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旅行的动物
爱旅行,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景
永远不做井底之蛙
天地之大要一并去看个遍
这是人喜欢旅行的理由
但不仅是人
自然界的动物们也十分爱旅行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大最爱旅行的动物
它们的旅行可都是徒步哦
1中华鲟顶顶有名的中华鲟,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它的濒危与它爱旅行有很大的关系。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据研究记述,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人们给它冠以“中华”二字。
也正是因为中华鲟如此执着地坚持“洄游”,葛洲坝的建立阻断了中华鲟洄游的路,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衍,可以说,爱"旅行",是中华鲟面临生存危机的重大原因。
2黑脉金斑蝶黑脉金斑蝶体内有GPS!
这是一个由两个内置时钟构成的网络,黑脉金斑蝶脑内时钏用于追踪太阳的位置,另一个时钟在触角里,负责记录时间。它们天生会跟踪某些物理线索并做出反应。这些物理线索拥有某种预设机制,能将它们带到正确的地方。
3斑纹角马长途跋涉,躲避旱季行程千米。
斑纹角马:非洲原野上最常见的大型动物之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型有蹄动物。群居食草动物,生活在非洲草原上,性情温驯,经常被狮子等猛兽捕食,旱季时成千上万结群迁徙。
4鸸鹋为了觅食长途旅行,每天能走10~25千米。
鸸鹋(ermiao):澳大利亚国鸟。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产,是世界上第二大鸟,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翅膀比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之一。
5座头鲸每小时游8~15公里。
座头鲸是世界上游得最远的哺乳动物。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座头鲸在远离北极半岛的水域里每天吃掉几吨食物,等到冬天来临,它们便游上英里(约公里)远,到哥伦比亚以及赤道附近温暖宜人的陆地旁进行交配繁殖。每小时游速约为8~15公里,还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
6小红蛱蝶喜欢远程旅行。
小红蛱蝶(学名:Vanessacardui)是蛱蝶科红蛱蝶属的一种美丽的蝴蝶。
它们会在春季迁徙,有时秋季。例如:每年5月和6月,这种蝴蝶会从北非和地中海迁徙到北欧;在北美分布于中美洲和美国西南部;如果冬季有适当的雨量,可以促使族群往北迁徙,最北可达加拿大和冰岛。
春季发生的大迁徙规模非常惊人,数以百万计的蝴蝶连续7-8周通过同一个地区。在北非,中亚和中东,欧洲,包括英国和爱尔兰。但很少往南迁徙,在巴拿马以南很罕见。在澳大利亚则仅局限分布于西南部。
7驯鹿路线不变,匀速前进行程可达千米。
驯鹿(学名:Rangifer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体长~厘米,肩高~厘米。
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
8棱皮龟每年长途游行觅食水母和产蛋,行程可达0千米。
棱皮龟:属棱皮龟科、棱皮龟属动物。棱皮龟体大,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者,头大,颈、尾短,四肢桨状,无爪,前肢特别发达。棱皮龟属于变温的爬行动物,游泳迅速且能力极强,杂食性,每年5-6月之间产卵,一次产卵90-枚,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棱皮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9流苏鹬每年往返西伯利亚和非洲,行程可达0千米。
流苏鹬:全长~毫米。繁殖期雄鸟的头和颈有丰富的饰羽,个体间的颜色差异很大。尾侧有白色覆羽,且较长,几乎抵尾尖。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西自英国、挪威、瑞典,往东到西伯利亚东北角的楚科奇半岛,南至德国、荷兰、中亚吉尔吉斯平原和阿尔泰山。越冬于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10北极燕鸥每年往返南北两极,行程可达8千米。
北极燕鸥:属于燕鸥属的一种海鸟。体型中等,体长33-39厘米,翼展76-85厘米。其羽毛主要呈灰色与白色,喙和两脚呈红色,前额呈白色,头顶和颈背呈黑色,腮帮子呈白色。其灰色翅膀为毫米,肩羽带棕色。成群活动。以鱼、甲壳动物等为食。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多公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
做一只爱旅行的小家伙
每年出发在旅途上
近日钜惠行程:
8天7晚马代船宿潜水游
仅需元/人
点击“阅读原文”
即刻飞往马代
获知更多行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