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报道:
作者
齐同俊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
齐同俊,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毕业后开到华南,一直奔走在水产养殖一线,为养殖户做技术服务15年。钻研叉尾、罗非等养殖品种病害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被客户称为“齐老师”。水生动物寄生虫就是寄生在水生动物体内或者附着在水生动物体外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动物。
当然有些生物也能附着在水生生物体表,如生长在虾、蟹体表和绿毛龟背上的基枝藻,但不具有致病性。
这篇文章,以我对寄生虫病方面的16个问题的思考开篇。
01
为什么鱼类的鳃丝是患寄生虫病几率最高的器官?
鱼类都是通过张合鳃盖带动水流,让鳃丝不断接触新的水源,吸收氧气,带走废物(如氨和二氧化碳),这个水流增加鳃丝与水体中寄生虫接触的几率。
其次鳃丝与鳃丝之间呈扫帚状排列,减缓了水流对鳃丝的冲刷力,为寄生虫的附着提供了条件。如车轮虫、斜管虫等微小的寄生虫也可以附着在上面。
■车轮虫
另外鳃丝,也是鱼体表最稚嫩的部位,富含黏液和血液,大部分寄生虫最喜欢这个部位。
02
为什么甲壳类和龟、鳖类相比鱼类更容易患固着类纤毛虫病?
甲壳类和龟、鳖类的皮肤,相对于鱼类更粗糙,所以容易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固着类纤毛虫也不需要从寄主获取营养,要得就是这种稳稳的条件。
03
黄骨鱼和叉尾鮰等品种的口腔齿相比于皮肤更容易患固着性纤毛虫病?
黄骨鱼和叉尾鮰的口腔齿相对于皮肤更粗糙,所以容易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
04
为什么鱼体受伤后,更容易患固着类纤毛虫病?
鱼体受伤后,体表毛糙,为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创造了条件。
■患固着类纤毛虫(单缩虫)的锦鲤
■单缩虫在水体中的形态
■单缩虫
05
为什么固着类纤毛虫能寄生在鱼类口腔齿,而其他寄生虫不能寄生在鱼类口腔齿?
这是因为口腔齿粗糙且硬朗,符合固着类纤毛虫寄生的条件。并且也只有固着类纤毛虫能稳稳当当地寄生在这个部位。而其他寄生虫寄生在这个部位,也获取不了营养。但是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确实会造成鱼类口周溃烂。
■叉尾鮰口周齿上的固着类纤毛虫
06
为什么无鳞鱼相对于有鳞鱼,体表没有那么容易患锚头鳋等寄生虫病?
无鳞鱼相对于有鳞鱼体表黏液更丰富,锚头鳋难以附着。
07
为什么有些鱼塘的无鳞鱼,也会患锚头鳋病?
这些因为这些鱼塘的无鳞鱼养得不好,体质下降,体表黏液稀少造成的。
08
为什么吃食性鱼类的口腔更容易患锚头鳋病,而滤食性鱼类的口腔不患锚头鳋病?
吃食性鱼类的口腔相对于滤食性鱼类的口腔,更容易受伤,受伤后更毛糙,为锚头鳋的附着提供了条件。
09
为什么鳗鱼的皮肤上基本上不寄生虫锚头鳋,而口腔会寄生锚头鳋?
鳗鱼的皮肤比口腔要光滑。
10
为什么杂交黄骨鱼比全雄黄骨鱼,更容易患小瓜虫病?
杂交黄骨鱼相对于全雄黄骨鱼,对低温更敏感,在越冬期间,早早的就不吃料了,鱼体的黏液生发减少,体质下降也更容易应激性脱黏,为小瓜虫的寄生创造了条件。
■患小瓜虫病的叉尾鮰
11
为什么中华鳋能寄生在鱼的鳃丝,而锚头鳋不能寄生在鱼的鳃丝?
这个就得从中华鳋和锚头鳋的身体特性差异来讲了,中华鳋又叫“鳃蛆”,身体比锚头鳋要柔软,而鱼类的鳃盖总是一张一合,这种撞击力对锚头鳋的打击力非常大,而中华鳋刚好能够以柔克刚。
12
为什么鱼类体表的寄生虫,大多呈扁平状,或者呈针状或者线条状?
这主要是为了降低鱼体游动过程中虫体对水的阻力,避免被水冲击下来,如鲫鱼尾部的嗜子宫线虫与鱼体游动方向保持一致性,可以最大地降低阻力,鱼体游动过程中,锚头鳋的身体也与鱼的游动方向保持一致性,从而达到最佳流线型。像鲺、车轮虫、斜管虫等都是扁平状,尽量与寄生部位贴合,也是这个道理。
■鲺
■斜管虫
总之,每一种寄生虫都会选择寄生在鱼体的特定部位,这是生物演化的一个过程。
像绦虫等个体比较长和大的寄生虫,就不会寄生在鱼的体表,因为在鱼运动的过程中,容易被甩掉。如鱼蛭、扁弯口吸虫等个体相对比较大的虫体,就会寄生在鱼的鳃盖骨里面,以免被擦掉。
■草鱼肠道的绦虫
杯体虫、毛管虫和固着类纤毛虫等之所以不以这些体态出现,主要是跟它们的附着力强有相关性。
■杯体虫
13
为什么绦虫,不仅要有吸盘,还能一伸一缩地运动?
绦虫为了避免被排出鱼体,它有吸盘固定在肠壁上,鱼排便时,它还会一伸一缩地向前运动,避免随粪便排出。
14
为什么,唯有孢子虫最嚣张,敢凸起在鱼类体表?
除了锥体虫和孢子虫少数寄生虫外,大多数寄生虫都具有自己的附着器,如纤毛、固着盘、吸盘、爪钩等,即使孢子虫没有特殊的附着器,但是孢子虫属于粘体门、粘孢子纲,所以大家就不用置疑孢子虫的强大粘附力了。
15
为什么,这些凸起在鱼体的孢子虫,大多又寄生虫在鳃盖和鳍条等部位?
尽管孢子虫的粘附力强大,但是一些特别大的包囊,为了保持自己的稳固性,还是会选择头部、鳍条等便于稳固粘附的地方。
16
为什么网箱养殖的鱼类更容易患寄生虫病?
网箱养殖的品种,活动空间受限,密度高,给寄生虫的寄生创造了条件。像河道或者海水网箱,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如河道排洪高强度水流对鱼体冲击,而鱼不能随波逐流,跟网箱之间也会发生碰撞。还有气候变化,大量降雨,会造成水质、水温、盐度等的剧烈变化,给鱼体造成强烈应激。如台风过后,海水网箱养殖的金鲳等品种刺激隐核虫病高发。由于河道的环境太不稳定,可控性太差,所以不建议大家在河道里做网箱养殖。海水表层水受气候的影响更大,最好选择深水网箱养殖。
对于寄生虫讲了这么多,那么除了杀虫,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方法进行预防呢?
只有当寄生虫的数量多到影响鱼体健康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寄生虫病。
只要我们通过一些方法,降低寄生虫的寄生几率,以及减少鱼体寄生虫的数量,就达到预防寄生虫病的效果了。
这是肯定有的,即然上面讲了鱼体表不滑,会给寄生虫的附着提供机会,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善鱼体健康,让鱼体表分泌充沛的黏液,预防寄生虫。
讲到这里,我又不得不把我们强大的中医文化引入了,随着膨化饲料的投喂,摄食性鱼类基本上都出现了“阴虚火旺、血虚肠燥”的症状,主要表现就是白肝、黄肝、贫血、黏液稀少、拉网易充血、掉鳞、肠壁薄、肠绒毛膜短,易发生肠炎。肠绒毛膜短,也给绦虫等肠道寄生虫创造了寄生条件。
■“阴虚火旺”的草鱼,鳃丝黏液脱落
■肝脏缺血的鱼
那么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些“养阴生津”的药物,如市面上的一些护肝养肝、护理肠胃的动保产品等。
鱼是生活在水体中,吃的东西会对鱼的体质造成影响,水质对鱼的体质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水温的急剧波动和气体过饱和等造成鱼体脱黏,水体氨氮、亚盐和硫化氢等造成鱼体中毒,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了,总之改善水环境,也是提高鱼体体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寄生虫的寄生几率。
寄生虫的滋生跟水环境和底环境也有关系,纤毛虫、甲壳虫、水蚯蚓等都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如剑水蚤是九江头槽绦虫的中间寄主,水蚯蚓是孢子虫的中间寄主。所以通过改底、调水等方式降低水体中有机质的丰度,也可以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剑水蚤
另外通过放养青鱼摄食螺、蚌,减少钩介幼虫病的发生。干塘后,使用清塘剂消灭这些生物,能更好地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平时使用中草药等内服驱虫,减少鱼体寄生虫的数量,也是防寄生虫病的一个方案。
还有平时加强增氧机的开启,尤其是水车式增氧机可以创造一定强度的水流,对寄生虫进行冲刷,可以阻碍寄生虫附着于鱼体。
转载声明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版权合作请联系:tschuanm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