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神奇之旅”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海和尚,鳖身人首而足稍长……康熙二十八年,福宁州海上网得一大鳖,出其首,则人首也。观者惊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康熙二十八年,渔民在福宁州附近海域打捞上来一只大鳖,这只鳖刚把头伸出来,人们就发现它的头长得跟人的头很像,都吓了一跳,赶紧将这只大鳖扔回海里。人们就叫这种大鳖“海和尚”。
《海错图》中描绘的“海和尚”
“海和尚”是什么动物?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大概一头雾水。其实“海和尚”是古人对某种大型海洋生物的称呼,而上面这个故事,则出自清朝一个叫聂璜的画家所绘制的《海错图》。看不懂这本书不要紧,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正是《博物》杂志的编辑张辰亮用现代知识破解《海错图》后,写成的《海错图笔记》。
刚出生的棱皮龟
《海错图》是一本怎样的书
在《海错图笔记》隆重登场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海错图》是一本怎样的书。简单来说,《海错图》是一本介绍海洋生物的“漫画书”,虽然里面详细介绍了鱼身人首的“人鱼”、非蛎非蚌的“龟脚”、鱼身包裹龟壳的“夹甲鱼”、面凶身软的“龙头鱼”等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神奇生物,但《海错图》跟《山海经》还真不一样,聂璜绘入书中的生物都是他长期在沿海地区观察、调查、采访所认识到的、真实存在于世界上的海洋生物。
《海错图》中描绘的神奇生物——龟脚
《海错图》中详细描绘了“蟳虎”(中华乌塘鳢)智斗螃蟹的场景
虽然“本尊”并非传说中的生物,但由于不少海洋生物都是聂璜道听途说而来的,并非亲眼所见,再加上他的绘画风格颇为写意和抽象,因此一般人读《海错图》,常常被千奇百怪的神奇生物唬得目瞪口呆,根本不知道聂璜画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些神奇生物并不神奇,大多是我们所熟悉的海洋动物,只是缺乏博物学家的引导和解释,所以我们才认不得。这不,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就应运而生了。
缤纷多彩的“生物笔记”
张辰亮仔细研读了聂璜的《海错图》,翻阅了大量的生物研究资料和古今典籍,并前往世界各大海港实地考察,再结合自己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揭开了《海错图》中神奇生物的神秘面纱。他将研究心得和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趣闻轶事汇编成了这本《海错图笔记》。
《海错图》中描绘的“龙头鱼”
“龙头鱼”的真面目,广州人叫它们“狗吐鱼”
让我们瞧瞧张辰亮是怎样揭开“海和尚”的神秘面纱的:“这个‘鳖身’就很有意思。这意味着海和尚虽是龟形,但壳被皮肤包裹,像鳖一样。海里没有鳖,只有海龟,现存海龟,只有一种符合以上描述——棱皮龟……它的后背没有角质的甲片,而是包裹了一层革质的皮肤……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个大鳖……按身体比例来说,它的前肢是海龟中最长的……正好和海和尚‘足稍长’的记载相符合……棱皮龟脑袋光光……它的五官,说像人也像……”瞧,听张辰亮这么一解释,豁然开朗了吧?原来“海和尚”就是棱皮龟呀!
弹涂鱼能够在滩涂上活动,离开水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除了考据解释外,《海错图笔记》里还记叙了张辰亮在研究海洋生物的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趣事,如鲎用剑尾将身体撑起来,像杨帆的小船;中华乌塘鳢霸占了螃蟹的旧巢穴;松江鲈和花鲈抢夺“四鳃鲈”的名号等等,整本书趣味盎然。另外,聂璜和张辰亮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但是他们的口味貌似很不一样,聂璜在《海错图》中明确表明“不堪食”的海洋生物,在张辰亮的看来却常常是无上的美味,他还把具体的烹饪方法写进了《海错图笔记》中……更多精彩有趣的内容,更多神奇的海洋生物,还要留待各位家长和同学到《海错图笔记》里寻找!
(文鲸鱼艾利斯图张辰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