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海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环境优势和生态密码?
您知道吗?全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中,有8个是沿海城市。一个城市因为有了海而更显美丽多姿,一个城市因为有了海而能尽情深呼吸。
惠州不仅有江河湖泊,更有引以为豪的大海。作为全省海洋大市,惠州南临南海大亚湾,海域面积平方公里左右,占到整个城市国土面积的29%,海洋资源非常丰富。
海洋在惠州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犹如“生态空调”滋养着这座城市,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惠州带来好景、好水、好空气。惠州海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环境优势和生态密码?记者一一为您解读。
位于惠东稔山范和港的红树林。
闻面朝大海任性呼吸海边清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诗人海子曾在抒情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抒发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实中,到过海边的人,常会被海边的清新湿润空气所吸引,海边的舒适生活更是让人无尽向往。
从市区驱车前往滨海旅游胜地巽寮湾,一踏入洁白的沙滩,就会让人心旷神怡。这除了视野开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空气清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是难得的天然氧吧。
负氧离子素有“空气长寿素”、“大气维生素”之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好空气正在成为一座城市的吸引力。
“北方的朋友,快带小孩来惠州洗洗肺吧!”当人们议论千里之外的雾霾天气时,身处南国沿海的惠州却凭着“惠州蓝”被网友们津津乐道。“惠州蓝”可谓名副其实。今年上半年,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惠州位列第3,排珠三角首位,获称“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滨海地区大亚湾、惠东空气质量优良率更是位居惠州市前列。
“好喜欢这里的海景,海很蓝水很清,空气特别好,风景一流,是一次很满足的旅游。”首次来巽寮度假后,上海姑娘柳青很是满足。她还和同伴约定,今年“十一”黄金周再约三五好友,到惠州海边面朝大海,呼吸清新空气。滨海地区的优良空气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目前,惠东巽寮湾已建成32家大型综合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仅去年接待游客量就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解读海风雨水森林+地理通透性细看每年“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不难发现,包括惠州在内的8个城市均为沿海城市,其中4成又集中在南方的珠三角地区。这说明,海洋与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市气象台台长李明华告诉记者,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另一个就是气象条件。从气象条件上来说,我市地处广东省东南端,紧邻海洋,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特征非常明显。例如,冬半年主要受大陆季风影响,盛行东北风;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盛行东南风。
我国有关权威机构曾根据沿海23个城市年6月至年6月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研究出中国沿海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分布特征。研究指出,南部城市受季风气候影响,风速风向是导致该区域API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降水对各种污染物的淋洗能够明显改善空气质量状况。
“惠州具有平方公里左右的海域面积,海洋水汽能带来雨水,而风和雨水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李明华说,特别是夏半年我市盛行东南风,风由海面吹来,来自海洋的空气比较清晰、干净、无污染,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对改善惠州空气质量具有一定作用。当然,除了风和雨水外,惠州高达61.6%的森林覆盖率,以及水系“大家族”、地理通透性好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惠州良好的空气质量。俯瞰海龟湾海域。
感水质优良动物栖息优质海水沙滩吸引挑剔海龟产卵海水水质是否优良,看看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便知。
惠州海洋水质优良,在全省14个海洋城市的近岸海水质量排名中,惠州名列第一。就连对海水和沙滩极其挑剔的海龟都选择惠东港口产卵;我国唯一的真鲷鱼类繁育场,广东省唯一的马氏珠母贝自然采苗场,均落户惠州;大亚湾成我国沿海少数有珊瑚分布的海区之一……
“在我们小时候,海龟上岸产卵的场面很壮观,它们成群结队地爬上山坡,就好像一列列微型坦克开上来一样,在树根的掩护下产卵。”今年62岁的港口人曾建发回忆起港口的海龟,至今记忆犹新。
自古以来,惠东港口是海龟上岸产卵繁殖的天然场所,当地人称为“海龟湾”。这是我国大陆公里海岸线上海龟的“最后一张产床”,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沿海只有惠东港口常年能见雌海龟上岸产卵。
海龟为何对港口情有独钟?“我们这里有适宜的环境。”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海龟湾岸滩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环境幽静,海域中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海龟的栖息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
还记得大亚湾为了保护珊瑚而帮珊瑚“搬家”的故事吗?珊瑚被认为是“海底的热带雨林”,能够维持海水中的碳元素平衡,珊瑚礁区则是鱼类繁殖的天堂,珊瑚对海洋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国内首次大规模珊瑚移植,不仅开创了全国先河,也使得大亚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保护区管理处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从年至今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珊瑚礁移植工作,共移植珊瑚约多颗。”该保护区资源环境科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规模珊瑚移植工作,为探索保护区生态资源修复和合理利用,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据介绍,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生物种类达多种,是我国唯一的真鲷鱼类繁育场,广东省唯一的马氏珠母贝自然采苗场和多种鲷科鱼类、石斑鱼类、龙虾、鲍鱼等名贵种类的幼体密集区。
保护区内有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白海豚、江豚及其它鲸类、海龟、石珊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海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绿海龟、棱皮龟、太平洋丽龟、玳瑁、灰海豚、江豚及其它鲸类、文昌鱼、克氏海马等。
解读4个保护区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惠州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全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状况良好,水质基本达到《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第二类,近岸沉积物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王正印告诉记者,为此,我市建立了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头岩海洋特别保护区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截至去年,我市建成6座人工鱼礁区,建设礁区面积34平方公里,历年增殖投放各类水产种苗超过15亿单位;开展了部分无居民海岛植被修复,海区种植海洋藻类改善海水环境,人工移植珊瑚等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了海洋生态平衡。广东省(大亚湾)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的亲鱼饲养车间。
见漫步海岸鹭鸟纷飞原生态自然环境成“鹭鸟天堂”从惠东县稔山镇驱车沿着省立二号绿道惠东线,接近亚婆角路段,你会突然眼前一亮———一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绿地构成一幅唯美画面。
红树林是我市沿海镇的一道“绿色屏障”,素有“海岸卫士”、“鱼虾粮仓”、“鸟类天堂”等美誉,宛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挡着狂风、海浪的冲击,固堤护岸;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虾类等生物资源,为各种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
记者发现,红树林树木最高约为2米,生长十分缓慢。“红树林的生长环境与土壤、海水盐分密切相关,并不是所有海岸都能生长。”稔山镇长排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陈佛强告诉记者,红树林长到2米高需要十几甚至几十年,若遭到毁坏,很可能无法恢复。
近年来,惠东县红树林、鹭鸟、滩涂等特殊的旅游资源,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黄埠镇白沙村,记者看到一大片红树林以及成群结队的白鹭,吸引了不少游客争相拍照。
“有红树林,海水比较清。”黄埠镇白沙村党支部书记林军照说,红树林保护村民的家园,更重要的是引来了百鸟,是祥和的象征。林军照所指的百鸟,是指红树林内的候鸟。据了解,白沙潭红树林内栖息着苍鹭、黄嘴白鹭等多种候鸟,数量有上万只。这片红树林也因此被誉为“鹭鸟天堂”,成为海上奇观。
“我们计划在考洲洋西北岸罂公洲至赤岸区域堆填整治滩涂亩,种植红树林万株,构建海上生态防护林体系。”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罗福秋告诉记者,该局已在巽寮建设了亩红树林育苗基地,基地年育苗能力达多万株,目前已育苗多万株,可种植红树林过千亩。
罗福秋介绍,该局将加快在环考洲洋沿岸滩涂区种植本地红树林,形成滩涂景观绿化带,争取在5年内(至年)完成1万亩红树林种植任务。
解读红树林防浪固岸保持生态平衡红树林是一种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改善沿海、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实现林、渔业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市0年建立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红树林的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我市现有红树林占地面积多公顷,主要集中在惠东县稔山、盐洲、吉隆、巽寮、铁涌以及大亚湾澳头等地区的滩涂地带。
“黄埠镇白沙村的红树林,每天都有~只候鸟在此活动,因此建设好保护区,对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正印告诉记者,通过人工种植和实施保护措施,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对于减缓径流量、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以及防浪固岸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红树林被誉为“鸟类天堂”。
本组文字本报记者袁畅
本组图片本报记者黄俊琦钟畅新王建桥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