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就是每个潜水员的水下伙伴。充分了解海洋生物,除了为了潜水安全,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物,维护海洋自然生态平衡,为我们自己营造更美丽的海底世界。
海龟现存种类总共有7种。包括玳瑁,绿皮龟,革龟(棱皮龟),大西洋丽龟,太平洋丽龟,平背海龟,蠵龟(红海龟)。其中6种已经濒临灭绝。在2亿年以前海龟就生活在地球上,是恐龙灭绝时代的幸存者。但是今天海龟还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取决于人类对海龟是否真正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让这个古老的物种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是每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
海龟濒临灭绝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人类的过渡捕捞
天敌对海龟蛋的破坏
海滩,珊瑚等栖息地被破坏
光污染对雌海龟筑巢产卵定向能力的干扰
海龟寿命长,性成熟慢(如绿海龟要20-50年,玳瑁需要30年才能达到性成熟)
海龟小贴士:
海龟没有牙齿,靠喙获取食物。一般有草食,肉食和杂食三类。
海龟用肺呼吸,需要偶尔出水面呼吸,长久在水下会窒息死亡
海龟不能像陆地龟那样把四肢和头缩进壳里
海龟的寿命一般据说可以达到年
海洋中最常见的是平背海龟。
特征:澳大利亚特有的海龟;在海龟中只有平背龟的幼龟生活在沿海水域而不游入大洋,这就是它为澳洲特有的原因;平背龟甲长可达1米,重达80公斤,背甲扁平呈圆形,颜色为灰橄榄色,边缘呈棕黄色,缘盾具有一层薄薄的蜡质。
玳瑁: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
玳瑁的食物主要是海绵。有时也吃包括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因高档眼镜框采用玳瑁壳制作,导致玳瑁被大量捕杀,现已濒临灭绝边缘。
绿皮龟:最明显特征就是表面皮肤呈明显绿色,所以被称为绿皮龟。绿海龟是杂食动物,以海藻和海草为主食。间或吃小虾,水母等。
丽龟:海生龟类中最小的一种,一般甲长mm左右,不超过mm。头背前额鳞2对。肋盾多,6~9对,第一对与颈盾相切。腹部有4对下缘盾,每枚盾片的后缘有一小孔。四肢扁平如桨。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
杂食,捕食底栖及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及其它无脊椎动物,偶尔也食鱼卵,亦吃植物性食物。
蠵龟(红海龟):背部棕红色或褐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褐色斑纹,腹部柠檬黄色或黄色。体长-cm。头较大,宽约25cm。上、下颌均具极强的钩状喙。头部背面具有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幼体背部具3条强棱,成体背部无棱。
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内温水海域。蠵龟以鱼、虾、蟹、软体动物和藻类为食。
棱皮龟: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堪称“巨龟”。它的头部、四肢和躯体都覆以平滑的革质皮肤,没有角质盾片,背甲的骨质壳由数百个大小不整齐的多边形小骨板镶嵌而呈,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条规则的纵行棱起,因此得名,也有人叫它革龟。
棱皮龟是一种生活在远洋的动物,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偶尔也见于近海和港湾地带。棱皮龟主要以鱼、虾、蟹、乌贼、螺、蛤、海星、海参、海蜇和海藻等,甚至长有毒刺细胞的水母等海藻为食。
声明:以上信息参考互联网相关信息及百科栏目编辑整理,鉴于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