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说:转眼之间,再过两周,我们将一同步入年。回忆整个,你是否曾被我们《国家地理》的图片、文章感动、震撼过呢?本片文章囊括年12期《国家地理》杂志中最震撼的动物类图片。反正框哥自己,已然被下面这张照片震撼到了,于是二话不说把它作为本篇推送的封面图片。那是地球生灵与人类本身的奇妙连接,凝视的眼神、张开的双手,仿佛形成一道无形、温暖的祥和力场,手机屏幕前的你也有同感吗?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在圣伊格纳西奥湖,船上的一位游客把手放入水中,希望能抚摸一下这只经常到这个海湾交配和哺育幼崽的灰鲸。友好的灰鲸曾经惧怕渔民,如今却成了当地经济重要的一部分。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9月刊《国家地理》的“下加利福尼亚拯救渔业社区的秘诀”一文。
摄影:KATIEORLINSKY,NATIONALGEOGRAPHIC
在安克雷奇的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典礼开始之前,雪橇狗待在狗窝里休息。这场比赛最初在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开启,但不断变暖的气候和恶化的道路条件已经把比赛变成了纯粹的表演。正式比赛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举行。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3月刊《国家地理》中的“气候改变迫使全球著名的狗拉雪橇比赛重改线路”一文。
摄影:JENNIFERHAYES,NATIONALGEOGRAPHIC
在南部环礁海域,一群杰克鱼在一片珊瑚上方组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漩涡。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11月刊《国家地理》的“菲律宾人是如何保护珊瑚的?”一文。
摄影:JENNIFERHAYES,NATIONALGEOGRAPHIC
在菲律宾苏禄海的图巴塔哈礁自然公园,一条小丑鱼躲在宿主银莲花中。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11月刊《国家地理》的“菲律宾人是如何保护珊瑚的”一文。
摄影:DAVIDDOUBILET,NATIONALGEOGRAPHIC
一只充满好奇的海龟冲着摄影师的相机咬去。图巴塔哈是玳瑁龟和绿蠵龟的天堂。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11月刊《国家地理》的“菲律宾人是如何保护珊瑚的”一文。
摄影:STEFANOUNTERTHINER,NATIONALGEOGRAPHIC
雌性黑冠猕猴大约每20个月怀孕一次,大部分的育儿工作都是由它们完成的。黑冠猕猴幼崽吃奶的时间不足一年,不过仍会待在母亲身边几年时间。年轻的雄性最终会离开,选择在另一个群体里争夺地位。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3月刊《国家地理》中的“对黑冠猕猴而言,生存是一场战斗”一文。
摄影:JEFFREYKERBY、TREVORBECKFROST,NATIONALGEOGRAPHIC
在清晨攀爬东非大裂谷的一个悬崖的过程中,一只毛发杂乱的雄性狮尾狒停留了片刻。狮尾狒是世界上唯一的食草性猴类,共有数百只狮尾狒生活在埃塞俄比亚高地的中部地区,数百年来当地村民一直在保护这里的植被。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4月刊《国家地理》的“探索世界上唯一的草食性猴类的栖息地”一文。
摄影:LAURENTBALLESTA,NATIONALGEOGRAPHIC
几只帝企鹅潜入大海寻找食物。帝企鹅头顶的褐色团状物是紧贴海冰的微藻类,随着春天的临近,它们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摄影师的营地就安置在其中一块浮冰上。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7月刊《国家地理》中“南极深海是另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一文。
摄影:JEFFREYKERBY、TREVORBECKFROST,NATIONALGEOGRAPHIC
雄性狮尾狒的特大号犬齿不是用来捕猎的。实际上它们打架的时候才会用到,比如威胁其他雄性、抵御捕食者。狮尾狒的臼齿的可帮助它们磨碎青草,这与其它现存的灵长类动物有所不同。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4月刊《国家地理》的“探索世界上唯一的草食性猴类的栖息地”一文。
摄影:JENNIFERHAYES,NATIONALGEOGRAPHIC
当太阳在图巴塔哈上空升起时,海平面上一片通红。摄影师DavidDoubilet和JenniferHayes称那里的日落是“我们在地球上见过的最壮观景象……”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11月刊《国家地理》的“菲律宾人是如何保护珊瑚的”一文。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在费尔南迪纳岛,两只海鬣蜥似乎对同胞的干尸毫不在意,这位同胞很可能是因饥饿而死。海鬣蜥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物种。与浣熊大小相当的海鬣蜥主要在海岸附近觅食藻类,体型更大的雄性则会潜入海底寻找食物。海鬣蜥进食的海藻会在温暖的海水中死亡,因此被达尔文称之为“黑暗精灵”的它们很容易受气候改变的影响。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中“不断变暖的地球致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标志性动物濒临危险”一文。
摄影:JEFFREYKERBYANDTREVORBECKFROST,NATIONALGEOGRAPHIC
夜幕降临时,一群狮尾狒沿着一个斜坡跑向自己的悬崖栖息地。狮尾狒夜间栖息在狭窄的岩架上,以躲避豹子、鬣狗和野狗的袭击。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4月刊《国家地理》的“探索世界上唯一的草食性猴类的栖息地”一文。
摄影:BRIANSKERRY,NATIONALGEOGRAPHIC
在圣地亚哥附近的CortesBank海域,一只加州海狮在一片海藻林中捕食鱼类。海洋中的大量海洋生物理应得到保护,生态环保人士说道。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2月刊《国家地理》中的“为何拯救人类的原始海洋如此重要”一文。
摄影:KIRSTENLUCE,NATIONALGEOGRAPHIC
圣克拉拉保护区的一片森林里萤火虫漫天飞舞。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8月刊《国家地理》的“萤火虫使这个墨西哥小镇保持着生机”一文。
摄影:CORYRICHARDS,NATIONALGEOGRAPHIC
河马主要栖息在三角洲和河流,夜间在陆地上吃草,白天在河里休憩。雄性河马会争夺领土,雌性则负责保护幼崽——河马的犬齿很长而且自己就能将其打磨的非常锋利,可对入侵者造成致命的伤害。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11月刊《国家地理》的“拯救非洲的奥卡万戈三角洲”一文。
摄影:JOELSARTORE,NATIONALGEOGRAPHIC
有些野生猫科动物可捕食比它们体型还大的猎物。亚洲和非洲的狞猫高不足0.6米,但影像资料表明它们能越过2.7米高的栅栏捕食绵羊。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2月刊《国家地理》的“你从未见过的野生猫科动物”一文。
摄影:AMIVITALE,NATIONALGEOGRAPHIC
对肯尼亚北部Reteti大象保护区的大象孤儿来说,现在是开饭时间。Reteti大象保护区建于去年,保护区的员工主要是当地的桑布鲁人,他们的目标是把这些幼象重新放归野外。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5月刊《国家地理》中的“桑布鲁勇士: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了守护者”一文。
摄影:STEVEWINTER,NATIONALGEOGRAPHIC
在巴西的潘塔纳地区,一只10个月大的美洲豹在攀爬一棵树的途中被相机拍到。巴西潘塔纳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湿地,也是美洲豹最后的栖息地之一。美洲豹母亲很早就哄诱孩子学习爬树,以便躲避捕食者。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12月刊《国家地理》中的“探访美洲豹的隐秘栖息地”一文。
摄影:AMIVITALE,NATIONALGEOGRAPHIC
在路易萨巴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勒帕瑞阿社区保护区,科学家总共为11只长颈鹿戴上了项圈。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的“如何拯救世界上最高的动物”一文。
摄影:STEFANOUNTERTHINER,NATIONALGEOGRAPHIC
在苏拉威西岛上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一只黑冠猕猴在海边闲逛。在研究这些有趣的猴子的过程中,科学家逐渐了解了它们的社会结构如何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3月刊《国家地理》中“对黑冠猕猴而言,生存是一场战斗”一文。
摄影:LAURENTBALLESTA,NATIONALGEOGRAPHIC
一只充满好奇心的威德尔氏海豹靠近镜头,来了张特写照片。这头海豹可能刚开始游泳,海洋生物学家PierreChevaldonné说道,他过去曾在杜维里科考站工作。威德尔氏海豹是在世界上最靠北的海域繁殖的哺乳动物。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7月刊《国家地理》中的“南极深海是另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一文。
摄影:ANANDVARMA,NATIONALGEOGRAPHIC
为了避免挨饿,蜂鸟经常会顶着瓢泼大雨采集花蜜。这只安氏蜂鸟快速地摇动头部和躯干以甩掉羽毛上的雨水,就像浑身湿透的狗一样。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称,蜂鸟的每次摆动只持续1/秒,其头部承受的力是重力的34倍。(数据来源:VictorOrtega-Jimenez和RobertDudley)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7月刊《国家地理》中“蜂鸟飞行的秘密”一文。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一头大白鲨在距离下加利福尼亚公里的瓜达鲁普岛生物圈保护区内游弋。这里是地球上大白鲨在清水里聚集的两个地点之一,因此吸引着大批喜欢潜水的游客。下加利福尼亚的生态旅游业每年可为墨西哥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9月刊《国家地理》的“下加利福尼亚拯救渔业社区的秘诀”一文。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在雷维利亚希赫多群岛海洋保护区,魔鬼鱼基金会的海洋生物学家GuyStevens正在靠近一头巨型蝠鲼。目前,将该海洋保护区扩大平方公里的计划已经向当地政府提交。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9月刊《国家地理》的“下加利福尼亚拯救渔业社区的秘诀”一文。
摄影:BRIANSKERRY,NATIONALGEOGRAPHIC
CortesBank是地球上最繁忙的海洋哺乳动物聚集地点之一。每年至少有30多种哺乳动物会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其中包括图中的北露脊海豚。北露脊海豚是群居动物,通常一群可达上百头。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2月刊《国家地理》的“为何拯救人类的原始海洋如此重要”一文。
摄影:BRIANSKERRY,NATONALGEOGRAPHIC
在距离巴克岛数公里的桑迪角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只棱皮龟正离开产卵的海滩。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2月刊《国家地理》中的“为何拯救人类的原始海洋如此重要”一文。
摄影:BRIANSKERRY,NATIONALGEOGRAPHIC
一条美丽突额隆头鱼和其它鱼类穿梭于CortesBank海域的海藻林和珊瑚藻。CortesBank海底山高达1.6公里,富含营养的深层海水可在这里与海面不断交换,因此造就了一片富饶的绿洲。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2月刊《国家地理》中的“为何拯救人类的原始海洋如此重要”一文。
摄影:RONANDONOVAN,NATIONALGEOGRAPHIC
经过一场寒冷的夜雨后,在一片长满蓟和半边莲植物的森林里,一位山地大猩猩母亲搂着3个月的幼崽。山地大猩猩会哺育幼崽3年,之后便会再次交配和受孕。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9月刊《国家地理》的“戴安?弗西拯救的山地大猩猩面临新的挑战”一文。
摄影:RONANDONOVAN,NATIONALGEOGRAPHIC
如果不是弗西努力的保护山地大猩猩和它们的栖息地,这些坐在卡里辛比火山一个斜坡上休息的猿类可能早就灭绝了。不过她的方法招致了很多当地人的憎恨。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9月刊《国家地理》的“戴安?弗西拯救的山地大猩猩面临新的挑战”一文。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与其它地区的陆地鸟类相比,狼岛上的雀类寻找食物更加困难。岛上的植物种子和昆虫本来就少,再加上气候干燥,为了生存尖嘴地雀会啄食塘鹅的尾部,吮吸它们的血液。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中的“不断变暖的地球致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标志性动物濒临危险”一文。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猎食结束后,一只纳兹卡鲣鸟返回狼岛上一片仙人掌林附近的巢穴。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岛上其它地方的纳兹卡鲣鸟,以便评估其食物的长期性改变对繁殖和种群数量造成的伤害。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的“不断变暖的地球致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标志性动物濒临危险”一文。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一头路氏双髻鲨游过一群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特有的鲳参鱼。水温的变化可促进岩石上藤壶的生长,还能引发感染,比如这头鲨鱼背部的白斑就是例证。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中的“不断变暖的地球致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标志性动物濒临危险”一文。
摄影:THOMASP.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在伊莎贝拉岛的东海岸,几只加拉帕戈斯海狮正在捕食黄鳍金枪鱼。这片海域富含黄鳍金枪鱼,加拉帕戈斯海狮会把它们驱赶到海湾,之后迫使它们撞上岩石或者直接撕咬它们的头部。随着气候改变的加剧,预计海狮数量会随之下降。这张照片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中的“不断变暖的地球致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标志性动物濒临危险”一文。
摄影:JOELSARTORE,NATIONALGEOGRAPHIC
一只沙猫。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2月刊《国家地理》的“你从未见过的野生猫科动物”一文。
摄影:ROBERTCLARK,NATIONALGEOGRAPHIC
大约1.1亿年前,这头浑身硬甲的草食恐龙活跃于现在的加拿大西部地区,直到一条泛洪的河流将其冲入大海。由于深埋海底,其硬甲得到了完好的保存。恐龙的头骨上仍残留着像瓷片一样的硬甲片和灰色光泽的化石皮肤。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中的“加拿大矿工(偶然)发现的惊人恐龙一文”。
摄影:THOMASPESCHAK,NATIONALGEOGRAPHIC
一只非洲企鹅站在墨丘利岛上一处悬崖的显著位置。墨丘利岛是纳米比亚海岸附近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同时也是一个重要鸟类保护区。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6月刊《国家地理》的“在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中寻找奇异生命”一文。
摄影:ROBERTCLARK,NATIONALGEOGRAPHIC
诺氏风神翼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会飞动物之一,其高度与长颈鹿不相上下,翼展与F-16战斗机相当。明尼苏达的一家工作室正在对这个实物大小的模型进行喷绘,完成之后会将其送往科威特的一个文化中心。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11月刊《国家地理》中的“为何翼龙是最怪异的有翅膀动物?”一文。
摄影:BRIANSKERRY,NATIONALGEOGRAPHIC
在新西兰海岸附近的海洋里,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尖吻鲭鲨出现在镜头前面,证明自己的力量。这幅作品最初发表于年8月刊《国家地理》的“海洋里最快的鲨鱼速度能超过人类的食欲吗?”一文。
欲购年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华夏地理》杂志
请猛戳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