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唐兴斌,网名:烽火独狼,男,年应征入伍,年奔赴云南参加老山前线防御作战。作为红军师49名突击队员之一,参加了年当时著名的“10.19”战斗,战后所在防化连喷火突击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个人荣立二等功。退伍后从事过蒸汽机车司炉、副司机、党委干事、团委书记,铁路分局党委秘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工作,当下供职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工作之余喜欢用文字消磨时光,2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长篇小说《最后一位肃王》由中国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者按
曾记否?三十多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老山前线防御作战,使烽火独狼先生有幸成为那段历史的其中一位亲历者和见证者。其长篇小说《十八岁的天空有硝烟》用洋洋30万字、50多张珍贵照片和手绘作品,通过对当年军营生活的无比好奇、青涩懵懂的爱情渴望、南国风土人情的描述、老山之战的残酷、斗智斗勇的周旋、“10.19”战斗的壮烈、猫耳洞里的艰辛、老山兰的刚强、和平鸽的祝福、焚尸炉的惊悚、帐篷小学的奇迹、子弹壳拐杖的传奇以及战友之情的浓厚等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地揭秘了那个年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内幕。战争虽然是残酷的、血腥的,但在作者笔下显得那么热血衷肠而不缺乏家国情怀,显得那么诙谐幽默而又不缺乏浩然正气,堪称最好看的军事题材纪实小说之一。即日起我们将推送相关章节,以飨读者诸君。
十八岁的天空有硝烟(9)
高高山上那座亭
作者
烽火独狼
这是一篇云南老山前线关于牛哥的故事。
在云南老山前线,喷火突击班一次自以为高明的小把戏,让哥们儿彻底认识了牛哥,并且对牛哥佩服得一塌糊涂。因为牛哥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所以牛哥的故事很长。本打算不写这一篇,干脆直奔主题讲讲牛哥得啦。但是,为了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文章结构的承转启合,整部作品的完整统一,还有不忍心让喜欢哥们儿作品的亲们眼仁儿受累,最后不得不分为三个篇幅娓娓道来。
所以,在本篇故事里,除了提到了牛哥,其实并没有牛哥的故事,只有喷火突击班的小把戏。
按照文章的约定俗成,以上这些废话或者屁话,亲们尽管放飞想象出来,您把它理解为《题记》呢,也行。您把它理解为《写在开头的话》呢,也成。
喷火突击班在坪寨驻扎下来之后,正在应对新形势、适应新环境、把握新变化的过程中,师首长不失时机作出了一项决定:那就是要在坪寨开展美化战区环境活动,活动的具体任务和内容由师各直属单位来承担,总的要求是立足实际,群策群力,因陋就简,不许扰民,达到作战美化两不误、双推进的那种效果来。
这天早上,喷火突击班武装越野回来,刚吃完早餐,连部通讯员小吕屁颠颠跑过来传达连部命令:上午班长、排长到连部开会,其余的兄弟们各自整理内务。所谓整理内务,其实也就是叠好被子,铺平床单,擦拭枪支还有火焰喷射器,把牙缸儿、牙刷儿、毛巾儿摆放成一条直线,顺带着清理帐篷外那些疯长的杂草。
固然受到战时的条件限制,那些牙缸儿摆放在弹药箱子上,牙刷儿昂着小脑袋站在牙缸里,高低不平像极了那起起伏伏的山峦叠嶂。毛巾儿搭在军用电话线上,像极了那月儿弯弯照九州的可人模样,但是,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正如指导员要求的那样:直线加方快的军人传统,特么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继承和发扬滴。
过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排长和班长迈着狼狗都撵不上的步子,急匆匆进了帐篷,立即召开班务会,传达连首长的讲话精神。
班长虎着脸,首先对喷火突击班到达坪寨以来的临战训练、工作任务、日常学习进行了简要总结,然后对每个兄弟的日常表现进行了精准点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具体原因,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最后才转入正题,大意就是要从喷火突击班做起,立足坪寨实际,突出战区特点,利用业余时间,美化战区环境,充分展示红军师和防化连官兵们的精神风貌。
年5月,红军师原直属防化连部分全国各地的战友签名(向荣嫌第一次签名不好看,特么执意涂掉了又重签一回)。
班长逐字逐句传达完会议精神,排长高度概括提出了工作要求。大意是要兄弟们把各级首长们美化战区环境的责任固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化于每一个细节之中。排长提完工作要求后,顾不上和兄弟们打招呼说再见,又迈着狼狗都撵不上的步子急匆匆赶到别的班忙乎去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些日子里,兄弟们除了正常的临战训练,又多了一项美化战区环境的任务。在全身心投入临战训练之余,剩下的时光里,兄弟们绞尽脑汁,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正确贯彻落实各级首长们的命令,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正确领会首长们的意图,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美化战区环境上。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兄弟们的聪明才智是无穷的。为了美化战区环境,有的用油毡剪出一幅中华人共和国地图,用各种广告色、油漆精心装饰以后,固定在最为显眼的地方。有的在地势明显的山坡上用油毡裁剪出各种内容的标语,比如“南疆卫士”,比如“奉献我青春”、“强盛我中华”,比如“祖国在我心中”,比如“杀敌立功、报效祖国”之类,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的字体都有。当然了,油毡虽然防水,但是颜色全部是那种黑色的,结实耐用有余,美观艺术不够。这些标语必须要用油漆或者广告色涂成黄色或者红色才有那种效果和韵味。还有的利用当地的竹子为原材料,搭建方的、圆的、五角星、六角形、八角形的凉亭,再用各种颜色的油漆或者广告色或描虎画龙,或涂成祥云图案,凉亭的柱子上一般全是直抒胸臆,表达对祖国无比忠诚的对联,既体现了休闲纳凉的功能,又美化了战区环境,还展示了兄弟们的多才多艺。最为重要的是,兄弟们把各级首长们的决策不折不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提振士气的效果。
(温馨提示:看点在身后。照片由烽火独狼提供)
环境造就人,人同样在造就环境。兄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这么厉害呐。
喷火突击班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在面向师部和防化科的那面山坡上,拔掉灌木杂草,平整出一块两米多高,十米多长的地方,然后鼓着腮帮子,用工兵锹夯实山坡上的红土,又从师部旁边的河沟里挑选出大小差不多的青石和那种白颜色的石头,用军用纤维袋背到山坡上。先用青石镶边,一来防止雨水冲刷山坡,二来体现中规中矩,美观大方。然后再用那种白颜色的石头镶嵌出“火龙腾飞”四个大字,字体虽然有点呆板有余,灵气不足,但绝对是横平竖直的那种黑体字哦。
站在师部和防化科的对面,远远看着“火龙腾飞”那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十分扎眼,每天吸引着不少兄弟们来此拍照留念,赢得了防化科首长和连首长们的一致好评,兄弟们心里美滋滋的,班长那些天全是好心情,脾气温顺笑呵呵,很少吆五喝六,瞪眼训人啦。完成这一杰作的代价,是特么兄弟们整整五个中午都特么没有休息。
有一天晚上开班务会时,班长提出,作为喷火突击班,在战斗中要突击,同样在美化战区环境中也要突击,一定要锦上添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体现出喷火突击班的特色来,才能把美化战区的任务完成得更加完美无缺。班长最后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在紧挨着喷火突击班帐篷的山坡上,搭建一座景观凉亭,因为那面山坡上除了零星的灌木丛,剩下的全是杂草,而且跟扰不扰民搭不上边。征得大家的一致同意后,班长立即进行了分工,兄弟们在紧张地作战训练之余,按照班长的命令,紧锣密鼓又开始了搭建景观凉亭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得考虑解决搭建景观凉亭的工具问题。班长号召兄弟们每人集资10元,又派哥们儿和向荣拿着集资来的60元钱,搭乘连部司务长每天到麻栗坡县城买菜的那辆大屁股吉普车,一同前往麻栗坡县城购买工具。
司务长是连队里主管日常生活方面的小首长,别看是级别大于班长,小于排长的这样一位小首长,可在全连兄弟们心目中的地位其实高于排长。因为兄弟们的伙食、住宿、作战津贴还有炊事班的思想工作、行政管理、军事业务训练都归司务长小首长管理。兄弟们能不能吃好,被装、作战津贴能不能按时发到手中,全指望着司务长这位小首长来运作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和这位小首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啊。
哥们儿和向荣到达麻栗坡县城后,找到了一家五金商店,和那个女老板反复敲定价格后,用那个女老板“无私支援前线不挣一分钱”承诺下来的价格,买了手锯、锤子、凿子、八号铁丝,还有一把小斧子以及各种广告色、小瓶装的各种油漆和排笔、毛笔,最后剩下的钱我和向荣不用商量,两人心照不宣,不谋而合,步调一致,迈开狼狗都撵不上的步子,直奔麻栗坡县城唯一的一家饺子馆,放开肚皮吃了一顿。还剩下不到三元钱,买了两盒大重九香烟,计划带回去给兄弟们分享。
回到坪寨驻地,哥们儿和向荣如实向班长汇报了买工具、吃饺子、买香烟的问题,班长二话不说,眼疾手快地抢过一盒大重九香烟,装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再冲着哥们儿友好地摆摆手,没做任何表态发言。剩下的一盒大重九香烟只好分给了为民、仕勇和仕义。这样的结果,就是皆大欢喜的意思,还能怎么地吧,也只能这样了。
呵呵,实力决定着一切,只要有了人民币,工具的问题,饺子的问题还有大重九香烟的问题根本就算不了问题,纯属小蚂蚁来例假,不算个啥事。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面对金钱名利和各种诱惑,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很重要。正所谓有钱任性需谨慎,没钱认命别放弃嘛。
其次得考虑解决搭建凉亭的原材料问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满山遍野的竹林就是搭建景观凉亭最好的原材料啊。在坪寨的那些日子里,每当微风吹来,竹枝摆动,沙沙作响,像极了郑板桥老先生在《题画》里描写的那样:
一阵狂风倒卷来,
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
岂屑区区扫地埃。
这天中午休息的时候,班长安排卫民、仕仪、仕勇三个人先到距离喷火突击班不远的一片竹林里开展抵近侦察,选准搭建景观凉亭的原材料并在上面做上记号。因为他们是南方人,对园林工艺多少懂一点,据说仕勇还在老家干过编竹篓子的活儿。
当晚,班长向排、连首长提出,喷火突击班要搞一次夜训的请示,得到批准后,大约在二十点左右,班长命令兄弟们不带任何武器,只带上那把由哥们儿和向荣采购回来的斧子,喷火突击班一行六人成一字纵队,趁着皎洁的月光,个个精神抖擞,人人步伐匆匆,直奔那片当天中午已经侦察好的竹林而去。
到达目的地后,兄弟们手脚麻利砍下四棵碗口那么粗并且做了记号的竹子,先从山上溜放到山底,班长再命令两人抬上一棵,直奔驻地,班长又命令哥们儿和向荣返回到山底下,把剩下的一棵竹子抬了回来。兄弟们接着忙碌起来,手脚麻利地把竹子上的那些枝枝杈杈清理完毕之后,还不到二十三点。四棵碗口那么粗的竹子,就被我们扒成了光溜溜的模样,发着幽幽清香,静静地沉睡在喷火突击班的帐篷前。当晚,班长组织的讲评会开完上床睡觉时,兄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次夜训虽然没有带武器,但是锻炼了体力和夜间行军的能力,确实蛮有收获的。这时,只听班长吼了一嗓子:特么扯什么蛋?全体睡觉。
好吧,特么不扯蛋了,全体睡觉就睡觉呗。
第二天中午,班长宣布,取消兄弟们的午休时间,命令卫民、仕勇、仕仪三个人设计施工草图,班长、向荣加上哥们儿也不能闲着,舞动着工兵锹平整地面。一番挥汗似雨的苦干之后,那些灌木丛还有杂草们随着工兵锹的上下舞动,一个个呻吟着,跌落在旁边的一个大坑里,便寿终正寝了,高低不平的山坡顿时改变了模样,变成了一大块平地。兄弟们又用石头一下接着一下,恶狠狠把地面夯实,搭建景观凉亭的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了。
当天下午晚餐之后,班长命令卫民、仕勇、仕义三个人继续设计修改施工草图,前提是施工草图必须完成,当晚的讲评会上要进行审图。班长、向荣加上哥们儿接着开始了二期施工。主要任务就是要从搭建景观凉亭的位置开始,修建二十几个台阶到喷火突击班的帐篷前,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呢。我们三个人用工兵锹每挖好一级台阶,就把昨天晚上从竹子上砍下来的那些枝枝杈杈们细密地铺在台阶上面,四周再用小石块固定起来,然后用泥土夯实。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防止踩上台阶时,那些铺在台阶上的枝枝杈杈们滚动打滑,对前来休闲纳凉的首长们,还有兄弟们构成潜在的人身安全隐患就不好玩鸟。所以,好不容易把二十几个台阶的施工任务完成后,特么班长像极了工兵兄弟排雷一样,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进行地毯式检查测试,发现有问题的台阶时,立刻让向荣和哥们儿返工整修,直到满意为止。
当晚经过苦干,二十多个台阶的施工任务终于完成了,凉亭的图纸设计也大功告成。但是,讲评会比平时晚了半个小时,班长没有像平时一样点评每个兄弟一天的表现。当晚讲评会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搭建景观凉亭的图纸会审。经过兄弟们的反复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把原先设计的四角形景观凉亭扩充为六角形景观凉亭,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变更图纸设计的原因是有多少米做多少饭,兄弟们辛辛苦苦弄回来的四根竹子,还有平整出来的那块空地,搭建一个六角形的景观凉亭已经绰绰有余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搭建景观凉亭的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开卯过榫的技艺要求很高,纯属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仕勇可以凑合胜任。其它需要固定的地方,兄弟们全部用八号铁丝搞定。卫民应该充当着施工监理的角色,负责景观凉亭整体工程的建造工艺和施工进度。其他兄弟当然包括班长在内,只能充当建筑工地上打杂的小工角色啦。
毕竟是一群操刀拿枪的军人,如果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建造工艺,细致入微地完成景观凉亭这一宏达工程的话,不知道要进行到猴年马月。所以,在实际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兄弟们快刀斩乱麻,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前的创造力,我们绕过景观凉亭神似的功能忽略不计,省去了许多繁琐的细小工艺,直奔景观凉亭的形似外观而人人动手,埋头苦干起来。
搭建景观凉亭的基础工程,也就是六根柱子相互对应着,被兄弟们深深地埋在那片平整出来的空地上,埋进空地里面的柱子四周,所有空隙全部用石块填充,以增加牢固度,这是景观凉亭的支撑部分,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千万马虎不得。支撑部分做完之后,在两根柱子之间搭建好座位的横梁,用钉子固定起来,安装好外围护栏,然后再把上层顶部的横梁固定在柱子上,使景观凉亭的屋顶呈现出棱锥型,景观凉亭的雏形便大功告成了。当然啦,景观凉亭所有的建筑材料,全部由那一晚夜训时,兄弟们抬回来的那些竹子们来承担了。
接下来的屋瓦安装和座位搭建虽然要求高,但相对容易得多。兄弟们就地取材,拆下废炮弹箱的木板,把草绿色油漆的那面朝下,整齐划一铺在棱锥形的顶子上,抬眼望去,绿色的顶子和绿色的柱子浑然一体。接下来用整块的油毡铺在那层木板上,用来防水防雨。油毡上面全部用劈成两半的竹筒覆盖,景观凉亭四周用竹节整体充当“瓦当”的角色,主要在于体现景观凉亭的特质和美观的效果。当然,景观凉亭四周的座位,包括景观凉亭正中间桌子上的木板,全部是利用废炮弹箱的木板搞定的,木板的正面本来就有草绿色的油漆,修旧利废、因陋就简、绿色环保、节支降耗。首长们强调的这些要领全部体现在兄弟们的具体行动中去啦。
景观凉亭的装饰工程比较简单。能写字的地方用各种广告色写上“精忠报国”、“南疆卫士”、“祖国母亲”、“杀敌立功”之类。能画画的地方,或画上五角星,或画上老山兰,或画成祥云图案,把励志精神和艺术追求完美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达到美化装饰景观凉亭的效果。
这座绿色环保、庄重大方的景观凉亭建好之后,兄弟们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很长时间激动着、自豪着。为了体现景观凉亭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班长命令兄弟们放下激动和自豪,给景观凉亭取个响亮些的名字。首先从体现民主开始,班长要求每个兄弟要为景观凉亭至少取一个名字,最后再体现集中。在一堆乱七八糟的名字里最终确定了3个:“中华楼”、“火龙亭”和“清凉阁”。兄弟们认为这三个名字各有千秋,同样各有特色,但班长明确表示,景观凉亭和人一样,只能有一个名字,也就是说只能三选一啦,否则岂不乱套了。
没文化,真可怕。兄弟们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班长请求上过军校的排长来定夺。排长过来扫了一眼哥们儿写在纸上的那三个名字后,带着一副过来人的口气说:
“特么拉球倒吧,才多大个亭子也敢叫‘中华楼’,不怕让人笑掉大牙?老子们成天干的就是喷火兵的营生,再叫个‘火龙亭’,火上加火,就不怕热死你们?”上过军校的排长水平就是高,实在是高乐高,三言两语点评完毕,彻底解决了兄弟们的困惑。“清凉阁”三个字最后顺利上位,高高悬挂在那座景观凉亭的正上方,也就是正对着山下师部防化科的那一面。这里需要嘚瑟一下的是,“清凉阁”三个字是哥们儿用自创的“唐体”写在一块废炮弹箱的木板上面的,炮弹箱木板上本身有绿绿的油漆底子,再配上金黄色的“唐体”字,煞是有些耀眼。当时,哥们儿自我感觉有着不小的成就感呢。
后来,回到铁路工作,给擅长书法的领导当秘书时,领导经常这样评价哥们儿的字:你那字写的腿儿太长啦,有点飞扬跋扈的味道呢。从那时起,哥们儿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唐体”就这这副德行。我勒个去。
(“唐体”原来就这副德行)
后来排长建议,如果在景观凉亭的正面,悬挂一副对联就完美无缺了。这次排长没有下达命令,而是破天荒地建议。可是,班长却命令哥们儿想办法。连续三天的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根据战斗性质和南北方兄弟在喷火突击班各占一半的实际,一副像对联又不像对联,像标语又不像标语的东西,便悬挂在景观凉亭两边的柱子上了:
要图私利战场之路遍地黄金龟儿子才去
若为祖国前沿阵地布满地雷老子们敢闯
本来还有个“苦中作乐”的横批呢,由于景观凉亭上方已经有“清凉阁”三个字,而这副像对联又不像对联,像标语又不像标语的东西,刚好悬挂在“清凉阁”三个字下面两边的柱子上,兄弟们一致提议作为横批也可以,好吧,兄弟们说可以就可以吧。
有一次,指导员看到这两句话,评价了一句“话糙理正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从那时起,在坪寨北面山坡的最高处,兄弟们用智慧和汗水搭建起来的景观凉亭,便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虽然没有雕梁画栋的精美,也没有飞檐斗拱的绝妙,假如在上午的时候,你站在山底下看去,景观凉亭若隐若现在山岚里,宛如人间仙境。假如在下午的时候,你站在山底下看去,景观凉亭借着落日的余晖,庄重大方,傲然挺立在南国这片高高的山坡之上。
竹子搭建的景观凉亭(手绘原创:郭琳)
(精彩待续)
----摘自烽火独狼长篇小说《十八岁的天空有硝烟》
更多精彩文章:
■中国作家排行榜!莫言竟然只排到第九?
■王朔:呸,都不是东西,我也不是东西!
■贾平凹:我眼中的莫言
■冯骥才:中国文化正在粗鄙化
■李银河:做个肉身不出家的灵魂出家人!
来稿须知
本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取稿”。欢迎广大文字爱好者投稿。要求:
1.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评论、诗歌字以上编辑在一个word文档用附件形式发送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