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同行的日子
于我而言,有书的地方就是世界。我从千千万万个“别人的故事”中找到名叫“人生经验”的养分,也在千千万万本书中感知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
小学时代
新华书店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根据地”。每到周末,我们总是约着一同前往新华书店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那时的新华书店简直就是“香饽饽”,周末的时候里面坐满了人,还得提前去找好一个僻静的位置,人们或是坐在地板上,或是依靠在书架上,静静地寻找书中的“黄金屋”。我在新华书店读到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最喜欢的莫过于《笑猫日记》。
“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有一只猫,它会笑,还记得吗?”
我还记得。童年里给我带来最多的感动,让我学着对这个世界温柔,让我学着感受这个世界形态的《笑猫日记》,我还记得。机智幽默的笑猫,端庄优雅的虎皮猫,足智多谋的老老鼠,沉着稳重的绿毛龟,是他们的故事点亮了我整个童年。
初中时代
学校的小书店是我最常去地方。在这个年纪,我读完了高尔基的《童年》、列夫托尔斯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等,宫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度让我对人生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感到深深的无奈。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喜欢上了历史类书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即便是我记不住各朝各代的年号,理不清各位皇帝的名号,我也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与古人为伴,感受那个时代的一颦一笑。置身于世外,我不禁想,人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历史的兴衰、人类社会的变迁,我在书中读到了。
高中时代
我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由于我读的是文科,班里的同学们在闲暇时间都会读书,并且涉猎领域很广,那时候的一本书都是要预定的,一个看完再传给下一个人看,如果某个人看的时间太长,下一个同学就会经常催促他,现在想来,多是乐趣,与一群“书痴”为友,总是对知识更加地渴求。我更喜欢去倾听别人的声音,读了三年的杂文评论、杂志报刊、散文小说;我认识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读了更多、更杂的书,从近代经典文学到现代流行文学,从历史地理到人物传记,无书不可读。
大学时代
大学里的图书馆资源尤为丰富。忙碌的学习生活使我只得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书籍。从高中时代的“杂”,到大学时代的“专”,我曾经无奈过,却也感到满足。虽然我大学选择的专业属于文科,但我能看书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专业学习、考证、社团活动上。但我还是挤出时间读了很多书,对我来说,这是我忙碌日子里的一丝放松。曾有一次,偶然读到余华的《活着》,刚拿到便一看就停不下来,仅仅花了半天就看完了,读完心凉了半截,一个人的一生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演绎,每当希望的火苗开始燃烧时,现实便把它扑灭了,活着真的很艰难,可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文学作品带给我的不仅是不同的人生,更是灵魂深处的叩问。
黄金时代
之前看过王小波的一本书《黄金时代》,“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我相信,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从踏入工作岗位以来,我读了很多教育名家的著作:窦桂梅老师、孙双金老师、薛法根老师等等,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我觉得我是一直在慢慢进步的。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我所向的目标。
我想要认识我所在的社会,我想认识不一样的人,我想认识生命的渺小,我想认识宇宙的广阔。我会为自己可以探索生命奥妙而感到兴奋,也会因书这个强大的后盾而感到心安。是书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我知道,我所想要了解的世界,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书中都有。
来源: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学校孙晨
陪你“悦”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