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龟,
因脂肪呈淡绿色而得名。
无论走多远,
每到繁殖季节,
雌性绿海龟都会回到自己出生的沙滩上产卵以繁育后代。
每一只绿海龟都是天生的勇者。
海龟妈妈上岸产卵后便会离开。
破壳而出的它们,
从见到人生第一缕阳光开始,
便要开始独自奔向大海,闯荡未来。
然而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
导致其栖息地、产卵场破坏,
非法捕杀以及过度捕捞,
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
正让海龟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在面临大自然考验的同时,
海龟们还要随时躲避和应对人类活动带来的生存危机。
这些可爱的生命亟需要被保护。
而我们对它们的认识还远远不足,
卫星追踪——便是支持科学保护的第一步。
为此,保护国际基金会(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简称CI)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一起,于近日在厦门湾外海将三只佩戴卫星追踪器的绿海龟放归大海。这也代表着保护国际基金会海龟追踪项目再次启动。
放归的三只绿海龟是因渔业误捕,
被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救助。
科研人员悉心照料它们一年多后,
外伤和消化道疾病都得到治愈并恢复健康,
达到“回家”的健康条件。
安装在绿海龟背甲上的卫星追踪器,
重量均小于海龟体重的1%,
并通过特制胶水固定在海龟龟背上,
对海龟的生活习性不会产生影响。
当海龟浮出水面换气时,
数据将回传到终端,
以此确定海龟的实时位置,
同时还能传达水深、水温等信息。
此前,
保护国际基金会于年与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
选取2只人工繁育成功的亚成体绿海龟,
安装卫星追踪器并在惠东港口放归,
完成我国第一次对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工繁育的亚成体绿海龟的卫星跟踪研究,
并掌握了2只放流绿海龟的洄游路径。
海龟不仅对保持海洋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还是海洋生态健康评价的指示性物种之一。
全球现存7种海龟,
绿海龟、玳瑁、棱皮龟、蠵龟、太平洋丽龟、肯氏龟、平背海龟,
除平背海龟数据缺乏外,
均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保护国际基金会将通过卫星追踪来获取绿海龟洄游路径、觅食、产卵场等信息,为保护绿海龟关键栖息地、制定海龟保护方案及设计合理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绿海龟生活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