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龟日
你知道吗?有许多海龟的头是不能缩到背甲里面的。
5·23
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生活于除北冰洋外的全球海洋中,喜欢热带及温带浅海水域。
全球现存海龟共有7种,不同海龟的主食都不大相同,多数海龟都是回游性的,在繁殖季时会从觅食栖地回到产卵栖地。
棱皮龟单独隶属于棱皮龟科,其头部无鳞片,柔韧的水滴形背甲上是蜡质的皮肤。另外六种海龟则是海龟科成员,和我们熟知的海龟形象一样,它们的头部、四肢具有不规则的鳞片;背甲是由椎骨和肋骨过度生长形成的坚硬内骨骼,其上的皮肤角质化成盾片,盾片之间分区明显。
棱皮龟
棱皮龟非常温顺,主要以水母为食。由于水母并非补充能量的最好食物,所以棱皮龟的最好办法就是一次性多吃水母。
尽管棱皮龟有着出色的消化系统,但它们依然无法区分水母和海水中塑料垃圾漂浮物的区别。这是棱皮龟正面临灭绝的最大担忧,人类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它们。
棱皮龟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蠵龟
蠵(xī)龟又称红蠵龟、红海龟,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多栖息于大陆架一带,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也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地。在中国南海、东海海域有分布。
蠵龟主要捕食底栖或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特别是头足类动物、水母和其他无脊推动物,偶尔吃鱼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
蠵龟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大西洋丽龟
大西洋丽龟是海龟中体型较小的一类,主要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浅水近岸水域,喜欢温暖。食物包括一些软体动物、甲壳亚门动物、水母、藻类或者海胆。
人为捕杀是大西洋丽龟数量迅速减少的最初原因,而今天其主要威胁则是栖息地丧失、海洋污染以及渔网。
丽龟
丽龟,又称太平洋丽龟、榄蠵龟、橄龟,栖息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浅海海域,偶而也会在温带海域中看到它。我国沿海从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分布,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海南及广西等海域均有记录。
作为海龟中体型最小的一类,丽龟能够在受袭击时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而且,不要小看它,它可是肉食性动物,食物包括各种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等。
丽龟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玳瑁
玳瑁,别名瑇瑁、鹰嘴海龟、十三棱龟等,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上颚钩曲尖锐如鹰喙般,这也是其俗名之一“鹰嘴海龟”得名的原因;椎盾和肋盾加起来是13块盾片,组成了背甲的主体,俗名“十三棱龟”就是根据这个特点命名的。躯体后部的缘盾往往重叠,呈现出锯齿状边缘。
玳瑁生活在广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主食为海绵,有些海绵种类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是剧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会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质。
而且由于海绵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数的能够消化玻璃的动物之一。它们的食物还包括栉水母、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Ⅰ中,进出口玳瑁产品,杀害、猎捕或侵扰玳瑁均是不合法行为。
玳瑁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绿蠵龟
绿蠵(xī)龟,又称绿海龟、青海龟,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中,绿蠵龟的主食为海中的海草与大型海藻,因此体内脂肪累积了许多绿色色素,呈现淡绿色,也因而得名。
成熟雌性绿蠵龟多半在人烟罕至的沙滩上产卵。它们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很高,在认定栖息地之后,无论离开多远,绝大部分绿蠵龟会回到原来的栖地进行繁衍。但是,如果产卵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或改变时,都会使绿蠵龟被迫放弃原先的产卵沙滩,重新找寻更适合的繁殖地域。
产卵栖地的破坏包括骚扰产卵母龟、不当挖掘龟卵、捕捉小海龟及不当的建设开发、挖取沙滩沙石移作他用、岸上灯光设置等都对它们繁殖有巨大影响,而且每年死于误捕的海龟也有很多。
绿蠵龟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平背龟
平背龟,又称澳洲平背龟,这种海龟国内基本难以见到,多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架和北部沿海水域,也会出现在海湾、潟湖、河口甚至内陆的河道中。它们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小的一种海龟,没有长途迁徙的习性。
平背龟是杂食动物,但以吃肉类食物为主。它们主要在浅水区捕食,食物包括:珊瑚、海参、虾、水母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会偶尔会吃海草,但是占的比例很小。
由于平背龟的活动范围不会远离海岸,分布范围小,因此受人类的影响较其他的海龟更大。目前面临的威胁,如栖息地的破坏、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捡拾龟卵、污染和气候变化。平背龟的肉与卵是澳洲土著人传统的食物,现在仍然被澳大利亚政府允许采集食用(非商业目的)。
成年的海龟,几乎没有天敌,
甚至能够与鲨鱼周旋对抗,
它们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
不饲养海龟为宠物,
不食用龟肉、龟卵,
不购买海龟制品,
不随意丢弃垃圾。
你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
也许就能救下一只海龟!
来源:动物世界
浙江海洋与渔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