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华吉祥水族浅析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吉祥词句极为丰富,图形标志更为突出。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意识深深植入国人生活之中,认为“凡物皆可为吉祥”。本文以水生生物为例,作一剖析。

吉祥长寿大富大贵

龟有玄武、神使、灵寿子、漏天机、洞元先生等40多种别名,与龙、凤、麟并称“四灵”,却是唯一存在的水生动物。这种以甲壳为中心演化而来的古老爬行动物,最早见于2.51亿至2.01亿年前的三叠纪初期。那时,地球大陆还是一个整体,各种恐龙横行其间。《诗经》云:“饮御诸友,龟鳖脍鲤”“其肴为何,龟鳖鲜鱼”。《礼记·礼运》云:“麟凤龙龟,谓之四灵”“麟体信厚,凤知治礼,龟兆吉凶,龙能变化”。《洛阳记》曰:“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清光绪年间,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中药材龙骨片(龟甲)发现古代文字,后称为“甲骨文”。在吉祥词句标志中,《三寿图》把龟、鹤、鹿画在一块,“龟鹤齐龄”寓意高寿。《述异记》曰:“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谓灵龟。”《龟经》载:“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古人喜用“龟”字取名,以寄长寿:如唐代农学家陆龟蒙、“乐圣”李龟年,北宋哲学家杨时号“龟山”,南宋政治家王十朋字“龟龄”。姑爷首次进门时送金龟一只、愿岳父长寿,称为“金龟婿”。在我国部分乡村,至今仍流传龟支床足、祈求长寿之习俗。“龟”“贵”谐音,不仅象征“寿”、而且代表“贵”。《新唐书·车服志》载:“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吉祥图把龟与蝙蝠(“蝠”“富”谐音)画在一起,寓意“大富大贵”。古文献曰:“殷纣时太龟生毛。”所谓“毛”,其实是长在龟背上的一种基枝藻。有“活翡翠”之誉的绿毛龟,与白玉龟、蛇形龟、双头龟并称“四大珍奇龟”,唐代被列为宫殿“五大宝物”之一。以《绿毛龟》为题的诗很多,如宋代许及之“五色曾呈瑞,绿毛从古稀;碧潭凝染色,逐藻长毛衣”、曾几“若为介物成毛物,颜色挼蓝省见稀;定是多生捕鱼子,至今犹著绿蓑衣”、喻良能“白玉盆中浅更清,绿毛浮水斗轻盈;须臾食罢浑无事,自上盆山顶上行。”蟾宫折桂官运亨通两栖动物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动物的总称,中华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癞疙宝”,皮肤粗糙,背面长满疙瘩(皮脂腺),分泌白色毒液。人们收集蟾蜍眼下蟾酥,或把墨锭塞进其肚制成“紫金锭”,用墨沾唾沫涂于毒疽患者身上、病情立马缓解。其卵无羊膜、卵壳保护,变态后体表布满渗透性小孔,对环境敏感性高于其他类群,成为检测环境变化风向标。早在史前时代,蟾蜍就作为神物进入信仰体系与艺术创作,扮演重要的神话角色。考古发掘发现:马家窑彩陶、仰韶彩陶均有蟾纹,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均有玉蟾;在商代遗存中,多次发现玉蟾蜍。传统宇宙观系统将“阳鸟”“阴蟾”作为阴阳观的主轴象征标志,称月亮为“圆蟾”“蟾宫”。宋代陈普诗云:“阳鸟本是蟾蜍魄,空唤群龙为夹飞。”清代屈大均诗云:“月中与兔为阴阳,三足婆娑桂树旁;日中之乌亦三足,一东一西遥相当。”历代咏蟾诗词多多,如唐代张聿《圆灵水镜》“回首看云液,蟾蜍势正圆”、张碧《美人梳头》“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台表”;宋代刘克庄“莫谓蟾蜍小,渊源在许中”、陈造“尘我玉蟾蜍,弦君金仆姑”;明代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吉祥词“蟾宫折桂”,比喻科举时代考中进士。每当比试之年,应试者及家属亲友互赠用桂花、米粉蒸的“广寒糕”(“糕”“高”谐音),取广寒高中、官运亨通、前程锦绣之意。在我国民间,“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广泛流传。清代张怀泗诗云:“忽把金钱幻老蟾,画图游戏更蹁跹。几回欲逐刘仙去,长看瑶台皓月圆。”《刘海戏蟾》说的是吕洞宾之徒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刘海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妖精金蟾、断蟾一只脚,成为“三足蟾”。金蟾为将功赎罪,使出绝活、吸进金银财宝,又被称为“招财蟾”。科甲及第发迹发达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是最具霸气的水生吉祥物。蟹壳坚硬如甲。皮日休诗云:“绀甲青匡染菭衣,岛夷初寄北人时。”元宪诗云:“露夕梨津饱,霜天蟹甲脱。”蟹甲有多种之称呼:钱起“漫把樽中物,无人啄蟹匡”、张文潜“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称其为“匡”;齐唐“岁贵波熬素,时珍蟹有箱”称其为“箱”;章甫“殻重贮黄金,螯肥擘香玉”称其为“殻”;疎寮“鱼带淞江月盈缶,隽处依稀开蟹斗”称其为“斗”。古人渴望科举中甲,视蟹为科甲及第、金榜题名、仕途发达的吉祥象征。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廷试)名次分为三甲:状元、榜眼、探花三名一甲,赐进士及第;若干名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揭晓时,皇帝至殿宣布名次,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二甲首名(即第四名)称为“传胪”。古人画螃蟹,配以芦苇(“芦”“胪”谐音)、莲花(“莲”“连”谐音)、蜻蜓(“蜓”“廷”谐音),藉此喻学而优则仕,祝人官运亨通、前程似锦。吉祥图一枝芦苇一只蟹、寓意“一甲一名”,一枝芦苇两只蟹、寓意“二甲传胪”,莲花之中一只蟹、寓意“连生一甲”。蟹披坚执锐,一对坚硬锋利螯足(双钳)既是取食掘洞工具、又是进攻防御武器。由于多数头胸甲宽度大于前后长度,只能靠四对步足(八腿)横着移动躯体。螃蟹横行、抓住不放,横行一方横财在手之兆,获“横财大将军”之誉。此外“蟹”“谐”谐音,与荷花一起,寓意和谐盛世、家庭幸福;“蟹”“谢”谐音,代表感谢、感恩;腿数“八”“发”谐音,寓意“发财”“发展”“发迹”“发达”。而今,在不少传统文化渐渐消失、抑或死亡之时,为何吉祥文化从未衰退、还有发展?因为现代社会不确定因素越多,人们越是倾向于借助外物寻求内心的安慰。求吉祥、图吉利无可厚非,只有心态平和、避免不确定事件损伤,才能逢凶化吉。本文发表于《渔文化》/12总第86期公益性传播,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tz/9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