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下这种生物吧:
玳瑁: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看样子它们还是海龟中的贵族啊,也正因此他们才会招来“杀身之祸”吧,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价值呢?其实它们的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药用价值上面,而它们背部的甲片正是药用价值的精华所在:
预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所致)。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俣、加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
锓风目泪(乃心肾虚热所致)用生青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为什么会激起人们对它的贪婪?其实也正如你所说的,人们都是贪婪的,只要有利可图便可以使许多人趋之若鹫,从历年来的象牙、鱼翅等物品的出现就不难看出许多人们就是因为看中了它们身上的价值以致使它们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地球上已经有许多动物因为我们的贪婪而灭亡了,我们到现在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不来好好保护这为数不多的地球动物呢?在这里还是想呼吁大家保护动物,它们不是我们的药品饰品之类的,它们也有生命,让我们珍爱生命!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玳瑁等海龟物种没有灭绝威胁,因为它们寿命很长,生长缓慢,生殖期长,成熟晚,繁殖率也较高,而且玳瑁种群中年龄层次多,短期内的数量锐减不易被发现。但实际上,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它们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而獛(Genetta)、沙蟹(Ocypode)、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它们的巢穴。
多巴哥岛附近的玳瑁历史上,玳瑁曾于年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年、年、年和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年起,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在玳瑁被评为濒危物种时就有人反对,两份请愿报告声称玳瑁及其他3个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的稳定种群,不过IUCN根据海龟专家组(MTSG)提交的数据分析驳回了这些请愿。海龟专家组提供的数据表明玳瑁在过去的三代中种群数量减少量已超过80%,而每年筑巢产卵的成熟雌龟减少了84~87%,且在年种群数量并无显著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在测量中无法顾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觅食的幼年海龟,所以得出的数据大大低估了种群的减少量。因此,根据这些数据,IUCN将玳瑁定为CRA1状态,但并不是CRA2,因为IUCN认为并没有充足的数据表明玳瑁的种群数量在将来会进一步减少80%或以上。
二十世纪后期,各国政府对保护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来越多,如实行临时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海龟自然保护区等。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局(UnitedStatesFishandWildlifeService)从年起就将玳瑁列为濒危物种,而美国政府为保护当地的玳瑁种群,也已在在适当地点实行了多次恢复计划。玳瑁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广东省惠州市已建有保护玳瑁、绿蠵龟等海龟和其他物种的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并受到于年11月8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并于年3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
但是,虽然捕杀玳瑁不合法,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多人捕捞玳瑁。在某些地区,玳瑁作为美味佳肴被食用。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纪,玳瑁等海龟就被中国人视为山珍海味。年起,日本停止从外国进口玳瑁壳,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未加工玳瑁壳的贸易量达到每年30,公斤左右。玳瑁贸易的大批原料均是来自加勒比地区。年,有大量已加工的玳瑁壳被发现从该地区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定期出口。年和年,古巴在CITES会议中曾二度递交提案,意欲出口库存玳瑁壳和少数玳瑁,但在投票时因几票之差而未通过,最终被迫收回提案。
中国沿海城市仍有人不顾法律私下制作销售玳瑁制品,不少海南省渔民看到此类活体龟会送回大海。尤其是此类龟背上刻有繁体字或者不认识的文字的海龟科动物都会放生,这是基于海南的特殊海域情况以及风俗。有人走访海南沿海多地,听到不少渔民谈论过此事,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是也有不少渔民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思想意识。后来,听到相关人士的说法这样的玳瑁是基于当时的地方所发生的事及政治、军事、文化、祭祀、许愿等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记录。此类玳瑁还没有相关的图片影像记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