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杂志张辰亮,在微博上大名鼎鼎,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且语言幽默风趣而闻名。买到这本书是因为去年11月份小亮到南京做新书《海错图笔记·贰》的推广,于是我在南京先锋书店终于看到了小亮本人,不得不说,长得真的一言难尽。但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呢?这句话在小亮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的身上有一种让别人移不开目光的力量。
新书推广会之后是签售,我和朋友每人买了一本《海错图笔记》,分为壹、贰部。时隔这么久,我终于拿起这本书仔仔细细的阅读,大概花了6个小时,便把第壹部读完了,全程笑声不断,并且真的学到了很多好玩的新奇的知识。
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魔力,海洋的魔力,当然还有小亮的魔力。
《海错图》是明末杭州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根据自己的观察、考察辅以适当的想象,画出的一本海洋生物图谱,其中不乏很多错误,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了解海洋的一本重要媒介。张辰亮从《海错图》的文字和绘画中分析蛛丝马迹,并且实地考察,分析出画中的生物分别对应现代的哪一个物种,并讲述了此种生物的现状等等。
第一章介部
1.海和尚——棱皮龟:棱皮龟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龟,能长到2.54米,远远大于其他海龟,棱皮龟也是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之一。马来西亚曾是棱皮龟最多的地方之一,但由于棱皮龟经常将海洋中的塑料袋误认为是自己的食物水母,所以满肚子塑料袋的结果自然是死亡。刚出生的小龟的性别是由气温决定的。温度高时发育成雌性,温度低时发育成雄性。但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致使合理的雌雄比例被打破,这也是棱皮龟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目前棱皮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海夫人——贻贝:贻贝是一个属的名字,下分很多种,贻贝又名淡菜、青口、海红、壳菜。贻贝在繁殖季节很好区分,雄的肉是白的,雌的肉是红的。
3.龟脚——龟足:又名佛手贝、狗爪螺、鸡冠贝、观音掌、笔架等。中国人吃龟足,一般是白灼或爆炒。
4.鲎——上古生灵,惨遭涂炭。
鲎最早出现在4.5亿年前,2亿年前就进化成今天的样子。鲎在交配时会大批量的涌向沙滩,于是台湾基隆人会把集会的人群称为“鲎援会”,意思是人头攒动的壮观场面有如鲎交配的盛景。
由于渔民的不合理捕捞、海洋环境的不断污染,鲎的数量呈断崖式下降。
第二章鳞部
1.蟳虎——中华乌塘鳢:由于人们构想其擅长捕猎螃蟹而得名,尾部有个大黑点,形似眼睛,可以迷惑天敌,保护自己。
2.夹甲鱼——箱鲀:长相蠢萌可爱,但其释放的毒素在狭小的空间里甚至可以毒死自己。
3.石首鱼——大黄鱼:每年大黄鱼到近岸产卵时都是渔民大量捕捞的高峰期,明嘉靖年间开始,人们开始不满足于每年固定的渔业收成,发明出很多种方法使渔获量高出之前的几十倍。直到今天,野生大黄鱼已经很少见,市面上的纯野生大黄鱼已经被卖到天价,人工养殖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弥补了。
4.四鳃鲈——松江鲈:松江鲈仅一年的寿命,经常给人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感觉。
5.马鲛——社交鱼:春事刚临社日,杨花飞送鲛鱼······鲛鱼过三月,其味大劣,在社前后,则清品也。(蓝点马鲛又称鲅鱼)
6.龙头鱼——龙头巨口,嗜食同类。在龙头鱼的食谱中,18%的食物都是自己的同类。
7.钱串鱼——金钱鱼:金钱鱼后背很高,浑身金色,身体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黑点,稍似金钱。金钱鱼的后半部鳍条柔软,人畜无害;而前半部的10根鳍条特别粗硬,根根露尖,条条带毒。
8.带鱼——灿然如刀:带鱼虽然平时结对而行,但其中一只有难,其他的会立刻扑上去啃咬,所以钓鱼的人经常会钓上来“带鱼链”。经过几十年的疯狂捕捞,现在能捞上来的带鱼都是手指粗细的了,也很少有“带鱼连尾”的现象。
9.跳鱼——弹涂鱼:可以在树上爬行的鱼。大弹涂鱼肉质最好,也是人类的美味佳肴。目前弹涂鱼的数量已经大不如前,只能靠人工繁殖。
10.人鱼——儒艮:《海错图》中的人鱼形象被小亮称为最丑陋的人鱼。其实人鱼在科学界较为接受的一种说法就是儒艮。因其鳍肢像人的胳膊,面部像微笑的胖子。由于渔民的大肆围捕,目前已经很少能看到儒艮。
11.海鳝——鳞烟管鱼:鳞烟管鱼全身呈红色,全体皆油,可以煲汤、红烧或者做刺身。
12.海蛇——温顺至极,浮沉大海。海蛇相对于陆地上的蛇,性格温顺,不具有强大的攻击性。但由于它的好脾气,渔民开始大量捕捉海蛇,用来做菜或药用。中国的海蛇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关心它的死活。
13.鳄鱼——古时大鳄,今已南撤。湾鳄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鳄鱼,也是唯一生活在海水中的鳄鱼。中国活体湾鳄的最后记录是在年,水师提督李准击毙了一只三四米长的湾鳄。
14.赤鳞鱼——须鳗虾虎:整本书里最丑的鱼,博物评价:只有它妈妈才会觉得它好看。
15.海?——海豚:大海里见义勇为的使者,经常会救起溺水的人,至今科学家也没能弄明白海豚救人的原因。
16.?鱼——水母:海蜇是水母家族的一员。水母一生都在变形,在变形的几个阶段里,水母的长相截然不同。
第三章虫部
1.龙肠——方格星虫,又名沙虫。不想多废话一句,也不想放图片,因为实在长得太恶心了,竟然还有人吃!
2.龙虱——此物遇风雷霖雨,则堕于田间,故曰龙虱。
3.海蜘蛛——现实中的大蜘蛛有两类,一类叫结网型蜘蛛,其中最常见的叫做斑络新妇和棒络新妇,都是超大号的蜘蛛。一类叫徘徊型蜘蛛,主要有海南单柄蛛等等。
4.土鳖——石磺:背部都很多“眼睛”,可以感知光线,判断今天的天气是否宜出行。如今石磺因为环境污染、滩涂破坏、人为捕捞等原因数量大减,只能靠科研人员人工繁殖。
5.海粉虫——海兔:海粉不是它的排泄物,而是它的卵群带。
6.泥翅——海鳃,又名海笔,被我评为此本书中颜值最高的海生物,是地球上第一批复杂的多细胞动物,出现在6-7亿年前。
7.泥钉——弓形革囊星虫:常被做成土笋冻等食物,由于填海造陆、水质污染等原因,星虫的数量大减。人类彻底改变了潮间带的环境,和星虫一起消失的,还有怪异的鲎、威武的招潮蟹和低矮的红树林。
8.石乳——海葵;墨鱼子——乌贼卵
第四章禽部
1.雀化花蛤:“化生说”的案例之一,讲述水中的花蛤是由麻雀幻化而来,其实是扯淡的。
2.金丝燕——燕窝的制造者
经马来西亚的农业部副部长澄清,血燕并非金丝燕呕血而成,而是燕窝吸收了些许矿物质而成,可能带有过量的重金属。而市面上颜色均匀的血燕,都是用燕粪熏成的,燕窝也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营养成分。
已经将《海错图笔记·贰》加入购物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