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日起,我们的“科普达人养成记”版块正式上线,每周二我们会选取一位科普小达人的故事与您分享。如果您有想说的故事,也欢迎在后台留言给我们投稿,期待着你的来信!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相依玮,是一名热爱自然、喜欢旅行的90后可爱女生,现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科学教育专业。今年的暑假,她独自一人从上海出发,前往岛国斯里兰卡,参与海龟保育活动。就让我们跟随她的文字,一起去了解海龟保育志愿者的日常生活吧。
斯里兰卡,一座被称为印度洋眼泪的岛屿,坐落于浩瀚的印度洋北部。这里是全世界重要的海龟繁殖地之一,每年会有大量的海龟来此产卵。全世界现存的8种海龟中,这里就能目睹到5种。今年七月底,怀着兴奋与好奇,我报名参加了一项斯里兰卡海边小镇考斯古达(Kosgoda)的海龟保育活动,与来自国内各地的小伙伴们生活了一周,为那里的海龟宝宝们尽自己小小的一份力。
到达小镇后,为保证安全,组织方为志愿者配备了保镖,图上这位Kalpa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志愿者日常的出行都会有当地保镖陪同,驾驶TUTU小车(当地一种常见交通工具)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
简单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前往海龟保育项目的基地,大约距离住处只有10分钟TUTU车路程。一下车就看到基地门口巨大的海龟雕像。
哈哈,调皮一下,与基地里的海龟雕像合影。请不要误会,海龟是种温和的海洋生物,尽管会捕食小型的海洋生物,但并不会攻击人类。
基地里能见到几种海龟,我们平时所说的海龟其实是生活在海洋中龟类的统称,包括棱皮龟、红头龟、玳瑁、橄榄绿鳞龟、大海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和平背海龟。上图中被单独养在一个池子里的是一只绿海龟Greenturtle,年龄大概已有岁,是一位十足的长者。多年前因为一条前腿受伤,它被当地爱心人士救助,此后被一直饲养在基地里。
另一只带有点点斑纹的海龟,玳瑁,它的年龄大概有75岁。这种海龟因为甲壳可以制作工艺品而被人类大量捕杀至濒危。更让人担忧的是,目前面临生存困境的还不仅玳瑁这一种海龟,大部分海龟在自然界中的数量都因为人类活动而大量减少。因此,所有的海龟种类都受到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保护,在我国,海龟种类也均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基地中的大池子用来放置刚孵化出的小海龟。小海龟一出生就会向海的方向爬行,所以池中的小海龟们会一直挤向靠近海的池边。大海龟在海滩上产下海龟蛋后就会离开这片沙滩,待卵孵化后,小海龟必须自己挣脱出蛋壳,爬向大海。短短几十米从沙滩到海洋的距离,对小海龟来说往往是一条死亡之路。沿途的海鸟、野狗及狐狸等食肉动物都会伺机将小海龟捕作食物,最终只有小部分小海龟能顺利进入海洋。即便是顺利进入海洋,各种凶猛的鱼类以及乌贼等天敌还会伺机对小海龟下毒手,所以绝大多数的小海龟都无法活到成年阶段,当然,这就是残酷自然选择。
为了挽救海龟的种群,提高小海龟的存活率,基地中孵化的小海龟通常会被短暂地饲养一段时间。大约出生45天后,待小海龟的甲壳长硬,工作人员会选择在黄昏时将小海龟们放置在距离大海10米的沙滩上,让它们自行爬向大海。
初生的小海龟自身抵抗力较弱,高密度地生活在龟池中容易感染,所以志愿者在这里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清洁小海龟,防止小海龟得病。大家把一只只小海龟翻过来检查,如果小海龟肚子偏黄或者偏粉红就是说明需要清洁啦。清理时,用小牙刷蘸取清洁的沙子轻轻刷洗小海龟的肚皮,清理去污垢就可以了。
求着小伙伴给我拍的一张和小海龟的合影
在我到达基地前,小伙伴们很幸运地在海边见到了海龟产蛋的全过程(赵梦璇拍摄)。当时大约是半夜三点,雌龟爬上沙滩掘坑产卵。它先用前肢挖出一个大坑,然后伏在坑中,用后肢继续加深,直至卵坑约有半米深。随后向坑内陆续产下上百颗乒乓球般的卵,最后再将沙子掩盖卵坑。不过图上的海龟卵全部被工作人员带回基地进行孵化了。
带回基地的海龟卵被分批埋藏在人工卵坑中,并做好标记记录采集时间,地面上海罩上网罩防止鸟类等其他动物偷食。
除了日常护理小海龟的工作,搬运沙子也是志愿者的工作。大家用小推车以及大盆子从沙滩上装满沙子后运到小海龟身边,为它们供应干净的沙子。另一项工作是清洁基地周边的沙滩,收集漂浮到岸边的海洋垃圾,统一回收并处理。有一次在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滩,竟然遇到面积如教室面积大小的垃圾堆,堆满了难以降解的瓶瓶罐罐,那个时候,我真的为人类感到羞耻。希望每个人都不要乱扔垃圾了,多为大自然考虑考虑吧!
自然保护的路很长,但我会一起坚持下去,这不只是在守护海龟,也是在守护我们人类自己。谢谢大家看到最后,带着小伙伴给大家一个爱的飞吻,也衷心感谢志愿者小伙伴们杨丹婷、赵梦璇和陈麒冰的陪伴和帮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