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春运已经开始。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在40天内进行35亿人次的大迁移。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同一种群最大规模的“迁徙”。
由此想到自然中动物们的大迁徙,如果说春运让BBC的记者惊叹,那自然中的大迁徙则是让人震撼的。
先从纤弱的昆虫说起吧:
帝王蝶
在昆虫界,它曾经是迁徙飞行距离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在北美地区,每年秋季帝王蝶从加拿大飞到墨西哥,最远距离公里。
这个过程不是由一代帝王蝶完成的,而是由3至4代帝王蝶用生命接力的方式完成,途中繁育了后代的蝴蝶很快死去,新生代继续迁徙。
黄蜻
帝王蝶穿越北美洲,平均飞行公里,这是通过几代接力完成的。而黄蜻可一次性飞行多公里。
黄蜻每年迁徙一次,在印度旱季的时候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到达非洲,此时非洲是雨季。水分是黄蜻进行繁殖的必要条件之一。
最强壮的黄蜻能够在迁徙途中毫不停顿,一路滑行。另一些则会边飞边停。如果在迁徙的途中发现了淡水,就在这些淡水周围交配。当卵长成幼虫并能进行飞行之后,会跟随父母继续跋涉。
再说海洋动物的迁徙---
淡水鳗
淡水鳗主要栖息于北美和英国的河流里,为了生殖后代会沿着古老的迁徙路线,从大西洋两岸,一直游向百慕大和波多黎哥之间的马尾藻海,在这里完成生殖任务。它们再游回到原来的大陆河流。
幼鳗出生后,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抵达美洲沿岸,而要游回到英国的河流里,需要3年。淡水鳗在咸水和淡水之间的这种活动,涉及到肾脏适应水中盐度的不同变化的生理转换。当它们要产卵的时候,又会回到海水当中。
鲑鱼
在春季或秋季,鲑鱼从其生活的海域出发,沿加拿大或俄罗斯的河流的入海口洄游而上,在这些淡水河里产卵。旅程长达数百公里,充满了艰难险阻。
许多鲑鱼因此无法安全抵达目的地。如果一切顺利,鲑鱼经历千难万险到达它们出生的河流。
鲑鱼对自己的“出生地”都很专情,凭借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和通过化学受体(一种专门感知水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细胞)收集的信号,它们就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原来出生的地方。小鲑鱼出生以后,在河流中度过2年之后,再向大洋迁徙。
绿海龟
大部分时间,它栖息于浅海觅食地。在繁殖季节,成熟的母绿海龟在本能的驱使下,从数百甚至数千公里以外的觅食地,回游至当年出生的沙滩产卵。
有的怀孕的绿海龟能游上公里,它们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很高,在认定栖息地之后,无论距离多远,大部分绿海龟会回到原来的栖地进行繁衍。
棱皮龟
小棱皮龟长大后将能够横越大西洋,无数次往返于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之间,连续游泳超过1.6万公里。
这是它们横越大西洋的路径图。虽然显示三条不同的路径,但它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回归地都是西非的加蓬共和国沿海,这是它们的繁殖地。由于人类猎杀,栖息地遭到破坏,棱皮龟已经很稀少。
座头鲸
每年夏季都游到高纬度寒冷海域觅食,冬季到低纬度温暖海域生殖,在繁殖场和觅食场往返洄游。洄游路线算是须鲸中距离最远的,有的达到多公里。
例如,南半球的座头鲸会游到南纬50°的南极地区觅食,而繁殖季节又会回到亚热带海域生殖。历经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游到热带海域,这距离等于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
南北半球的座头鲸有着各自的生存水域和种群系统,虽然大洋是彼此连通的,但它们不会跨过赤道去和对方碰面。
因为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赤道成为南北半球座头鲸的分界线,谁都不会穿过赤道到另一个半球活动。这被称为“地理隔离现象”。
灰鲸
它是哺乳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迁移距离可长达--公里。
例如,太平洋的北美洲种群,从5月下旬到10月末穿过白令海峡和白令海西北部,到水温光照都较适宜的北极圈内觅食,然后开始南移,穿过阿留申群岛,沿着北美洲大陆沿岸南下,平均每天行进大约公里。
在水温较高、光照充分的加里福尼亚半岛的西侧以及加里福尼亚湾的南侧繁殖。2月份以后再次开始北进。
螃蟹
圣诞岛是澳大利亚一个小岛,位于印度洋上。岛上大约有多达1.2亿只圣诞地蟹。每年会有数千万只蟹迁移到海里产卵,场面非常壮观。
一旦小蟹在海洋里度过幼虫期,就会上岸,迁徙到该岛中部的雨林里。这些小蟹很小,但数量惊人。由小蟹构成的“红潮”,覆盖了整个海滩。
再说说陆地上的动物迁徙。
旅鼠
它是生活北极地区的一种啮齿类动物。由于庞大种群与食物的缺稀,旅鼠们会大规模迁徒。它们一天只能前进16公里,有时河流和悬崖会挡住它们的去路,会导致大批旅鼠被同伴挤下去。
角马
角马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生活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到了旱季,为了寻找新鲜的草料,角马成群结队地去寻找食物,每天要走48公里。迁徙距离长达.74公里。
最后说说引人注目的大迁徙,鸟的迁徙。
红喉蜂鸟
在飞行公里到达中美洲之前,红喉蜂鸟需要不断进食,增长脂肪,脂肪重量几乎是原体重的2倍。之后,红喉蜂鸟就能够一口气从北美东部飞越墨西哥湾到达中美洲,途中不作任何停留。
灰鹱
生活在新西兰,每年都会长途跋涉近6.4万公里,来到美国加州海岸、阿拉斯加或日本沿海。在有些日子里,一天的飞行可以超过.8公里。
这张地图记录下它们长途跋涉的路径,浅蓝色线条代表繁殖季节的飞行路径,黄色线条代表它们的北上征程,橘黄色的线条则是这些鸟类在冬季的飞行情况,以及它们南下返回新西兰的路径。
随着全球变暖,更高的温度会导致灰鹱的食物的数量下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灰鹱都没有力气飞回它们在新西兰的栖息地。
北极燕鸥
是目前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距离最远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每年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多公里。
北极燕鸥根据风向进行迂回飞行,实际上平均飞行超过7万公里。
飞行时,会尽可能减轻自重。它翼展仅有0.66米,而灰鹱的翼展则要达1.1米,迫使灰鹱将迁徙距离最远的世界冠军的头衔拱手相让。
这张地图,绿色代表秋季的迁徙路径,红色代表冬季,而黄色代表春季的回家之旅。某些个体的飞行距离超过了8.05万公里。
美洲紫燕
在秋季时,美洲紫燕离开美国北部地区,并很快飞往南方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它们能在短短一周之内飞行超过公里。
科学家们发现,在向北迁徙时的飞行速度要比南迁时快6倍。
帝企鹅
帝企鹅并不是南极唯一一种迁徙的鸟类,但由于纪录片《帝企鹅日记》的播放,它们成了最著名的南极迁徙动物。
在寒冷刺骨的南极繁殖后代是一项挑战。与气候温暖地区的其他动物相比,帝企鹅前往内陆筑巢处和返回的迁徙距离短了一些,但迁徙之旅充满艰险。
军舰鸟
每年6月----10月,在非洲一个岛上,成年军舰鸟飞离岛屿,向东北方向飞行前往塞舌尔,有一些会穿越赤道和印度洋。
在随后的天里,它将持续飞行公里,平均每天能够飞行公里。有一些会连续飞行48天,每天飞行距离达公里。
雨燕
生活在欧亚大陆的雨燕往往仅有42克左右,翼展仅有0.4米左右。
在欧洲,每年8月大量的雨燕离开欧洲北部地区的出生地,跨越撒哈拉沙漠抵达非洲中部的雨林地区,而又在次年六月返回故乡,距离长达公里。
高山雨燕可以连续飞翔六个月,是极限飞行能手。曾有记录显示,高山雨燕穿越撒哈拉沙漠,不落地飞行近公里。
而北京雨燕,在7月22日前后从北京出发经内蒙方向往西北迁飞,从天山北部进入中亚,然后向南穿过阿拉伯半岛,于11月上旬到达非洲南部越冬。迁徙路线的单程距离超过1.6万公里,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公里。
春运中,人们可以借助交通工具避开险地并缩短旅途的时间,就这样还叫苦不迭,而自然中的动物们,大迁徙只能靠肉搏,更难以躲开人类的猎杀。
试题链接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如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
读图,完成1~3题。
1.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C.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3.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
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3万千米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
C.运用R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1.解:北极燕鸥迁徙到北半球的时候应是北半球的夏季,故应夏季之前从南半球回迁.故选:A。
2.解:A选项,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不符合题意,如果是沿大圆飞应该沿经线圈飞,故A错;
B选项,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由图可知,既有自西向东,也有自东向西,故B错;
C选项,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由图可知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故C错;
D选项,结合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可以看出大致顺风飞行,节约体能.
故选D.
3.解:A选项,经线圈昼长为4万千米,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远超过3万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B选项,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盛行风向,故不符合题意;
C选项,运用GP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故不符合题意;
D选项,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故正确.
故选:D.
转自:大自然野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