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但由于时代所限,书中有不少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另外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真假混杂。为此,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编辑张辰亮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写了一本《海错图笔记》。
海错图笔记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破译”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
在本书中,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轶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如果你看完后,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
《海错图笔记》
清代《海错图》里的鲎。图自《海错图笔记》
清朝时期的带鱼
钱串鱼因身上的花纹图案而得名,但书籍中少有记载
海鳗看起来跟现在没什么差别
《舌尖上的中国》让跳跳鱼成为鱼界网红
张辰亮在书中写道:清末的水利学家郭柏苍曾说,龙头鱼是“海鱼之下品,食者耻之。每斤十数文,贫人袖归。”就是说,在清代,龙头鱼是海鲜里的下等货,你要是吃了,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只有穷人才买来用袖子兜回家吃。可近年来,经过多年的滥捕,曾经的主要捕捞鱼种已经濒临绝迹,近海面临“无鱼可捕”的境地。马来西亚曾是棱皮龟最多的地方之一。但从年以来,它们的数量已经减少了99%。还有,北海的野生鲎的数量比20年前减少了90%。活了几亿年的东西,20年,一眨眼就没了。
每一种动植物,即便是再不起眼的,它们也是地球上一员,人类应该与它们友好共存,不能让它们将来一个个只能在博物志上被后人所见识。
(源自网络责编:西子)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tg
ccf.org.mo稿酬+赞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