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病的诊断
龟得病之后首先需要正确及时的诊断,病龟诊断的步骤分为:调查、检查、分析、确诊。
调查
调查的目前是为了掌握诱发龟病的外部因素,所以必须深入现场,观察龟的池里,岸上的各种活动的情况,如常见的一些表现,身上长满白毛,行动迟缓。常高抬头颈,不摄食,爬动不安,离群昏睡等,这些情况都要记录下来。考察一下龟的生活环境,龟池的大小,深浅,放养密度,水质的好坏等。对日常喂食的食物种类,频率跟踪,看是否存在食物变质,喂食次数过多等问题。
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疾病的病症,查明病原,为确诊打下基础,分为体表检查,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对于普通玩家主要通过第一种方法,下面整理了一份检查对应表供大家参考。
分析和确诊
在调查和检查进行完之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因,制定全面综合的治疗方案,这才完成疾病诊治的整个过程。
常见龟病的诊治技术
红脖子病
病因:
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在水中。适合生长的PH值在5.5~9.0,最适合的温度为25℃~35℃。养殖密度高,水质差,温差大等环境下龟的体制差,极容易感染此病。现已知可患红脖子病的龟有,乌龟,三线闭壳,黄喉等,多发于4~6月,华南地区早在2月中旬即有龟发病,持续到10月中旬。
病症:
病龟脖颈肿胀,发红,充血,以致颈部不能缩进甲壳内。腹甲有红斑,皮下充血,周身水肿,严重时眼睛浑浊失明,舌尖出血,从鼻、口流血。病龟背甲失去光泽呈暗黑色,反应迟钝,停止摄食。多数病龟在上午,中午晒背时死亡。解剖可见病龟肝脏、脾脏肿大,胆囊肿大,胆汁稀薄,颈部剖开充满黏液,有时腹腔有积液;多数病龟口腔黏膜、胃黏膜也有出血。
防治方法:
(1)龟池使用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养殖期间保持好水质,PH值7.2~8.0,透明度30CM,发病季节每隔10~15天全池泼撒漂白粉或强氯精,优氯净预防,如池水PH值偏低,可泼撒生石灰调节。
(2)严防病龟混入池中,如发现病龟及时隔离治疗,在此病流行期间,用土霉素,金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饲料喂养。每千克龟体重用药0.1~0.2克,1周为一个疗程。
(3)对于病龟注射金霉素,按每克龟体重量用量5~10毫克,对病龟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1~3天可治愈。
腐皮病
病因:
腐皮病的病原是单胞杆菌,包括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密度过大,龟互相撕咬,造成受伤,病菌趁机入侵后,引起受伤部位皮肤组织坏死。此外,水质的恶化造成的龟体制下降也是内在的因素不可忽视。多以稚龟,幼体见多,水栖龟较陆龟发病率高。
病症:
肉眼可见病龟颈部、四肢、尾部等处皮肤糜烂或溃烂,严重时组织坏死。有的局部皮肤变白或有红色伤痕。有的爪子脱落,有的四肢骨骼裸露;有的患处能自然愈合,但是很多因低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防治方法:
(1)科学饲养,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合理投饲,使用新鲜饵料,保持良好水质,酸碱度中性微碱。
(2)发现病龟,按照每千克使用诺氟沙星0.02~0.03毫克拌饵料投喂,连续5~7天。患病初期,可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病灶,用金霉素眼膏涂抹,每天一次。
(3)重病龟可以按照每天每千克注射金霉素10~20毫克。
(4)用浓度为1%的龙胆紫药水,均匀的涂抹在病灶上,并将龟干养4~5小时,每天一次。
水霉病
病因:
水霉病的病原体是水霉、绵霉等真菌。龟类发生皮肤类损伤,如冻伤,咬伤,碰伤之后感染广泛存在水中的水霉,绵霉等真菌孢子,尤其上早春刚出眠的时候,温度13~18℃。
病症:
病龟的症状在水中最明显,出水后不易观察。病龟体表局部发白,接着身上长出白色,棉絮状的长毛,这是真菌寄生后长出的菌丝体。病龟食欲下降,消瘦无力,严重时部分病灶。伤口充血或溃烂,最后衰竭死亡。幼龟发病时,在甲壳上长水霉,严重时颈部,四肢均长满灰白色长毛。
防治方法:
(1)养殖设施,工具要平滑,切忌粗糙,尽量避免龟受伤;水质要清澈,饲料要新鲜,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提高龟的体质。彻底清除水蛭和其他体表寄生虫,不给霉菌感染创造机会。只要无伤,龟就不会感染水霉病。
(2)对于患病的龟,受伤后立即进行抗菌消炎处理,加快伤口愈合;用1%孔雀石绿软膏、磺胺软膏涂抹病龟患处,放入有新水的浅水池内饲养,3~4天后重复用药一次;重病的龟每天用磺胺类药物0.1克拌饵投喂,连续三天。
(3)每立方米水体用~克食盐和~克小苏打一起溶解,全池泼洒。
腐甲病
病因:
该病的发生与水质恶化、营养不良和饲料腐败有关。在饲养条件差、池底酸性物质浓的水池中,水中厌氧菌易侵入龟甲损伤处,导致龟甲壳腐烂发炎,严重的溃烂成缺刻状。
症状:
龟的背甲或腹甲最初出现白色斑点,慢慢形成红色斑点,用力挤压有血水渗出,并有腐臭气味。严重的甲壳表面会溃烂成洞,腋窝和胯窝鼓胀,病龟停食少动,有缩头现象。四眼斑水龟、侧颈龟、蛇颈龟极易患此病。
防治方法:
(1)饲养密度适中,龟池底部、斜坡要光滑,避免龟甲磨损。保持水质清洁,调节PH值中性。饲养场所要有阳光照射,经常清洗消毒龟的活动和栖息场所。
(2)将病龟隔离饲养,用双氧水或酒精擦洗病灶部位,将溃烂处的污物剔除,再涂上适量的高锰酸钾结晶粉,干养。或用浓度为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龟,时间30分钟。
(3)严重者可每克龟体重肌肉内注射卡那霉素5~10毫克。
(4)投喂新鲜、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粉。
肠胃炎
病因:
目前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龟的食物变质,不新鲜,以及水质的坏败,试龟的抵抗力下降,感染了产气单胞菌。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水,淤泥,土壤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前这三种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症状:患病龟精神不好,反应迟钝,腹部和肠内发炎充血。轻度病龟的粪便中有少量黏液或粪便稀软,呈黄色、绿色,龟尚能少量进食。严重患病的龟粪便呈水样,颜色酱色、血红色,龟绝食。
防治方法:
(1)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消灭病原体;保持水质清洁,保持喂食新鲜,不喂腐烂变质食物。
(2)对于患病的龟在饵料中拌入磺胺类药物,第一天每千克龟重用药0.2克,第2~6天减半。或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用量为每只成龟0.5克,分早晚2次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
(3)对于大群病龟,用诺氟沙星全池泼洒或浸浴治疗,用量为0.5~1克/立方米。最好辅以拌食投喂。
(4)对于病情较重者,肌肉注射氯霉素或庆大霉素,每千克重4万~5万国际单位,同时注射葡萄糖(25%)每千克1毫升。
疥疮病
病因:
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多因龟体表受伤后,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尤其在受污染的水质中易引发此病。
病症:
发病初期,龟的颈部、四肢有一个或数个芝麻大或绿豆大的疥疮,随后疥疮逐渐隆起,向外突出,用手挤压疥疮,可以挤出黄色、白色的豆腐渣状物质,并伴有腥臭气味。严重时疥疮溃烂,向四周皮肤扩散,呈腐皮病症状。病龟初期尚能进食,逐渐减少,直至停食,体质消瘦,静卧不动,头不能回,一般2~3周死亡。此病一般在5~7月流行,可危害各龄期的龟。
防治方法:
(1)放养前对龟池彻底消毒,同上。
(2)发现病龟,将病龟的体表疥疮挤掉,挤出白色物质,伤口用碘酒涂抹,再将棉球(上有红霉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填入洞中,每天换一次棉球。
(3)手术治疗之后,可用呋喃唑酮(10ppm)每天浸泡10小时,连续5~7天。
(4)病情较重者,每天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一次,用量为每千克体重20万国际单位,连续4~6天。
白眼病
病因: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是由于水质被污染,或者养殖密度过大,水质碱性过重,引起眼部不适,平时用前足擦拭眼部,造成细菌感染,该病多见于红耳龟,乌龟,且以幼龟发病率高。发病季节春秋和越冬后的春季为流行盛期。
症状:
病龟的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为灰白色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眼的炎症而糜烂,眼球的外部被白色的分泌物掩盖,眼睛不能睁开。病龟常用前肢摩擦眼部,行动迟缓。严重时双目失明,呼吸受阻,病龟不能摄食,久而引发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防治方法:
(1)放养前的龟池彻底消毒,同上。
(2)对于病龟隔离在暗处,如病情较轻,眼睛尚能睁开,可以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液浸泡,药液浓度30ppm,浸泡40分钟,连续5天。或者用氯霉素(其他抗生素)药水涂抹,每日1~2次,直至复原。
(3)若病龟的数量多,可用1或2种抗生素溶于水中浸泡,每毫升水含抗生素~国际单位时可浸泡30~60分钟,一日数次直至痊愈。
(4)对于病情严重,眼睛已经睁不开的龟,可以将眼内的白色物、白色坏死表皮清除干净,若出血应继续清理,然后将龟浸泡于有维生素B,土霉素的溶液中,每克水中含0.5片土霉素,2片维生素B,每24小时换一次药。
(5)若治疗绿毛龟,应用药水或药膏涂抹眼部,不能采用全身浸泡的方法。
肺炎
病因:
池水污浊,气候干燥、温差变化大易诱发此病。如冬眠期,龟舍内湿度大,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在夏季,龟舍温度高,干燥闷热,气温突然下降而引起的。病原体初步认为是副大肠杆菌。
病症:
病龟食欲减退,常在陆地不动,鼻部有液体流出,后期变稠,呼吸声大,口边或水面有白色黏液。陆龟喜饮水且量大,严重时,有时双目失明,眼球充血,水肿,下陷,并有豆腐渣样的坏死组织覆盖于眼球上,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
(1)放养前彻底清池,杀灭病原菌;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降低池水中有机质含量;养殖期间,保持室温、水温基本恒定,冬季换水注意勿使水温变化太大,夏季室外要搭棚遮阴。
(2)发现病龟,立即隔离治疗。发病初期可投喂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病情较重的,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等。严重者治疗无效。
脐炎
病因:
患脐炎的都是刚出生的稚龟。发病多因饲养的稚龟在粗糙的容器里爬行,磨破腹部而感染细菌致病。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死亡。
防治方法:
(1)稚龟出壳后先用高锰酸钾(5ppm)溶液浸泡1~2小时。已患病的龟要隔离,单独饲养,将患病的部位抹红霉素和氯霉素软膏,放在干池中,每天定时换药2次,直到痊愈。
脂肪代谢不良症
病因:
由于龟长期摄食像蚕蛹这样的高脂肪的饲料或者食用了变质肉类,造成变性脂肪酸在体内大量蓄积,致使肝、胰、肾机能障碍,代谢机能失调,逐渐出现病变。
病症:
患病初期外表、行动均无异常,不易识别。随着病情加重,病龟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常懒洋洋的水面游荡,最后拒食而死。解剖发现,体内脂肪由白色变成黄色或黄褐色,肝脏肿大变黑。
防治方法:
(1)保持饵料新鲜,不投喂高脂肪饲料和贮存过久的干蚕蛹,不喂腐烂变质的饲料。
(2)使用多样化的饲料,避免龟过分偏食。
(3)及时清除残饵,污物,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养殖环境良好。
(4)饲料中经常适当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防止饵料中蛋白质、脂肪被氧化变质。
本文参考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简明养龟手册》,作者:宋憬愚,十分感谢,希望能救治更多的病龟。如果有涉及到版权问题,欢迎和我联系。如果有转载,请一并附在后面,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