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镇徐丁村的由来

汇龙镇南郊村由原来的惠丰乡(镇)徐丁、育德、庙角三个村合并而成。其中的徐丁村以徐三郎、丁仁芝两位烈士的姓氏命名的。

徐三郎,中共党员,年(一说年)生,原籍上海宝山,从小未上过学,无学名,因兄妹中排行第三,故名徐三郎。世代务农,家境贫困,但三郎生得身材高大、腰粗膀宽,有一把好力气。年11月,新四军东进到达启东后,徐三郎加入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崇启海常备旅。他骁勇善战、敢打敢冲,有一手好枪法,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每次作战,他都扛着机枪,带头冲在前面,屡立战功,前后负过13次伤,所以战友们给他起了个雅号“拼命三郎”。徐三郎指挥有方,机智勇敢,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所以远近敌人听到徐三郎的名字就胆战心惊。

年7月,为了拔除汇龙镇至泰安港沿线的敌据点,徐三郎所在的五连全体出击,徐三郎亲自指挥攻击三星镇敌人据点的战斗。正当战斗打得激烈之际,我们的一位机枪手突然中弹负伤。在这紧要关头,徐三郎奋不顾身,一跃跳上屋檐接过战友的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不幸身中4弹,壮烈牺牲。

丁仁芝,生于年(一说年),原住龚仓角西侧南星村,兄妹六人,排行老三。他家祖代贫穷,帮地主、富农打工糊口。年,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民兵,担任队长,白天斗地主、分田地、闹翻身,晚上上民校、学文化、受教育,样样工作积极肯干,又有组织能力,当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下半年,内战开始,国民党军队推进启东,地主扒田倒租,反攻倒算,疯狂报复,启东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丁仁芝带领一批基干民兵,组织乡武装小队,活跃在头兴港河西侧。当时汇龙镇至泰安港码头有一条小公路,沿途有泰安镇、窑湾、龚仓角、头兴镇、汇龙镇5个据点,驻守着国民党交通警察部队,依靠当地地主、坏分子、“透气鬼”编保设甲、登记造册,发放良民证,捕捉民兵家属,拉夫筑据点,干尽坏事。丁仁芝家里房屋等财产被顽军①抢光,弟弟被顽军杀害,但他仍坚持斗争。丁仁芝带领乡小分队,深夜趟河向西,躲在可靠农民家里,继续斗争。

年,长江以北全境解放。毛主席发出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丁仁芝时任头兴乡副乡长,天天挨村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妇女同志织布做军鞋,青壮年参军扛担架,支援大军渡江,巩固胜利果实。

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下午,副乡长丁仁芝在三星镇河西一个大宅子上(惠丰乡小滧大队)召开群众大会。这时,一批地主武装(国民党反动派撤退时,安插在地方上的特务组织),有的拿木棍,有的拿钉耙,有的拿反装铁拉(农具),蜂拥冲进会场,将丁仁芝活活打死,时年28岁。那天,同时牺牲的还有邻村的民兵队长丁允周、翻身委员陈志信。

年建国以后,设乡建村,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徐三郎、丁仁芝两位烈士,将原来的民主、光荣、南星3个村更名为徐丁村(一度叫过徐丁乡)。年9月,启东普及小学教育,村里办了一所小学,命名为徐丁小学。年3月,徐丁村并入育德村。年9月,惠丰撤乡建镇。年9月,惠丰镇并入汇龙镇。年8月,育德村与庙角村合并,设立南郊村。

现在的南郊村地处汇龙镇城郊结合部,北靠城河村,南邻双庆村,东至庙港河,西至头兴港河。该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启东市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①顽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仍然奉行蒋介石的“限共”“反共”政策的中华民国政府领导下的国民党军。

来源启东日报(陈洪兴黄建荣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xx/7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