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的人类活动突然叫停之后,其他的生物们也在地球上真正实现了自由,放飞了自我。
文
赖聪赵垠垠编辑
沈小山
如果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下,整个世界还有什么好消息,或许就是生态环境了。疫情期间,不断有各国科学家发现,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在“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经济形势下行”这些负面消息之中,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好消息真让人百感交集。
人类被迫禁足在家,各类交通生产也陆续停滞。随之而来的,是肉眼可见的环境改善。在这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路上的汽车喇叭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鸟叫与虫鸣;冬季灰蒙蒙的天空好像也被清洗了一遍,变得更加澄澈;带着口罩出门遛弯,汽车的尾气也追不上我们的步伐。
隔离前后新德里空气对比
来源:CNN
疫情期间重新肉眼可见的昊拉德哈山脉
来源:Twitter
Deewalia当一切的人类活动突然叫停之后,其他的生物们也在地球上真正实现了自由,放飞了自我。据外媒报道,稀有龟种棱皮龟多年后重现泰国海滩;陕西白鹿原,城管夜晚巡逻时在公路上发现一只小鹿;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一群狮子组团躺在柏油马路上晒太阳;而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乐乐、盈盈少了游客的“注视”,终于自然交配成功,有望在今年年底结束同居9年来“膝下无子”的生活。
陕西白鹿原奔跑的一只小鹿
来源:陕视新闻微博视频
得以喘息的不仅是动物,从数据来看,大气环境更是直接“受益者”。
作为早期疫情中心,我国上空空气状况最早做出了反应。此前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宇航局(ESA)发布了1、2月中国上空二氧化氮含量变化图,卫星监测云图显示,一个月内中国上空褪去土黄的长裙,露出原本清朗的大气面目,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我国上空二氧化氮含量图
左:年1月
右:年2月
来源:NASA
对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哥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空气质量研究员刘飞(音译)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二氧化氮含量因某一重大事件在如此大范围内发生如此剧烈的下降。”早在年,经济危机来势汹汹,各国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氮虽然也有所下降,但较之此次平稳得多。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以外的国家也相继出现“好天气”。《华盛顿邮报》报道显示,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的二氧化氮浓度急剧下降,尤其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北部。佐治亚理工大学气候变化经济学专家埃马努埃莱马塞蒂(EmanueleMassetti)直言:“意大利北部人民正在享受有史以来最干净的空气。”
意大利上空二氧化氮含量图
上:年2月1日-3月17日
下:年2月1日-3月17日
来源:卫报
而大西洋另一侧的洛杉矶,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数据,今年三月的“良好”空气质量天数达年以来的峰值。
洛杉矶年至年间每日AQI(空气质量指数)值
来源:华盛顿邮报
洛杉矶蓝色的天空
来源:路透社
多年来全球气候大会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一直进展缓慢,没想到在疫情期间驶上了快车道。
其实,大空气质量短时期好转与全球化石燃料需求萎缩密切相关,没有需求就没有排放。疫情期间,全球多地工厂停工,人们被困家中,CO2、NO2、PM2.5等污染气体也被“封印”在化石燃料中。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出现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时,IEA指出,今年经济的不良预期将使全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8%,这一下降幅度是二战以来全球碳排放量的最大跌幅。
全球能源相关排放量(上图)和GtCO2年年变化(下图),预计年水平以将达到红色标注的水平。从图中可以看见,史上其他重大事件也对全球能量排放产生了一定影响
来源:GlobalEnergyReview
那么,生态环境真的因为疫情而改善了吗?
很遗憾,并不是。最新的数据显示,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社畜重新回归城市水泥森林搬砖,中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水平均回归正常水平,与肺炎危机发生前相对一致。
北京绿色和平组织高级全球政策顾问李硕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期间,那些为环境的暂时改善而庆祝的人其实是短视的。污染可能暂时减少了,但这并不是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方法。同时,病毒危机还带来了其他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从长期来看,更难解决。”
李顾问提到的这些隐患,就包括疫情期间激增的医疗废物和外卖垃圾。
据中国生态环境部介绍,3月7日,湖北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6吨/天,较1月20日前的.0吨/天增加了.6吨/天,增加了2.7倍。
而这仅是中国一地的医疗废物总量。目前疫情在全球火速蔓延,几乎所有国家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都处于高压运转状态。
医疗废物被收集后,一般会被焚烧处理。但这些垃圾在高温中变成灰烬时,同时也会释放空气污染物。焚烧含氯的材料可以产生致癌物;焚烧重金属或金属含量高的材料(尤其是铅、汞和镉)可能使有毒金属传播到环境中。
此外,“疫情外卖经济”虽然免去了人们外出觅食的风险,但外卖垃圾却增加了垃圾处理厂的工作负担。根据美团近期发布的《春节宅经济大数据》,美团外卖从一月底到二月份的蔬菜、海鲜水产、肉类等生鲜食材的销售量环比涨幅达%。
而且由于疫情带来的焦虑与工作停摆,世界多地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也被迫暂停。
在美国,政府因为担心病毒通过垃圾回收环节进行传播,一些城市已经暂停了垃圾回收的工作。另外,由于担心重复使用物品可能会传播病毒,一些商家又开始重新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3月初,星巴克宣布暂时停止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尽管依据环境学家的分析,这一做法并不能有效避免病毒的传播。
令一些学者们担心的还有疫情过后可能出现的“报复性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这些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恰恰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环境也有短暂的改善,然而危机之后,各国为了刺激本国的经济复苏,纷纷出台了各类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短期内见效极快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对气候和能源的影响》报告,中国的高耗能工业在经历了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几个月的短暂崩溃后,迅速恢复并走出“V”型反转之势。
年1月-9年中国原煤产量、发电量
来源:《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对气候和能源的影响》
一方面是经济受创的阵痛,另一方面是环境污染的威胁。面对同样的困境,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平衡?
我们固然不能指望着疫情结束后,环境会像现在这样持续改善。但是每一个个体都值得对最近几个月的闭关生活进行反思——对我的生活而言,有哪一些东西是真正必不可少的?
年美国Skift媒体公司和TripActions旅行管理公司发布过一项调查结果,受访者中有67%表示,他们发现很难通过视频建立与他人的联系;那么如果剩下的33%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愿意通过Skype而不是坐飞机去开会,航班的数量是否就能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大气的排放是不是就能减少一些?
如果说这场危机全人类的疫情真的给环境带了什么福音,那么应该不是短期的环境改善,而是人类对于自我生活的反思。
文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