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常见病

疫情期间,居家看护儿童难免遇到各种问题,甚至是意外事件。如何及时发现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的问题,并且做出应急处理?医院推出指南,帮助家长正确应对。

耳内有“东西”不要自行夹取

急性中耳炎

由于小婴儿不会说话,耳朵不适时可表现为摇头、挖耳,或夜间哭闹、饮食和睡眠不佳等。2岁以上的孩子耳朵不适可诉说患侧耳痛或同侧面痛、头痛等。

急性中耳炎所致的耳痛特点是发作性的,发作间隙常无特别表现。如果是耳道疖子的疼痛,多为触碰疼,即当触碰耳郭或按压耳周时会加重疼痛。

遇到急性中耳炎,首先要对症止痛,可使用美林等药物。多数急性中耳炎在对症治疗同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可治愈。当出现发热或耳内流水溢液等症状时,医院到专科就诊,根据血常规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及耳局部点药治疗。

部分急性中耳炎患儿可转为慢性中耳炎,并有影响听力的可能。所以,家长们在急性期后的1-2周内,还要注意孩子听力的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就诊。

外耳湿疹

对于单纯外耳(外耳道)湿疹,局部用药时可以用双氧水清洗后擦干,再涂一些湿疹膏,如氧化锌。如果仍不能控制,可以局部加用一些激素类药膏,如地塞米松药膏、糠酸莫米松药膏等,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从护理角度来说,能找出导致湿疹的过敏原更好,如居住环境、衣着、饮食等,但很多湿疹都很难找到确切的过敏原。平时要注意患儿的耳部清洁,防止耳道内进水,同时,注意耳部皮肤的滋润,可以使用一些油性药膏,如凡士林等。

若上述办法仍不能控制婴幼儿的外耳道湿疹,或者出现分泌物明显增多、耳痛等表现,医院就诊。

外耳道异物

耵聍是耳道的正常分泌物,多数可自行脱落。如果发现孩子耳道内有不是耵聍的“东西”,即异物,或伴耳痛症状,家长不要自行夹取或使用滴耳剂类冲洗,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由医生根据异物情况做出相应处置。

另外,当婴幼儿出现对声音反应不敏感、被叫名字经常不回应或看电视音量调得越来越大时,家长要提高警惕。可疑的听医院进行完善的听力学检查来确诊。听力障碍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影响儿童的语言能力。

压迫鼻翼15分钟不能止血需就医

鼻出血

遇到孩子鼻子出血,家长不要惊慌,关键是学会正确的止血方法。

首先要安抚患儿,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嘱咐患儿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然后,用手指压紧患儿双侧鼻翼15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果压迫鼻翼15分钟,鼻腔出血仍不能停止,医院进行鼻腔填塞止血。

对于鼻腔出血量不多但反复出血的患儿,可在压迫止血后,短期于鼻腔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眼膏等,以促进黏膜愈合。对于反复鼻腔出血且一般状态较差或伴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儿,应及时转诊至血液科等相关科室治疗。

一旦考虑到儿童鼻腔有塞入异物的可能性,医院就诊,切忌在家中取异物,以免将异物推入鼻腔深处。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患儿在症状发作期应就医,进行药物治疗,并远离过敏原。平时要重视鼻腔护理,规律使用专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有效减少鼻腔刺激物,改善鼻炎的症状。

此外,对于单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鼻窦炎,在急性期应及时就诊,进行对症处理后,一般7-10天可缓解。

如果患儿鼻腔堵塞、流涕4周以上,或反复发作,都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排除引起鼻腔堵塞的其他疾病,如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疑问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zq/8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