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凛冬散尽,初春将至。惠风和畅,万物伊始。过了小寒,喝过腊八粥,进入腊月已有些时日,年味渐浓,在灶糖的浓浓香气中,我们迎来了传统佳节—小年。
(视频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节日由来
关于小年民间有个说法“北三南四水五”,也就是说小年在南方和北方并非同一天,北方腊月二十三称为小年,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水五”指的是船家将腊月二十五定为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民间祭灶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吐旧纳新
扫尘土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因“尘”与“陈”谐音,故掸尘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连同旧岁中所遇到的不快,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吃灶糖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当洗浴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流传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径向镜中辞旧我,一弹衣袖不徘徊。”大年之序曲,春节之开端。岁末年关,辞旧迎新,静待新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愿前路胜来路,愿新年胜旧年,愿有斯人可念,愿有良人可盼。愿所得皆所期,所失皆无碍。无论身在何方,回眸处见灯火,遥望时见暖阳,带一身光芒,活得温暖明亮。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文编
杨小蕊
网编
毛思琪郑孙雨琦
摄影
陶天凤卿婷婷
审核
新宣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