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http://m.39.net/pf/a_6983854.html作者
吃饭要用大碗一个想吸细辛味的自然爱好者卜弥格(Michelboym,-)波兰人,欧洲第一个真正的马可波罗研究者,第一个将古代中国科学和文化成果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他的科学著述涉及中国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本文选取了他的几张植物学著作和地理学著作的插图,介绍他作为大明帝国信使的一个小故事。卜弥格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芭蕉
在卜弥格的植物学著作中,会发现物种名并没有拉丁名。这是因为双名法是林奈于年发表著作《自然系统》之后才完全建立起来的,而卜弥格的植物学著作则早于他,所以没有拉丁名。菠萝蜜
枇杷
姜芒果其著作中介绍的松鼠和绿毛龟
海马海马,实际上应该为河马,中国不产,此处应为错误记载。
豹这一只豹子,从插图上看下来,好像没有啥杀伤力,明朝时期的萌版豹子。
荔枝
番荔枝
胡椒和茯苓
卜弥格绘制的中国地图全图(地图图片皆来源于网络,以及后人仿制)
陕西省地图
山东省地图
卜弥格所绘制的地图,皆注有各地水文、山川、矿产、动植物等情况,相较于之前学者的已经十分详细。这里拿几幅卜弥格之前的中国地图来对比说明一下。
左图托勒密世界地图东亚部分,右图为巴尔布达中国地图
卜弥格将大秦(东罗马帝国)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翻译介绍到了欧洲。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唐建中二年(年)在长安大秦寺落成。唐武宗时期有灭佛运动,后埋入地下,明天启年间在西安西郊(一说周至县)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该碑记载了唐代前中期来自大秦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在华传播景教的重要史实,碑身除汉字外,还刻有古叙利亚文。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研究景教历史及其在唐代传播的情况以及中国古代与叙利亚、伊朗等地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世界考古发现史上最负盛名的“四大石碑”(另外三者是分别是北非罗塞塔古埃及象形文以及古希腊文碑,西亚死海东岸摩押希伯来文碑,北美阿兹特克授时碑)。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碑上记录了三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埃及草书以及最下面的古希腊文。当时的埃及已被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也正是这一命令,有了三语对照的罗塞塔石碑。在年被发现后,成为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重要钥匙。(对另外两个石碑有兴趣的,可自行查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照片(来源网络)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拓本(来源网络)碑文装饰神兽细节(来源网络)以现代审美观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及插图并不那么完美与正确,但它使西方了解中国的渠道又多了一个,其意义是巨大的。关于卜弥格著作相关内容简介以及若干展开暂时到此,接下来的内容则是一个大明信使的传奇。
公元年,崇祯帝于煤山自缢(因这一年是甲申年,故称甲申之变),后清兵入关,是为国难。明朝廷在北方名存实亡,只剩由明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几个流亡朝廷苦苦支撑(南明隆武帝,永历帝,以及台湾郑成功明郑集团)。
年南明疆域地图南明朝廷初期靠着名将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的努力曾一度与清划江而治,并取得多次北伐胜利,只可惜后来孙刘二人关系恶化,加上南明政权内部派系之争,一把有希望的好牌,打了个稀巴烂。永历帝时期,南明朝廷困守于广西境内。
卜弥格在年乘船经葡萄牙人达迦马开辟的好望角航线,来到澳门。后获得南明重臣庞天寿赏识,进入广西南明永历朝廷,跻身文官行列。借此机会,卜弥格大量阅读中国的文学和历史典籍,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草药学知识,并取得了不小的造诣。
由于抗清前景不明朗,加上传教士治好了太子的病,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永历帝开始受洗,信仰基督教,年永历帝决定派一个使团去欧洲,揣着两个目的:向西方世界表示南明朝廷信仰基督教义,争取欧洲对抗清斗争的支援。最终卜弥格被选为特使,执行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蓝线卜弥格来中国大致航线,红线卜弥格返回欧洲大致路线(手残党表示画线真难)
卜弥格为了求援成功,找了一个听起来诱人但实际却虚无缥缈的理由:南明朝廷的受洗,可以使欧洲国家相信中国皇帝将是教友,更可以成为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斗争中的远方盟友。
卜弥格作为信使期间(-前后历时9年),遭受过软禁,经历过匪盗骚扰,干旱缺水的威胁,最后成功回到欧洲。路线澳门—果阿(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总都)—印度莫卧儿—波斯伊斯法罕(今伊朗伊斯法罕)—安纳托利亚(现又名小亚细亚或西亚美尼亚,隶属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今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一条狭窄水道),来到地中海的重镇—士麦那(今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米尔),最后到达罗马(今意大利)。在卜弥格送信期间,在北方以汤若望为首的一部分传教士得到了清朝的庇护。投桃报李之下,派出传教士,带着有利于清朝的政治宣传与战报返回欧洲,大肆散布不利于南明政权的舆论,向欧洲社会揭露了南明军队的不堪一击,以及中国全境已经被鞑靼人征服的事实。加上此时的教皇已经失去了对全欧洲世俗国家发号施令的权利,教皇本人也觉得,只要清能允许传教,那么支持南明的意义就不太大了,因此拒绝了南明的求援。
尽管求援失败,卜弥格还是决定履行诺言,回到中国复命。在回中国途中,一直孜孜不倦地打听着永历朝廷的消息。在得知永历朝廷流亡到了云南的确切消息后,倒在病榻之上的他一度兴奋不已。但是在年8月22日,因为劳累和疾病,时年47岁的卜弥格在穿越中国和越南边境线时病死。
尽管卜弥格的外交使命没有完成,传教理想也受到打击。但他作为东方信使的事迹,已经可以用伟大壮举来形容。
编辑
西遇
重拾自然—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