蠵龟绿海龟棱皮龟玳瑁

蠵龟绿海龟棱皮龟玳瑁

世界上现存海龟仅有2科5属7种或8种,分别是绿海龟(Cheloniamydas)、玳瑁(Entmochelysim-brica)、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olivanea)、蠵龟(Carettacaretta)、大西洋丽龟(Lepidochelyskempii)、平背龟(Natatordepressus)和棱皮龟(Dermochelysco-riacea),以及目前仍存在争议的黑海龟(C.agassiz-ii).在我国分布的海龟有2科5属5种,分别是绿海龟、蠵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1].由于人类的误捕滥杀,对海龟卵的挖掘及沙滩的开发建设,海龟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被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保护公约(CITES)、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列为濒危物种[2].

1、玳瑁(鹰嘴海龟),hawksbillturtle,(Eretmochelysimbricata)

2、蠵龟(红海龟、赤蠵龟),loggerheadturtle,(Carettacaretta)

3、绿蠵龟(绿海龟),greenseaturtle,(Cheloniamydas)

4、丽龟(榄蠵龟),oliveRidleyturtle,(Lepidochelysolivacea)

5、棱皮龟(革龟),leatherbackturtle,(Dermochelyscoriacea)

6、澳大利亚平背海龟,Australianflatbackturtle,(Natatordepressus)

7、肯普氏丽龟(肯氏龟),Kempsridley,(Lepidochelyskempii)

8、加拉帕戈斯绿海龟,Galápagosgreenturtle,(Cheloniaagassizi)(这个原本是Cheloniamydas的一个亚种Cheloniamydasagassizii。)

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有4种海龟标本,即蠵龟、绿海龟、棱皮龟、玳瑁。

一蠵龟(红海龟、赤蠵龟)(Carettacaretta)

图1蠵龟的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蠵龟(Carettacaretta)海龟科,蠵龟属,最新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体长-厘米,体重约80~千克左右。头较大,宽约15厘米;上、下颌均具极强的钩状喙,头部背面具有对称的鳞片,背部表面覆以角质盾片,5片椎盾和4对肋盾,呈平铺状排列,背甲呈心形,背甲后缘略呈锯齿状,腹甲较平坦,每侧甲桥处有下缘角板3块。腹角板、股角板、肛角板依次渐狭。四肢扁平呈鳍足状;前肢大,后肢较小,内侧各有2爪,适于游泳。尾较短。背部棕褐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褐色斑纹,腹部柠檬黄色或黄色。

主要捕食底栖或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特别是头足类动物、水母和其他无脊推动物,偶尔吃鱼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内温水海域。体大,分为大西洋蠵龟和太平洋蠵龟2亚种。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也见于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甚至黄浦江内。

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有太平洋蠵龟2件,年5月采自广西北海。当时湖南教育学院合并时并入湖南师大标本馆。

二绿海龟(Cheloniamydas)

图2绿海龟的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绿海龟属海龟科,蠵龟属,最新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是体型最大的硬壳海龟之一,因其身上的脂肪为绿色而得名。它的身体庞大,体棕色,稚龟几乎是全黑色,在一岁龄时变浅。80-厘米,体重约-千克左右。外被扁圆形的甲壳,只有头和四肢露在壳外,吻部短圆,上颚前端不呈钩曲,下颚略向上钩曲,颚缘具强锯齿,咀嚼面有一由短的尖齿突连接而成的中嵴。头背具对称大鳞片,背甲呈心形,盾片平铺镶嵌排列;椎盾5枚,第一枚呈扇形,第二至第四枚呈六边形,第五枚呈梯形;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每侧有缘盾11枚。腹甲平坦,前、后缘圆弧形,四肢桨状,覆以大鳞;前肢长于后肢,内侧各具1爪,雄性前肢的爪强大而弯曲成钩状。尾短,雄性尾长达毫米,为其甲长的1/3。

绿蠵龟全球广布,足迹遍布多个国家,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纬度30°N和30°S之间),我国从南沙群岛至山东省附近海域均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幼年期间绿蠵龟是肉食食性的,成年绿蠵龟的活动基本都沿着大陆架较浅的海区或珊瑚礁海域进行。食物中的绿色色素在绿蠵龟的脂肪里积累。锯齿状的下颌喙有助于它们撕咬并咀嚼海“草”。它们寿命很长,最大记录年龄达75岁,但人类的网具误捕和故意捕获已经成为加速海龟群体数量减少的最大原因。绿蠵龟被认为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人们食用龟肉和龟蛋。由于绿蠵龟交配时间很长,很多国家的人认为吃海龟卵能帮助他们如雄性绿蠵龟般“屹立不倒”。

绿海龟是用肺来进行呼吸的,但胸部不能活动,是一种吞气式的呼吸方式,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将头伸出海面来呼吸。但也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在水下生活,因为它还有一种具特异呼吸功能的肛囊,即直肠两侧的一对薄囊,在肛囊袋的壁上密布着许多微血管。当绿海龟在海中栖息时,能有节奏地收缩着肛门周围的肌肉,使海水在肛门、直肠和肛囊间进出,此时微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即可从海水中摄取氧气,不必把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了。夜晚绿海龟就躺浮在海面上睡觉,暂时停止肛囊的呼吸作用,而改用肺来呼吸。

绿海龟在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的沿海地带都有分布,尤以南海为多,但产卵场所只有福建西部和广东东部的沿岸和岛屿。在南中国海附近海域,绿海龟的交配期约为每年3、4月间,而产卵季则约为每年5月至10月之间,以7、8月为产卵的高峰期。

成熟母绿海龟多半在人烟罕至的沙滩上产卵。它们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很高,在认定栖息地之后,无论离开多远,绝大部分绿海龟会回到原来的栖地进行繁衍。但是,如果产卵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或改变时,如:多次尝试后仍然无法顺利掘洞、上岸屡次受到严重干扰或有阻碍物挡隔而无法上岸,都会使绿海龟被迫放弃原先的产卵沙滩,重新找寻更适合的繁殖地域。绿海龟产卵的时期在各地区均有不同,每头母龟一季会上岸产下1到9窝卵,平均约为4窝卵。

湖南师大标本馆有3件绿海龟标本,一件是年购买的标本购于海南;另外两件来源:年生物系组织一年一度的为期半月的本科生海滨实习,地点是广东海滨,当时有2只死了的海龟实习队老师们去看了尸体。马上决定买了做标本,那时候只有八分钱一斤买下整个标本不到一百元钱。可是怎么运回去呢?老师们想起了当地的解放军,后来他们用解放牌大卡车讲其送回来,由技术员做成了标本。

三棱皮龟(Dermochelyscoriacea)

图3棱皮龟图片

棱皮龟属棱皮龟科、棱皮龟属,最新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体大,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的。壳长-0mm,宽-mm,高-mm。重均达kg以上。头大,颈短。头宽-mm。上颚前端有二个大三角形齿突,其间有一凹口,承受下颚强大的喙。头、四肢及身体均覆以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体背具7行纵棱,腹部有5行纵棱,因而得名。四肢桨状,无爪。前肢特别发达,前肢约为后肢长的2倍多。尾短,尾与后肢间有皮膜相连。

棱皮龟是一种生活在远洋的动物,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偶尔也见于近海和港湾地带。变温的爬行动物,但从热带到北极地区的棱皮龟都能在7℃的水中维持25℃的体温。由于棱皮龟四肢巨大,并且进化成桨状,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故有“游泳健将”之称。棱皮龟的视力不好,常常把海面漂浮的塑料袋或者其它垃圾当作水母吃了造成肠道阻塞,结果使大量的棱皮龟死于人类制造的白色垃圾。

棱皮龟杂食性,主要以鱼、虾、蟹、乌贼、螺、蛤、海星、海参、海蜇和海藻等为食,甚至包括长有毒刺细胞的水母。它的嘴里没有牙齿,但是却在食道内壁有大而锐利的角质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后再进入胃、肠进行消化吸收。

中国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台湾、海南等附近的东海和南海海域,以及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等地。

棱皮龟产卵期长,全年均可进行。但主要集中在5-6月之间。雌龟一年中可产卵数次。产卵场基本位于北纬30度至南纬20度之间。卵埋于沙下自然孵化,孵化期约65-70天,孵化率约为63%-76%.

据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小组对海龟调查表明:分布在马来西亚的雌棱皮龟数量约只,太平洋一带只有0只,产卵地以每年20%的速度减少,过去20年间减少了95%以上,有可能10-20年灭绝。

标本馆有棱皮龟标本1件,年采自广东汕尾,当时购回来是活的,用运货的火车运回的师大,后制成标本。

四玳瑁(鹰嘴海龟),Eretmochelysimbricata

图4玳瑁的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玳瑁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最新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背甲长62.5-厘米,体重35-千克。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玳瑁是一种可以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主要发现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

玳瑁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主要捕食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也吃海藻。它的活动能力较强,游泳速度较快。玳瑁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虽然玳瑁是杂食性动物,但最主要的食物是海绵。

由于玳瑁有异常坚实的甲壳,它们没有什么主要天敌,因为很少有动物能咬穿它们的壳。鲨鱼和湾鳄算是玳瑁的天敌,章鱼和某些海洋表层鱼类也会捕食成年玳瑁。而且由于玳瑁经常觅食海绵,身上会带有某些海绵难闻的味道,而且由于玳瑁取食有毒的海绵和刺胞动物,其肉中含有相当水平的毒性,因此有时可以使某些天敌或人类却步。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捕捉时它们会有咬人的举动,不过,如果没有受到伤害,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玳瑁的产卵期在3-4月,产卵时,雌性在白昼上陆在海岸沙滩挖穴,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个。卵球形,白色。孵化时间长,约需2个月左右幼体便孵化出来。初孵出的幼龟背甲未完全坚硬,但已有覆瓦状排列,龟甲长约43-48毫米。幼龟颈部可自由伸缩,但不能前后左右转动。

湖南师大标本馆有玳瑁标本2件,一件没有记录,另一件是沈猷慧老师年从海南岛购买。

我国南海以及南海诸海是海龟类动物的重要繁殖地。问卷调查中发现,相比往年海龟被见到的概率越来越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海龟数量的下降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关系.一是渔民的保护意识不强,在很多地方仍存在捕杀海龟,挖海龟卵的行为;二是海龟产卵地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沿海地区的沙滩被开发利用,用于建造码头、兴建娱乐设施等,这使得海龟无法再上岸产卵,导致海龟数量下降.广东省水产年南海海龟资源保护站的研究报告“南海海龟资源调查与孵化养殖技术研究”表明:南海海龟的数量介于~头之间,每年洄游到西沙和南沙海域的海龟约有00~头,洄游到南海北部海域大约~头,洄游到北部湾海域只有~头左右[2].总体来说,我国的海龟资源已经遭到很严重的破坏.对于海龟所处的现状,我们国家也高度重视,于年在广东省建立了目前我国惟一一个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海龟保护区建立的20多年间,已累计保护绿海龟安全上岸产卵0余头次、产卵窝、卵枚,孵化出小海龟只,实际放流了成年雌海龟头,拯救渔民误捕和受伤的海龟多头次[2].同时在南海也多次开展了海龟放流活动,以此激发公众保护海龟的热情,提高公众保护海洋濒危野生动物的意识.只有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珍贵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动物百科,爬行类

2、牟剑锋,陶翠花,丁晓辉,中国沿岸海域海龟的种类和分布的初步调查.,应用海洋学学报Vol.32,No.2

3、晨晖.世界最大海龟种群濒临灭绝.3,(12)科学咨询.

4、李湘涛.保护玳瑁和它的同类已刻不容缓.科技智囊,(9):80-9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zq/5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