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Science躲开苍蝇拍的苍蝇心

“啪!”对着苍蝇狠狠地扇下一拍子,得到的结果多半却是那“嗡嗡”声又游游飘出,伴着一个灵活的黑点打几个圈子飞走了。此时的苍蝇如果有思维的话会在想什么呢?是“傻了吧,爷会飞!”,还是“哎呦!好险好险。”?对于苍蝇来说,被拍这件事到底是怎样的感受?

“傻了吧,爷会飞!”

苍蝇是双翅目蝇科动物,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3个龄期)、前蛹、蛹、成虫五个阶段,一般我们见到的苍蝇都是成虫。苍蝇的寿命只有一个月左右,看起来十分的短暂,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都柏林大学动物学系的一名博士生——凯文·希利(KevinHealy)发现,苍蝇这样的小型动物的时间居然过得比大型动物更慢!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人们对于动物的时间感所知甚少,要怎么才能确定苍蝇的时间过的比我们慢呢呢?

日本神经生物学家羽仓信宏(NobuhiroHagura)于年对运动员身上一种常见的现象进行了探讨:一些专业足球运动员和网球运动员都承认,在他们触球的那一瞬间,他们通常都会觉得时间仿佛凝固了,自己的脚或球拍缓慢地像在慢镜头中触球。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种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理论:大脑根据从感知器官接收到的信息来判断时间。大脑持续接收到的信息越多,体感时间就越显得缓慢。因此,大脑对外界的感知或许和大脑对时间的感知直接相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羽仓信宏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中,他要求学生从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一长串字母中寻找字母A,一旦发现就触屏示意。那些在发现字母A之前浏览认知大量连续字母的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就好像被“拉长”了一般。也就是验证了上文的猜想:大脑持续接收到的信息越多,体感时间就越显得缓慢。

大脑接收信息的能力因物种而异,各种动物的大脑处理连续信息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人类肉眼在看到超过24帧每秒的静态图片时,就会认为这些图片是连续的动态视频。

相似地,这里又引出了一个新概念: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CriticalFlicker-Fusion)。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人类的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60次每秒,也就是说人类肉眼每秒钟最多可以感受到60次闪光。如果每秒闪光次数不到60次,那就能看到这些闪烁。如果超过60次,人体感官就会将这些闪光融合,感到感受到的就是一段持续的亮光。

既然已经知道了人的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60次每秒,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动物的:狗的肉眼一秒最多捕捉的闪光次数是80。因此,按照上述推论,对于狗来说,时间流逝得比我们人类感受到的更加缓慢。而苍蝇呢?苍蝇的临界融合频率可达到次/秒,是人类的四倍还多,也就是说,苍蝇的体感时间流逝速度比人类慢得多。

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数据,凯文·希利仔细查阅了所有相关文献。从鲫鱼到人类,他一共记下了三十多种脊椎动物的临界融合频率及它们的体重。他发现一种动物临界融合频率和该种动物的体重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联:动物的体重越轻、体型越小,它的临界融合频率就越高。小巧的加利福尼亚金背黄鼠(Spermophiluslateralis)体重仅有克,它每秒钟能看到个画面;庞大的棱皮龟重达千克,它每秒钟只能看到14个画面;短耳鸮(一种猫头鹰)介于两者之间,每秒钟可以看到69个画面。

由此可见动物的体型越小,其时间感就越慢。在巨大棱皮龟眼中,时间流逝有如白驹过隙,比人类所感知的时间快4倍。相反,对于松鼠和苍蝇来说,时间会被拉长。人类眼里的每一秒都是松鼠的两秒,更是苍蝇的4秒!因此在拍苍蝇时,在我们人类看来的迅猛一击,在苍蝇眼中恐怕是慢悠悠的拍打吧。

不过,这一方面的研究进行时间尚短,还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比如为什么人类的时间感会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呢?凯文·希利回答,“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再把目光移至开头,现在想想,如果苍蝇有思维的话,躲过一击苍蝇拍的它,肯定在笑话我们为什么拍的这么慢吧。

参考文献:

[1]同一天鸟比海龟过得慢动物感知时间取决于生活节奏.黑龙江科技信息,(31):I.

文字

惠艺鑫

美术编辑

惠艺鑫刘纪轩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念晨旭

积石萃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
白癜风怎样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linxiaz.com/lgxx/3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