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白眼病是由于饲养密度过大,没有及时进行换水,导致水质变坏,碱性过重而引起的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成灰白色且逐渐肿大甚至失明的病症!
1介绍:由于饲养密度过大,没有及时进行换水,导致水质变坏,碱性过重而引起。发病季节多在春季和秋季,越冬后的春季为流行盛期。该病多见于、乌龟、眼斑水龟、锦龟等,且以幼龟发病率较高。2成因
白眼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气候问题。秋未、初冬或者初春时期,气候异常,日夜温差较大,忽冷忽热,龟苗容易外感伤寒,加上异常细菌较多,龟苗容易患上白眼病。
(二)细菌问题。不同养殖户的龟苗在一起养殖,或者水质差,细菌交叉感染,病毒增多,则容易患上白眼病。
(三)龟苗的体质问题。龟苗体质差,抵抗力低,则容易患上白眼病。比如有些人采用孵化器或者加温等方式让龟苗未孵足应有的天数而早产,龟苗体质差,容易患白眼病。
感谢 确定龟苗患上白眼病后,要选择有效药物正确治疗。下面介绍鑫源野生龟鳖种苗场的白眼病专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明确用药范围、原理。龟苗一旦显现白眼病症状(眼睛被分泌物掩盖,或眼睛肿大,或脖子红肿,或浮水,或张口呼吸),则对药物的吸收极差,治愈的机率很小。可用药的范围主要是携带白眼病毒但未显白眼病症状的龟苗。其用药原理是:杀灭白眼病菌,阻止白眼病的扩散和漫延,减少未显白眼病症状的龟苗的显病和死亡。
(二)规范操作过程。
第一步:隔离显病龟。即将已经出现白眼病症状(眼睛被分泌物掩盖,或眼睛肿大,或脖子红肿,或浮水,或张口呼吸)的龟苗拿从龟池中拿出来,与其他未出现白眼病症状的龟苗分开管理,用专门的盆子治疗和喂养。
第二步:对已携带白眼病菌但未显白眼病症状的龟苗进行重点救治。每平方米水池(水体相当于龟苗身高的1.2倍)用药粉20—25克。先用一个胶盆(不要用金属盆具)装1公斤水,将药粉溶于水中,搅拌均匀,然后贴近水池面全池均匀泼洒,每次持续浸泡1天后换水。每次开始泼药之后的20分钟内,要让龟池通风透气,并要观察龟苗对用药的反应,如果发现用药过量,要迅速向龟池加水稀释药物浓度。用药期间,对未显病的龟苗按正常方法喂食。本药连续使用3天为一疗程,病情轻者用药2—3个疗程,重者用药4—5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
1.要对症下药,用药之前,必须搞清楚龟所患的疾病。白眼病专用药只适合对龟苗白眼病的治疗。
2.白眼病专用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白眼病的漫延,降低白眼病的显病率和死亡率。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或者并发其他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效果较小。
3.用药数量、方法、时间要正确,否则影响效果。比如用药的时间一定要恰当,如果用药时间过短,难以发挥应有的药力,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用药时间过长,则会增加了耐药性,降低药物的疗效。
4.严禁白眼病专用药与酸性物、易燃物共贮、混运,严禁人、畜服用。
5.白眼病专用药应避光密封保存,勿受潮。
4症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逐渐变成灰白色且逐渐肿大。眼角膜和鼻黏膜因眼部炎症而糜烂,严重时会双目失明,呼吸受阻。眼球的外部被白色的分泌物掩盖,眼睛不能睁开。病龟常用前肢擦眼部,行动迟缓,严重者停食,最后因体弱并发其它疾病而衰竭死亡。有些病龟在发病初期仅有一眼患病,如不采取措施,很快另一眼也出现症状。
5防治:平时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并按时投喂营养药物,以提高龟自身的抵抗力。对已经患病的龟,应单独饲养,并对原饲养容器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杀菌。对于同缸饲养的龟若发现已经有的患有白眼病,其它的可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浸泡。这既是预防措施,又可用作早期治疗。稚龟用20毫克/升浓度,幼龟至成龟均用30毫克/升浓度,浸洗时间长短依水温高低而定。必要时每天浸洗1次(40分钟),连续浸洗3-5天。
对于病情较轻的龟(尚可睁开眼睛并能主动进食的)可将龟浸泡在低浓度食盐水中,或养在1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中,一周左右即可痊愈。或用浓度为30毫克/升的药液每天浸泡40分钟,连续浸泡一周左右可痊愈。
若龟的病情较重(拒绝进食并且眼睛已不能睁开),应每日用抗生素类药物溶液(每毫升含抗生素-单位)浸泡一小时以上,然后用抗菌眼药膏涂抹患处,并放置于阴暗处饲养,以促进白色分泌物尽快脱落。
对病症严重(眼部糜烂)的龟,首先将眼内的白色物、白色坏死表皮清除干净,若出血,应继续清理。然后将龟浸泡于有维生素B和土霉素的药液中。药液按每克水中放1/2片土霉素、2片维生素B的比例配制。并考虑是否针剂注射。病龟眼睛有可能失明。
若治疗绿毛龟,应用1%的呋喃唑酮溶液涂抹眼部,不能采用全身浸泡的方法。
或者用麦迪素溶于饲养水中,每口玻璃金鱼缸1片,绿毛龟患病宜用此法。也可用链霉素溶于水中,使每1毫克水中含10万-20万国际单位,适用于治疗绿毛龟和其他小型水体的龟、鳖患病。
轻度白眼病,以幼年巴西最为常见。
重度白眼病,可能导致双目失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