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项民俗文化事象,都要结合多角度来审

白癜风早期好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121/4762337.html

本文乃作者“知己俩三我过得不错”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任何一项民俗文化事象,除了人与社会统一的理论前提,民俗还是各种社会元素的综合。要深入解剖一个民俗事象,就不能把目光停留在简单的或者单一的因素上。这就需要多种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我们为了说清问题,不妨以华夏民族传之既久的龙文化以及其他动物事象来做一番审视。

龙文化

龙的原型是怎样产生的?龙的原型究竟是何物?说法颇多,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1)认为龙的原型是蛇、巨蛇、蟒、海巨蟒;(2)认为龙的原型是扬子鳄、海鳄、恐龙、科摩陀龙、鳄鱼和蜴蜥类动物;(3)认为龙的原型是长颈鹿;(4)认为龙的原型是马、角马;(5)认为龙的原型是猪、河马;(6)认为龙的原型是松树;(7)认为龙的原型是雷电;(8)认为龙的原型是脊椎动物胚胎、男性生殖器等等。

鳄鱼

我以为,探讨龙的原型本身并不重要,但分析构成龙文化的诸要素,对于我们理解民俗为何物大有裨益。有哪些因素值得研究呢?第一,基本的生理因素。许多学者在证实龙的原型时,都对龙的生理因素作了详尽的考证。结合龙的形象、生理特性,证之于古代典籍的介绍。如持龙的原型是野马的学者,分析了龙“朝夕可见”,招人喜爱,容易为人驯养,可供人们乘坐,雌雄易辨,富有灵性,龙有五色等十二种因素,断定“在已提出的十几种动物原型中,恐怕非马莫属。事实上,华夏民族文化中龙的原型只能是马,确切地说,只能是未经人类至少是未经北方民族驯化的野马”。

野马

持龙原型是海蟒的学者也是从海蟒的形象特征、生活习性、海上称霸,认为:“海蟒属于爬行纲蛇亚目蟒科。爬行类是从古代两栖类演变而来的一支动物,大部分适于陆栖生活。海蟒可能由于躯体庞大,爬行不便,需要依赖水的浮力作支撑而行动,所以离不开有相当深度的水域。”再证之于古书上说“深渊是藏”,并指出作为低等动物——爬行类动物,缺乏调温与保温机制,常常发生“休眠现象”,这与《易·系辞》“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说法也是一致的。休眠通常是与暂时的季节性的环境恶化相联系的,所以《说文》根据传说介绍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可能是秋分后,气温降低,海鳞进入冬眠;春分气温升高,冬眠复苏的海蟒出蛰时欢跃异常,激浪排空,有若腾云登天,另外,爬行动物皮肤色素细胞发达,在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的调节下,能迅速变色,具有调温和保护色的功能,给人以一种神秘感。

海蟒

不论谁的结论更加接近真理,他们都从事象的具体对象出发,进行生理习性知识的分析,这是民俗研究者对于研究客体必须具备的要素。此外,如中国民俗中关于龟文化演进到现代,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的悖论现象。即一方面把龟作当神灵,顶礼膜拜,龟祭成为民间庄重严肃的活动;另一方面视龟为卑贱之物,附之以丰富的民间语言,以“乌龟王八”转用于骂人的晋语,以龟谑称的还有从事娟妓者、遇到屈辱不敢抵抗者,甚至直接指代那些默许妻子的奸情而不敢出声者,等等。

乌龟

敬重龟与鄙视龟同时存在,当然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是龟具有这样的习性:它虽缺乏强有力的攻击能力,却有坚硬的外壳可以保护自己。它的肺可以贮存大量的空气,新陈代谢慢。因此能慢慢地呼吸,仅消耗少量的体能。它的体内贮有充分的水分及养料,能长久地不饮、不食,保持正常的生活,甚至受到重大损伤还可以慢慢愈合,以得到再生。所以古人称龟为神龟、寿龟,把它作为寿命的象征。

中国神话中的神龟

《礼记·礼运》篇中把龟和龙、凤、麟并称为“四灵”,寄托了人类浪漫的想象。在后来的文化发展中,中国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从时间上把“四灵”取象于春夏秋冬四季;从空间中取象东南西北四方;从色彩上取象于青红白黑四色。这些取象比拟极大地丰富着龟文化的意蕴。那么,为什么龟又由贵反贱呢?这也是由于龟本身存在着一些让人误会的可能性,龟的交配时间在晚春的夜间,人们不易看到其交配的场面,而生活中常可见到的是龟蛇相斗的场景。

龟蛇相斗

为了解释龟蛇相缠的现象,人们认为雄龟性奸,不能跟雌龟交配,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种种穿凿和附会。其次是龟的头及脖子在形状和伸缩行为方面与阴茎十分相似,容易跟男子联系在一起,古人就把阴茎直接称为龟,龟的背甲上容易附生绿色水藻,古称绿毛龟或青毛龟。龟背上的绿藻如同龟的绿头巾,这就跟娼妓家戴绿头巾的男子很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第二,基本的地理因素。任何民俗事象都必定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这里指地理环境,不独指的是一个空间概念,还包括与地缘相联系的物质的、社会的、时代的诸种条件。

绿毛龟

《西游记》前七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代表的是具有神性的人间英雄,他不仅上了天庭,闹了天宫,还到冥界森罗殿去,叫阎罗王取出生死簿来,勾去了簿上猴属的名字,又到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去,取了他的天河镇底神针,变作能大能小的如意金箍棒,藏在耳朵里。这样一个孙悟空,上下驰骋,纵横无碍,所以这个在文学家笔下创造的神性英雄人物后来居上,成为一切神话英雄的翘楚。这里其实也有环境因素,即天庭、人间和冥间,分别指向着神、人、鬼三界空间,看似又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孙悟空大闹天宫

正如神话学专家袁珂所说的:“神、鬼的始原,在原始初民的构想中,他们和人一样,都是住在人间的,不过有的住得高些,有的住得远些,但都和人类住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即其住地往往离不开山岳。”“神话空间的三界,虽然可以分为天庭、人间和冥土,但是神话人物活动的范围,却总是离不开人间这个舞台。女娲造人补天,羿射日除害,其立足点不用说都在人间。”天国也好,冥土也罢,在民俗事象的展开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环境因素,这也是民俗学研究中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

羿射日除害

第三,基本的物理因素。在考察民俗文化事象时,不可忽视基本的物理因素,如在福建存在着一种崇猴习俗,为什么要崇猴,其中有物理的因素,一是气候,二是地势,三是生态,别的地区没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很难养成崇猴习俗。福建东南濒海,中部为丘陵地带,西北部则群山纵横,山高林密,猿猴遍野,人烟稀少,武夷山脉逶迤而去,使闽西北地区至今仍是福建省猴类的主要分布区域。由于这样的地理条件和物候状况,古代的猴患为烈,人们对它逐渐产生敬畏心理,民间原始的崇猴习俗由此得以产生和流传。再如,本体的物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物理活动,只不过体现了精神的寓意而已。

猴子

如送哈达,使人联想到雪山、牛奶等美好的事物,用作礼物,又使它从自然美升华为社会美、精神美。在节日食品中,由吃元宵联想到团圆、圆满,有的还联想到元宝、发财。民间习俗中的迎春仪式,由于汉代所形成的大一统局面,迎春习俗也开始传播到全国,并成为一种固定的节日活动。“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愤,立青播,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迎春和出土牛已合在一起,并在同一时段举行。

送哈达

出耕牛的含义也由“送寒气”变成了表示农耕之早晚,“令之乡县得立春节出劝耕也”。出土牛也演化为鞭春牛,“发春而后悬青播而策土牛”。策土牛就是鞭春牛。民俗中的物理因素是不胜枚举的。至于民俗谚语,其中大多数就阐释着直接的物理知识,例如有一句俗语:“水缸出汗,不用挑担”那意义很明显,水缸里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各种农谚中的物理知识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的。

鞭春牛

第四,基本的心理因素。各种民俗事象无论怎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始终离不开改善主体与客体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深刻反映人性的原始功利主义的根本主题。一般来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经历过漫长的过程,认识的每一发展进程,都极大地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心理状况。而人的心理活动是相互复杂的。“对于个人来说,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就一个民族而言,由于民族生活共同体的影响,它的心理结构中,总有些历史的积层是属于民族共有的。它们表现在不同时代,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复现在不同的个人身上。民俗心理便是这种积层的内容之一。”基本的心理因素,是民俗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为民众心理结构中的信仰或者俗信、迷信,这类东西可以说是最深层、最隐蔽,同时也是最稳固的部分,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鲤鱼跳龙门

大家熟知的年画《鲤鱼跳龙门》,从表象上看,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渴望丰收和富裕。鱼跳龙门则是飞跃与高升的寓言。从更深刻的含义上看,原始先民从生活经验中发现鱼多产、繁衍力强的特性,表现先民强烈的延续种族的迫切愿望,其实质是生殖崇拜观念。经过历史推演,这幅年画就是人类自身扩大再生产的最大乞求与神秘属性的结合。从先民崇鱼,又把龙与鲤鱼视为同类,告诉人们:鱼跳龙门,能跳出龙门的鱼便是龙。龙属阳性,象征男性,年画就是以男尊女卑为社会背景,希望家族繁衍而绵绵不绝,又有万物生机的寓意。可以说,中国民俗中许多事象,都是这种心理因素的一种耦合与再造。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正是这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确立了民俗文化在人们心理上的价值定势,并经岁月的不断加固,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xx/10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