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的过往

最近阴雨连绵,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我的野采不但在晚上被限制,也在白天被限制住了。不过,晚饭过后雨微了下来,我抄起雨伞就走出家门,往香岩山走去,那里是我白天野采最重要的基地。

虽然香岩山位处东南,但虫季却一直来得偏晚。虫子的数量会在七月中旬到八月初到达顶峰,那是我野采的高峰。

我随身带着的盒罐也不多。其实每次进山都会有新奇的虫子,但以前不是没抓住就是不想抓——不过现在,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

我沿着河往上走,这条河贯穿整个村子,两旁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几棵百年的枫杨参天蔽日。河旁有一只挺好看的鸟,一直在我前面飞。书上看见过,居然忘记叫什么了,鸟这方面我……

山脚入山口处,这里在挖一个旅游景点,一条人行步道。山脚早已挖完,这里在造名人故居。

往年,这里是一片农田。我每次上山,都有人在耕作,作物长得比人还高。山路顺着溪流蜿蜒而上,这条路是由村里的老人挖出来的,谁也不知道它在那多久了。夏天这里一点儿也不热,碧树翠竹密密麻麻叠在头顶,反生出一股清凉之意,两旁都是灌木杂树,充满生机。我无数次扛着网来,满载而归,聆听漫山遍野的虫鸣鸟唱,这里回响着我小时候的无数欢笑,有我最美好的回忆,是能消弭我所有不快乐的快乐之地。

但现在,这些都被隆隆作响的挖掘机所取代。山路被挖的能通车,一直挖到山顶,溪流也被改造引流,河里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草虾和鱼了。挖了好几个大坑,浑浊的黄水汩汩流着,卡车激起的灰尘漫天飞舞。这里的生态也一落千丈,紫色拉步甲的一个种群销声匿迹,我也再没有听到过此起彼伏的鸟鸣。纵使村头挂着的规划图环境有多么优美,我也无法释怀。

穿过施工地,上了山路,绿色的植被总能令人忘却心中的不快,我仔细搜寻道路左侧的树丛,目光扫过每一张叶片。

在被蛛丝圈起的树叶中,我找到一只管巢蛛科的蜘蛛。

一只橘黄色的若蝽

一只隐藏在叶片下的叶蝉。

蝗虫很多,品种不一,我很好奇为什么大型捕食者还没出来,食物已经如此充足。我甚至连一只螳螂若虫都没看见过,只有虎甲在我前面飞。

在一个漏斗状的网中央,一只漏斗蛛安静地的等待食物的降临。如果不是我今天不想抓它,它就只能等厄运的降临了。因为捕捉这种蜘蛛我很有经验,在奉化的小区楼下,绿色植物上都是这种蛛网。掌握了规律其实不难抓,也挺好养,养起来挺有趣。现在基本一抓一个准。

又看到一只管巢,应该一公一母吧。

一只超小的蛙,不过我一般不拿脊椎动物作饲料。

树叶上有一只龟甲虫,第一次见这种配色。一般都是黄金龟。

挺少见鼠妇爬树的。

又是一只奇形怪状的蝽。对大多数蝽,真心不了解。

因为晚饭后雨才停,所以我上山后没多久,天就灰不拉几了。由于没带照明设备,也没胆子在山里摸黑,所以我还没走到山腰,就回家了。

总算这个木栈道不怎么难看。下山景色一览。

我又去了上次说的晚上有灯的地方,爬了上去。从后山上绕一个圈下来,再过一条马路,刚好可以到家门口。

一路上我还看到两只吃嫩叶的螽斯若虫。此种低龄幼虫极其类似蚂蚁,以此来形状来保护自己。许多品种的蚂蚁会蛰刺且干柴无肉,所以并不受大多数捕食者的青睐。很多昆虫的幼虫都通过模仿蚂蚁来降低被捕食的几率。

还有一只蜡蝉若虫,身披“羽毛”,以此来掩护、保护自己。

好吧,我也没想过下过雨,能遇见什么东西,这已经算可以了。

但愿该si的雨季早点过去。

云雾缭绕的山林

(此文章文字内容写于两天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tz/7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