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坐马桶心血来潮买的书到了,好看。
这一单还有另外两个有意思的书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文字的部分不是重点,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吴冠中的插画买的,没有本土好绘本,大师画作来熏陶,美育就是这么潜移默化的完成的。呃今天早上在路上看了一篇好文,心情不错,一点都不谦虚了。
好书不能自己独吞,要和家人分享,娃爸和奶奶要是感兴趣会自己去翻。还有给娃买的书酱紫:
不光是娃,我也想看,这是一套漫画书,不像那些讲孩子们还不太能懂的历史政治宇宙大爆炸之类的讲“由来”的书,这套书讲的是《大米》《面条》《酱油》《豆腐》《糖》《盐》。接地气,赞。封面的画风我很喜欢,还没看,打算今晚拆。
我要说的这本书长这样,是一个现代人对海错图的解读和引申,但是,它居然是一本线装书!!!摊开看好方便啊!这一页是棱皮龟的各种照片,讲了作者将海错图中“海和尚”这个动物与现代动物学对应起来的解释。也讲了棱皮龟的濒临灭绝的现状。
这幅图是原图“海夫人”,其实就是天津人说的海红,它还有淡菜、青口等等名字。在我看来,嗯,它就是贝。外面是贝壳,里面是贝肉的贝。贝壳可以拿来玩,贝肉,估计可以吃的吧——山里长大的孩子,总归对海鲜的兴趣不大。但是,书很好看。
记得我小时候看书,时不时会有一本书会看不知道多少遍,今天文章的题目就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我还曾经特意给它套上了透明塑料封皮,那本书应该现在还在蹦蹦姥姥家的书柜里。
除了课本,我很少给书包皮,因为觉得那样就看不到原本就挺好看的书皮了,而且我会比一般的孩子更特意的爱护书,崭新的书拿在手里,看起来也会感觉很不错。这本被我不得不套了保护皮的书,可见它的磨损程度。
这本海错图笔记,没有旧的那本涉及到的动物多,但是却有更多的漂亮的图片和更生动的文字。这个得益于作者的兴趣和专业。他是《博物》杂志的编辑。和果壳网那群有意思的编辑们一样,他们把科学变的不那么高深莫测,而是更加平民化,生活化。书的来源,故宫把《海错图》给出版了!这样作者才能够认真的研究那本古书,才有了这本笔记,才有了我这篇“笔记的笔记”。这个也是大家在董卿的朗读者里见到过的那个胖胖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对,不久前他又亲自给来参加一带一路峰会的外国领导和家属团当了一把义务参观解说的那个人,他和整个故宫工作者们的贡献。皇上的藏书,那些清代和之前的国宝级的图书,被他们左一本,右一本的出版了。厉害了,我的文化。嗯它就是很厉害。
最近在做一本和海洋有关的书稿,所以对和海洋有关的话题格外感兴趣。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