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暖花开的路上,聊着入土为安的话题

医疗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

最近成了车夫,因我每天需要出门,需要用车,而我家只有一台车,所以得送先生上班。

先生上班的地方是在一个小岛上。小岛离大陆不远,一道3分钟车程就能走完的桥连着。岛上的环境非常好,特别是春天,每次开车绕着海边的路行驶,各种鲜花争奇斗艳的,真感觉他和他的同事们生活在天堂里。

从家到他的工作单位也不过是15分钟左右,在这15分钟里他有时会分享一些他最近看过的书或者涉及过的一些话题。有一天,我正陶醉于路两旁盛开的鸢尾,他说:“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土葬吗?”“这个话题我们不是探讨过吗?”我说。“是的,我们是探讨过。不过,我最近又有了新的理解。”他说。“我觉得,第一,人的身体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消亡之后在物质层面也属于一种有机成分,这方面还可以有利于土地的营养成分。第二,这也是信仰里的律法,我们必须这么做呀。”我说。他说:“嗯,是的,你说得都对。我跟你分享一个我最近读到的一个权威的解释,你可能会更加了解土葬的意义。”我说,好。“在讲之前我还要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婴儿需要多少周的孕育才能出生吗?”他又问。“至少也要38周吧,不过也有些早产的。”我说。“嗯,正常来说是38周。那婴儿降生之后,需要长15年才成年对吧?”我说:“是的”。“你看啊,一个人从胚胎到成年其实是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一点点地完善自己的身体的。那当一个人死亡之后身体也应该一点点地化为乌有才得以对称‘生长’的过程,才符合自然的规律。对吧?”我听他这么说,瞬间觉得这个解释非常容易让人接受和感动。想象那个画面,胚胎发育、形成胎儿、出生、婴儿、学坐、学爬、学站、学走路、牙牙学语.......是多么漫长又不可思议呀!这么说,还真的很对称了。于是我问他:“这是谁给出的解释呀?确实很让人触动。”他说:“阿博都.巴哈说的。不过婴儿、成人的部分祂的原话不是这样,但祂解释的理念是这样。肉体衰竭之后是需要慢慢地、渐渐地回归大地,成为生物链里的一部分。”“哦?生物链?我们读书时学习生物链都是哪种动物被哪种动物吃掉,然后形成一个循环,说明我们的整个生态都是互相作用,没有谁是孤立的。那人死了之后,土葬的意义和这个有什么联系呢?”我瞬间对这个产生了兴趣。话题聊到这里,我们已经到了他单位门口,而他也要急着上班,探讨无法继续,于是我们决定下班后再继续聊。他下班,我还得去接他。他说,虽然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岛屿上工作,可没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好好逛逛这个岛屿,借着这个探讨话题的机会,我们就暂时不回家,在海边好好阅读巴博都.巴哈关于土葬的解释吧。于是,我们就在海边,枕着海风,阅读起来。

英文的原文有些长,我就不在这里摘录了。大概的意思就像先生早上跟我讲的那样,人死之后,肉体会分解,会化为存在物中最底层的元素——矿物质,而矿物质需要和大地的土壤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给它的上一级造物——植物或动物供给养料的愿望,植物、动物又可以给它们的上级——人类供给养料.......这样,人类的肉体以最自然、原始的方式回归到生物链之中,这样的方式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把遗体焚烧,它缺少了天然地成为矿物质的环节,那么在这一条“链子”当中,它缺失了某个环节而到达了另一个环节,这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哦!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探讨着说,“如果不深入研究,还不知道这其中有这么微妙的联系。”

“是的。祂还说,如果让肉体一下子消亡(比如焚烧),在情感方面也不符合人类的情理。比如,当家里有人去世,我们会捧着那个人的照片怀念他,直到那照片自己褪色都不舍得扔掉,虽然照片只是那个人的一个影子而不是那个人的本质,这足以证明人们不能忍受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下子从我们眼前消失。如果肉体不以天然的方式慢慢回归,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突然的消失,人们难以接受的。”

“嗯,我很喜欢你一开始就问我婴儿需要多久出生、人需要多少年成年,这个引入更加让我和土葬这件事有很好的连接。人啊,慢慢地来到这个世界,也是需要慢慢地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回归的。”

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着海里的浪,一个接着一个,每次看到这般情景特别能感受到世界的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我告诉他,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有一个词体现出人们在遵循自然规律——入土为安,只是社会发展到现今,我们无法这样进行了。但我相信人的情感是不会变的,人对死亡的敬畏也是不会变的。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也只好服从当地的法律。这么想着,有些无奈,又有些惋惜。看着茫茫大海,海风越发清凉,想着上海的疫情,人都低落起来。

事后,我反复回顾我和先生的这次探讨,我很佩服他在引起一个话题时切入点非常好。他是阅读之后经过自己的发酵而有了那样的切入点。这也让我想起了最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zq/9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