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呆萌,爱晒太阳,你认识翻车鲀吗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6241.html
当你在海边嬉戏时,在海面看到这样的鱼鳍,你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呢?是鲨鱼的背鳍?还是鲸鱼的尾鳍?又或者其他不明的海洋生物?不明生物背鳍那么究竟这条令人不安的生物会是什么呢?它为什么会浮出水面来?今天小编就带你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之一)——翻车鲀。

海洋大块头

“外号多多”

伟大的瑞典自然学家林奈,看翻车鲀长得又圆又扁又大又沉,感慨这不就是咱村口的大磨盘么。于是取“石磨”之意赐予了它“Molamola”的拉丁学名。

翻车鲀体态近似椭圆,身型短而两侧肥厚,退化了尾柄的尾鳍就像镶着花边的女仆装,鱼身远远看去仿佛被人砍掉了一半,于是德国人直白地叫它“游动的脑袋”(SchwimmenderKopf)。

翻车鲀喜欢上浮至海面享受“日光浴”,英美等国习惯称它为“海中太阳鱼”(oceansunfish);而它的身体上常附着着一些发光的动物,游动起来圆润的身体时常泛出银白的光泽,在浪漫的法国人眼中,它宛若一条“月光之鱼”;因为爱吃海蜇并且本身鱼肉白皙,在我国南方它被称为“蜇鱼”和“干贝鱼”(总之离不开吃)……别致的身形和奇妙的习性让人类总是乐此不疲地给它起外号。

是个“硬骨头”

翻车鲀属于硬骨鱼,但骨骼中软骨组织的比例很高,它们的骨骼极度特化,尾鳍退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背鳍和部分臀鳍形成的“舵鳍”。它们的肋骨也完全消失,使翻车鲀无法像它的鲀类亲戚一样鼓气。尽管翻车鲀身形庞大,但其骨骼却相对较轻,这也让它们能肆无忌惮长得硕大。同时,它还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厚皮,皮由厚达15厘米的稠密骨股纤维构成,骨骼极度特化而成,这也让它可以抵御大部分小型捕食者的袭击。

翻车鲀的骨架

成长坎坷

翻车鲀可能是这个星球上幼体到成年体型跨度最大的物种了。刚孵化出的翻车鲀仅有2毫米长,拥有原始的尾鳍和明显的胸鳍,比小孩子的指甲盖还要小,体重不到1克。

翻车鲀的仔鱼

“小刺球”们长到10毫米左右,棘刺便开始消退;等长到30毫米时,棘刺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它们看上去就像一只迷你的小河鲀,原始尾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圆形的“尾鳍”和怪异的“舵鳍”,身体也逐渐变厚,最终长成我们熟悉的翻车鲀模样。目前,对野外翻车鲀的寿命和性成熟年龄并没有明确定论,但人工饲育模拟了它们的生长曲线,推测它们从幼鱼长到3米长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翻车鲀幼鱼

体型较小的翻车鲀

翻车鲀平均体长约为1.8米,平均体重超过1吨,而最大的标本记录体长为3.1米,两鳍跨度4.2米,体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吨——这使得翻车鲀成为了现存最重的硬骨鱼类。

体型巨大的翻车鲀

翻车鲀的成长过程,会经历各种艰难坎坷,简直是hard模式。幼年时,成群的翻车鲀仔鱼是各种鱼类的饵料;等稍大一些,它们是鲯鳅、马鲛、金枪鱼以及海鸟眼中的美味;即使长到成年,缺乏自卫能力的翻车鲀在鲨鱼和海洋哺乳动物眼里也不过是大一号的肉块。它们能够从一粒受精卵成长为一条吨级体重的大鱼可以说是一种侥幸。

据推测,翻车鲀从一枚受精卵发育成成鱼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为了维系种族数量,翻车鲀只能采取粗放的“鱼海战术”,它们是世界上最高产的脊椎生物,一条中等体型的雌翻车鲀一次能够产下约3亿枚卵,比普通鱼类高出几个数量级。数量如此庞大的鱼卵也没让翻车鲀泛滥成灾,足见它们生存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

翻车鲀数目众多的鱼卵

未来如何

近年来翻车鲀的种群数量下降明显,这归咎于人类的活动。虽然翻车鲀并不是主要的经济鱼类,也不会成为商业捕捞的目标,但它们确是典型的渔业兼捕受害者,日益频繁的远洋捕捞使得被误捕致死的翻车鲀数量大增,同时海中漂浮的各种垃圾也对它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棱皮龟一样,翻车鲀很难辨认水母与塑料袋,常常因为过多吞食垃圾而窒息,或阻塞消化道最终饥饿而死。

这些性情温驯、外表呆萌的大块头代表着硬骨鱼类对新生代海洋的憧憬,它们经过千万年的演化适应了这片美丽的海洋。而今,这个可爱生物未来的生死存亡却牢牢地握在我们人类的手中。至少,你可以先帮它,为更多人所了解。

来源:果壳网想获取最新海况信息吗?想知道什么时间赶海吗?想了解什么时候适合游泳吗?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zq/5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