛙●巴西红耳龟●其他外来两栖类、爬行类物种●大口鲶●食人鲳●埃及塘鲺●其他大型肉食鱼类●外来危险物种●草鱼等大型草食性鱼类●克氏原螯虾(也称小龙虾)●福寿螺等甲壳类物种●杂交种水生生物物种●转基因种水生生物物种
来源:云南信息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