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术造假,真的有很多操作让人“叹为观止”。比如像我们前几天刊发的那篇文章《刷新论文造假新高度:8篇论文,不同单位、不同作者、结果却一模一样!》
再比如,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一位硕士生,用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基因MALAT2(其实只有MALAT1),发了一篇SCI,还以此完成了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顺利毕业。
文章发表于5年前的年,谷歌学术显示,该文章已被引用27次。
为何近日被发现了呢?
5月27日,CancerGeneTherapy《癌症基因治疗》杂志针对题为MALAT2-activatedlongnoncodingRNAindicatesabiomarkerofpoorprognosisingastriccancer文章发表了一份撤稿声明:
因为担心文章所描述的MALAT2基因并不存在,主编正在撤回这篇文章。而发表后的同行评议证实了这一点:只有一种被称为MALAT1的基因。对于撤稿,还没有一个作者回应杂志主编或出版商。因为文章研究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基因,所以,主编撤稿了!因为MALAT2基因并不存在,根据论文题目,顺藤摸瓜,微博用户扮虎找到了上海交大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经对比发现,年毕业的硕士生田源正是该论文的共同一作YTian,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汪昱(YWang)则是这篇SCI的四作。最近,又有读者跟我们爆料,医院的这位同学也是靠一个不存在的基因发了一篇SCI!这篇被撤稿文章的题目是:“Anti-angiogeniceffectofInterleukin-26inoxygen-inducedretinopathymiceviainhibitingNFATc1-VEGFpathway”。目前,人类细胞中大概由38种白细胞介素,即IL1-38。当然,IL-26也是其中之一,但是,该基因在小鼠中并不存在!不存在!存在!在!更令人称奇的是,文章中购买并使用了敲除IL-26基因后的小鼠用于实验,但这种小鼠根本买不到,因为小鼠体内根本就没有IL-26基因。文章中还提到使用IL-26抗体鉴定了小鼠IL-26蛋白的表达,但IL-26抗体的产品说明中明确提到,此抗体仅对人体蛋白有反应。如此神操作,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本文由科研小助手(ID:SciRes)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各位读者:科研小助手官方转载、投稿、商务合作请添加_↓↓↓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