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与花椒一个英国文艺女青年的美味历

味麻心不麻花椒是个多面手,在厨师手里它可以用来调味,在中医手里能当中草药,在家里可以当驱虫剂,要是一不小心落在坏人手里,它还是一味毒药。四川的花椒,又称蜀椒、川椒、巴椒,是中国最早的“椒”——因为其能在口中产生跳跃酥麻的感觉,也被称为香料世界的“跳跳糖”。作为本土香料,它早在胡椒顺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喧宾夺主之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过花椒,认为那闪亮而丰富的种子是“多子”的象征。所以汉朝皇妃们的寝宫里糊墙用的泥土中掺了花椒,称为“椒房”,寓意皇嗣绵延。花椒还是一味草药。马王堆汉墓的贵族妇女坟中有花椒出土,还有写在丝绸上的药方,描述了花椒有治疗溃疡中的功效。民间有偏方认为,花椒是一种兴奋剂和利尿剂,有利于缓解肠胃胀气、促消化。因为味道强烈,花椒还经常被用作驱虫剂,放在衣柜或谷仓中,达到驱赶飞蛾和害虫的作用。但如果大量摄入,会严重中毒,所以古代也有逼迫人摄入花椒,以造成自杀假象的传说。村里的老奶奶给了扶霞一些花椒,告诉她:“肚子痛得话,手里抓十个花椒,揉一下搓一下,用冷水吞下去,有用得很。”如果想看花椒树,你要跑到川西北的几个地方,爬上高高的土坡。全中国最好的花椒在四川,但全四川省最好的花椒,还要数距离成都八小时车程的西南山区偏远小县汉源;而汉源县最好的花椒,又来自小镇清溪,清溪镇内的花椒还有等级之分。最后位列金字塔尖完美的花椒,是从清溪镇外建黎乡牛市坡的树上采摘的,那里的花椒有种特别奢侈的香味,曾经是送到皇宫的贡品,因此直到现在,当地人还将其称为“清溪贡椒”。来到清溪的花椒园,有一群穿着破烂衣服的孩子一下子围上来,和扶霞这个看起来“稀奇古怪”的外国人用兴奋的方式大喊笑闹着交流。孩子们告诉扶霞,再过一两个月,树上的花椒会变成深粉色,被炙热的阳光暴晒后,果实会爆开,露出里面黑亮亮、像鸟儿眼睛一样的种子。之后村里的年轻人才开始摘花椒子,并放在阳光下晾晒。等晒的干透了,村里的女孩子就会把花椒放在编好的篮子里翻来覆去的摇,将没味道的种子都摇出来,只保留味道浓郁芬芳的外壳。花椒园对面有一处文庙,扶霞第一次来,被当地的老警察当成了间谍而跟踪监视。时隔五年后,第二次来的扶霞,却被热情的镇委书记好好招待了一番。不仅收到了货真价实的娃娃椒,还在清溪饭庄享受了一次外宾礼遇式的宴请——这次是扶霞在中国吃到过的最美味的乡土菜:有切成薄片的风吹香肠,吃上几片就被花椒和辣椒勾出过瘾的刺痛感;有入味又香浓的红油土鸡块;有猪肉片中间夹上糯米和甜豆沙的夹沙肉;有茶香咸菜炒肉;有烂的骨肉分离的鱼香肘子,有天麻炖土鸡汤,还有一道充满心意的红烧胡萝卜牛肉,扶霞觉得这顿饭比她在豪华餐厅吃到的任何一顿都要美妙。她举杯祝福:“愿外面的世界能了解并喜爱清溪的花椒!”官员们面露欣喜,共同举杯畅饮。但这顿饭是有代价的,吃完这顿饭,扶霞才从陪同的闷闷不乐的中国人那里得知,这里的百姓并不富裕,官员们的公款宴请,老百姓并不乐意,在好酒好肉的同时,她相当于拿了贫苦农民的钱去大吃大喝。得知真相的扶霞,就像肚子被狠狠锤了一拳,被感激和愧疚的感情同时撕扯着。第二天,扶霞赶上去雅安的头班车,坐在破破烂烂的汽车上买票,售票员问:你是罗斯小姐哇?熊掌排骨,思甜忆苦为了在中国进行新的美食探索,扶霞这回又飘到了福建省。福建曾是中国国际贸易的前沿阵地。宋朝时,阿拉伯商人们就在泉州港和厦门港,用一船船东印度的香料和奢侈品换取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十六世界到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人一直在厦门做贸易。之后中国短暂关闭了港口,不久又被英国大炮轰开了通商口岸。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出口地,英语中的TEA,以及几乎所有欧洲的变异词的发音,都是从福建口音延伸而来的。而福建移民,虽然不如广东人多且显眼,也是西方华人世界一只重要的经济力量。福建和中国大多数省份一样,有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即中国人所说的“闽菜”。厦门的蚝煎海味美名在外,北部山区的竹笋蘑菇也惹人垂涎,省内出产上好的乌龙茶,比如铁观音、大红袍,除了这些有名的滋味,扶霞仍渴望更多的探索和体验,因此她计划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一路向南,不料刚踏上九曲溪的竹筏,就被一场瓢泼大雨浇了个透心凉。很久以前,扶霞曾下定决心什么都要吃,这次她算是来对地方了,在福建北部的这一夜,扶霞尝到了蛇血兑白酒。餐馆老板第一次打开蛇笼,毒蛇顿时愤怒地打挺起来,发出可怕的嘶嘶声。他关上笼门等它平静下来,第二次轻轻打开笼门,用长长的火钳夹住蛇的脖子。蛇猛烈甩动翻滚,老板很快拿剪刀剪掉蛇头,把蛇血滴到旁边已经准备好的两杯高度白酒中的一杯,接着很快将蛇胆剪开,让里面绿色汁液流进另一杯酒里。然后老板对扶霞说:“马上喝。”于是扶霞分别品尝了这两杯鲜艳的鸡尾酒,一杯是蛇血丝还在旋转的红色,一杯是苦涩的让人一振的绿酒。烈酒的火辣和生血的腥味瞬间让扶霞的喉咙和胃里翻江倒海。后来扶霞又品尝了奇异的龙爪菇大王菇、令人神清气爽的蛇汤,以及味道强烈的,充满原始野性的麂鹿肉片。(麂鹿属于二级保护动物,是不允许食用的,后来扶霞知道了,心中被强烈的罪恶感刺痛了)。“熊掌是哪家的冰箱里都没有的,这是肯定的,太危险啦。但如果真的想要,什么拿不到呀。要是哪个有钱的客人想吃熊掌,只要提前打好招呼,一般都能吃到,可能要先交一千元的订金,吃完了再给一千元。餐馆老板会找中间人拿这些东西,就不用保存再自己这里啦。”老板娘相当坦白地谈自己售卖这些濒危动物的情况。有需求才有买卖,中国人一向对新奇的东西有胃口。战国时期,熊掌是宫廷佳肴,只有帝王才吃得到。汉朝有文章写到了原始的“红烧熊掌”做法:加芍药根,再用抹酱发酵。两千五百年前,孟子还将熊掌写进了讨论人性本质的名言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远古的珍馐佳肴千千万万,熊掌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豺、豹胎之类。后来出现了更现代的珍稀名贵食材,比如鱼翅、燕窝,一直在厨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扶霞收藏的一本菜谱,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版的,里面有国宴菜谱,有很多相当奢侈浮华的著名佳肴。还有一本年出版的书记载了传说中满汉全席的菜谱,看的扶霞姑娘眼珠子直往外爆。里面不仅告诉读者如何处理珍稀食材,比如羊蹄筋、鱼唇、驼峰、鹿鞭、熊掌和雪蛤,竟然还有一种猩唇的菜谱。好在!菜谱上写了,不要真的用猩唇,用鹿唇代替即可;还有熊掌可以用带皮羊肉来代替。因为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可作为食材。这些珍稀食材的吸引力,除了理论上的营养价值,更多的还是世人眼中赋予的价值,就是因为少见、昂贵,过去可是皇上才吃的着的东西!年5月,广东沿海发现了一艘破烂的木船,有点像阴森恐怖版的诺亚方舟:船上堆叠者木条箱,里面关着死气沉沉的野生动物,几乎都因为脱水而奄奄一息,总计31只穿山甲、44只棱皮龟、只蜥蜴、只巴西龟,还有报纸包着的21只熊掌。这些濒危动物从东南亚的丛林启程,正往南粤人的餐桌上走去。船上所有可辨认的标志都撕掉了,发动机也没电了,没人知道如何解释船员为什么抛弃了这一船十分值钱的货物。来到福建南部,扶霞没有找到向往的田园牧歌的农家,只看到了用相当工业化的规模和手法来做成的农家乐。她希望看到的是更地道简朴的乡村田园——客家土楼满足了她对原始独特建筑的所有幻想。像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一样的圆形土楼建造的非常坚固,像堡垒一样保护大家庭不受外来部族的侵犯和强盗小偷的入侵。到了土楼的第二天,扶霞起了个大早,吃过早饭去附近闲逛,这里的村子有的因为旅游业修复一新,但大多数还是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在这里,扶霞每天喝着客家糯米酒,流连于宽大的院落,晚上,美酒喝到微醺,蜡烛渐渐燃尽……那些院落里曾经回荡着十几口大锅“咕嘟咕嘟”与“滋滋滋”的美食之声,现在都悄无声息,荒凉颓败。在一幢宽大空旷的圆形土楼里,木椅子上坐了个干瘪瘦小的老太太。她在弯着腰给干豆子剥壳,嘴里还嘟囔着浓重的方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zq/7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