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的一位好友在朋友圈里发出一条消息,说他的弟弟在宾川桑园河里捉到一条怪鱼,这消息一下把小编吸引住了,看见他发的照片,小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什么鬼”!。
小伙伴捉到怪鱼样子有点凶好奇心的驱使,小编便和这位朋友询问该鱼的下落,得知这条鱼在金牛镇管岗村委会海稍队村时,小编立即前往了解情况,在好友的家里见到了他弟弟黄月朋,这条怪鱼就是他和小伙伴一起捉到的。(亲眼看到这种世界十大淡水凶猛鱼,好神奇)近距离观看,小编才发现了这条鱼的特别之处,它有22厘米长,鱼体呈圆柱形,体背面为橄榄褐色,布满深色斑点,光鱼嘴就有4厘米长,嘴里布满尖牙,极像鳄鱼的嘴。这条鱼是怎么捉到的呢?原来,29日这天,因为天太热,黄月朋便邀约了几个小伙伴去桑园河里捉鱼,捉了一会儿之后本打算回家,却捉到了这条奇怪的鱼。当时这条鱼的头部被水草盖住了,黄月朋以为是条蛇鱼,心里非常高兴,但当他把水草拨开看见鱼头的时候,却被这条鱼惊到了,伸出去的手被吓得马上缩了回来,没敢捉,后来还是一个胆大的朋友快速把它抓起来放在桶里面。后来,黄月朋就把这条鱼带回家里养了起来,由于这条鱼长得很奇特,黄月朋一家向朋友和村里的人打听,但都没人知道这是什么鱼。
怪鱼系史前鱼类——雀鳝这到底是条什么鱼,它又是如何来到桑园河里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小编来到宾川县渔业技术推广站进行咨询。站长姚发辉告诉小编,他之前没有见过这种鱼,在宾川境内也没有发现过。随后姚站长将这条鱼的照片发到云南省渔业研究院,请专家进行了鉴定。专家根据这条鱼的外形特征,判断这条鱼是雀鳝,属于外来物种,主要是产于北美、中美等地区,在我们国家的上海、重庆等地方有零星存在,它是一种有害物种,对当地的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随后小编了解到,雀鳝是雀鳝科(Lepisosteidae)雀鳝属(Lepisosteus)的大型鱼类的统称,产于北美或中美等地,是一种原始的古老鱼类,属于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一亿多年,其结构古老,外形奇特,身形较大,成年的雀鳝鱼体长可达3m以上,是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会攻击遇见的所有其它鱼类。和"食人鲳"同是臭名昭著的"水中杀手",也是"世界十大淡水凶猛鱼"之一。
雀鳝主要栖于淡水,但有的种可进入半咸水甚至咸水。有锐利牙齿,是大型凶猛鱼类,肉食性。雀鳝肉可以食用,但卵有毒。在中国上海、重庆、韶关等地,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其他鱼类构成极大威胁,有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经过专家的进一步确认,这条怪鱼是长吻雀鳝,又称“尖嘴鳄”,为辐鳍鱼纲雀鳝目雀鳝科鱼类,是一种大型雀鳝,其又尖又长的吻部正是“尖嘴鳄”一名的由来。它以甲壳类、鱼类、昆虫等为食,分布于北美洲及中美洲部分地区的淡水或半咸水区域,是著名的游钓鱼类及观赏鱼类。它能长到1.5米长,体重可达23公斤,它的肉可以食用,但是卵有毒。
长吻雀鳝疑似人为放生看着这条不大的鱼还有这么厉害的背景,可把小编“雷到了”,既然是外来物种,那么它是怎么来到宾川的呢?因为宾川的进水主要是洱海水,所以最初姚站长推测这条鱼是从洱海里流过来的,但经过和洱海管理局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洱海里面并没有这种鱼类,所以他们综合各种信息推测这条鱼可能是群众放生到桑园河里的。对于是否会造成宾川渔业生态的破坏,姚站长告诉小编,虽然长吻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会对当地其他鱼类构成极大威胁,有可能会破坏当地的渔业生态系统,但是对于宾川来说,危害并不大。因为桑园河是季节性流水,加上这几年河水断流严重,这种鱼在桑园河乃至宾川境内长不大,危害很小,但渔业部门还是要提醒广大市民在捕获类似鱼类时一定不能再放回水里,以免让这些外来物种有繁衍壮大的机会。同时渔业部门还提醒大家要科学放生,因为不科学的放生会造成生态灾难,比如说有的食肉性鱼类、凶猛性鱼类,存在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会严重威胁当地的渔业资源,所以放生之前要先到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咨询申请,然后按照放生的要求进行科学放生。
该怎样放生?放生本是救护众生、修积功德的善举,是奉献爱心的表现,理应得到提倡和支持。但什么物种可以放生,什么物种不宜放生,许多人缺乏放生的相关知识和生态保护常识。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放生呢?
要科学放生
首先要了解放生对象的物种特性、生活习性、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懂得什么物种可以放生,什么物种不宜放生。盲目、不科学地放生,在很多情况下无疑等于杀生,善举有可能背离初衷,好心可能办成错事。
要选择“土著品种”放生
国家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要求,要科学放生,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放生本地品种。就是要选择本地原有的品种放生,对内地来的物种要谨慎选择,对国外引进的外来物种坚决不能放生。当无法确定适合的放生品种时,应该请教他人或向有关部门咨询,或暂时不放生。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宣传科学放生的责任和义务,宣传适宜放生物种,教育群众科学放生。
要坚决杜绝放生外来物种
有专家说,比如巴西红耳龟这样的外来物种,它生存力强、适应性广、繁殖速度快,在我国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对生态系统、本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损失更大。
宾川电视台吴松江高顺文报道大理电视台李思琦综合整理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