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兔
中文名海兔,又称海蛞蝓、海猪仔、海珠、海牛、海鹿、海麒麟,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无盾目海兔科动物。厦门有数种,最多的是蓝斑背肛海兔,学名Notarchusleachiicirrosus。
蓝斑背肛海兔(庄南燕绘)
年春夏之际吧,我还在晚报做事。读者图片报料:筼筜湖发现不明怪物。编辑持图问我:此是何物?
答曰:“俗名海兔。”
过几天又有报料,发现米粉般东西,黄青色,像毛线蓬蓬松松一团。我说,“海米粉,海兔的卵带。”
我让记者再请教专家查对,果然和我说的一样。但我不知道它大名叫蓝斑背肛海兔,而且有诸般神奇功夫。
我第一次见到海兔,是在筼筜港潮间带泥滩。拳头大小,一身青绿,耸棘的褐色肉刺突起,像一只小刺猬,耸着前低后高两对触角,缓缓爬行,身体映射太阳,在蠕动中泛散梦幻般的诡异色光。
这东西身后不远,是一坨形同米粉的东西,停匀柔软,富有弹性。我猜想是它拉出来的,体量和它的身量大致相等。
把它们放到鱼篓里带回来,问老讨海仔。回答说是海兔,也叫海猪仔,一般不吃,没什么滋味。
蓬松一团的呢,叫海米粉,是它的卵带,像米粉一般炒煮,鲜美好吃。
老讨海仔嘱咐说,海米粉很凉哦,吃多了小心腹泻。
一
海兔和墨贼章鱼之类的软体动物,都是从贝类分化出来的。
海兔作为贝类印记的螺壳,早早就化变为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它保留了贝类的触角,却生做两对,前面一对专管触觉;后一对专管嗅觉,爬行时向前斜伸,分开嗅察四周的气味,休息时才并拢向上,还真像兔子耳朵。
明代晋江才子何乔远所著的《闽书》里,说它“状如绿毛龟,无介纯肉,背有小孔,海粉出焉,晴明收之则绿,阴雨收之则色黄。”其实颇多臆测之处。
海兔爱在海藻茂盛的内湾生息,体色则依所食海藻的颜色变化,翠绿啦、青黄呀或者紫褐。
既然是章鱼墨贼的亲戚,它也会依环境变色,也能施放烟幕——它的外套膜下有一条紫色腺,碰到敌害就喷出汁液染紫海水,借机逃之夭夭。
它另有一项章鱼墨贼们没有的功夫,就是生有一条蛋白腺,会喷出有臭味和毒性的酸性乳状汁液,用来退敌。后来有人发现这气味竟能致使孕妇流产,科学家于是设想开发来做嗅觉避孕药。
海兔和多数低等动物一样,雌雄同体。不同的是它把性器官张扬地长在头部,不像人类和许多动物那样,藏着掖着。
雌雄同体与性器官的位置,决定了海兔奇特的交合方式。
设若只有两只海兔,交配的时候,雌雄角色只得由哥俩或姐们轮流来扮演。所幸海兔交配常常是集体行动,几只、十几只海兔聚合到一起交合。
这场面就好看了:后一只把头塞到前面一只背部盖穴里,一只只头尾相衔成队,在海底上演名符其实的“追尾事件”。有时一大群海兔头尾连接成环,每只同时扮演雌雄,场面就很惊世骇俗啦。这种激情迸放、赤裸律动的土风环舞,换现在,该叫“海兔子style”吧。
海兔交合甚至会持续数天之久,卵子以蛋白腺分泌的胶状物黏成细长绳索。有人计算了18米长的卵索带,发现卵子竟有十万多个——它的自卫手段太有限了,只能拼量生产,不过存活率依然不高。
海兔在嘿咻,同时进行
二
闽南人养殖海兔有两三百年历史,国内所有涉及海兔养殖的文献,必提厦门,看来当时在此项事业上厦门也是在全国“先行先试”。《厦门渔业志》记载,早年,至少在高浦、殿前、筼筜港埭头(现今长青路口),有渔民在养殖血蚶的塭子里混养海兔。海兔在厦门一年可以养殖两季,产卵以“春母”——生长于春分至立夏间者为盛,“冬母”——生长于霜降至大雪者次之。
民国《厦门志》记录甚详:
“略似猪形,大仅如鼠,全身作细翠点,背有孔似鲸。种出金门烈屿及同安珩林等处海滨。初细如虱、如蚤。秋末,禾山浦口乡人取之盛以木盆卖之。筼筜港左右、吕厝、溪口、吴村及屿后、西郭、仙岳等乡人蓄之海田……海粉从背上孔出,另有粪道。天气宜和暖,寒则不敢出游求食,严寒多饿冻死。尤必先整饬海口,蓄蚬于沿堤。蚬能粘着污泥,使水清洁,蚬无甚利,为海猪故蓄也。海猪忌,忌八足鱼。(八足)鱼足韧而伸缩有力,遇而钳之,辄脱其鳌,故蓄(八足鱼)为海猪敌之。海猪将吐粉时,遍植黍秆坛中,俾吐粉缠绕之不致汛散。”(此段未入书)
我查到的最近历史记录是年高殿乡养殖近三百亩,收获鲜粉八千多公斤。同安则以东坑湾为最,一直到二十多年多,还有渔民零星采制。
渔农在冬天大潮时,在蚵簇下捡拾幼小海兔,放养到海塭内。塭内遍插竹枝,从冬至到四月,海兔会在温暖的午后,爬附在竹枝上产卵。渔农以铁钩勾取,乘湿舒展之,不使团结。回家后再按其颜色——绿、浅绿、黄、深黄,分开晾干。也有书籍说,黄色的,是晒晾不得法所致。
晒干的海兔卵群带,即是海兔粉,行话简称海粉,乃是如今厦门都鲜有人知的著名特产,声名远播外埠。雍正三年直隶总督《奏报福建货船抵天津折》里,就记载两艘漳州船只分别带有海粉一箱和三箱。
它在食典上赫赫有名,价格也不菲。民国《厦门市志》说,“每百斤现价百元,数年前陟至百斤百七八十元。销售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上海等处。品视燕窝次之。惟每年出产统计,在五六千斤而已。”
“品视燕窝次之”,你说在名贵滋补药材里,地位有多高!
海粉营养成分,目前查清的是,蛋白质32%,脂肪9%,还有十数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海粉如何食用?古人用“以点羹汤”,也就是做汤菜的调料,滋味鲜美。《本草纲目》称它能软坚散结,能治赤痢、风痰。海粉加冰糖炖服,治发烧、咳嗽、鼻衄,也可以作清凉饮料。
海粉声名日大,后来,例如与《海错百一录》并名的北方海洋典籍《记海错》,作者郝懿臣干脆用“海粉”指称海兔。
海兔的卵索带的——海粉
三
一般说来,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是动物与植物的分界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体碧绿的海兔,竟然横跨两界——它能够完美吸收所吃藻类的叶绿素,转入到自己体内进行光合作用,转化能量。
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能够生成叶绿素的动物,太神奇了!
我认为对人类的意义远胜过蒸汽机、原子能和互联网!
大胆设想一下:
倘若能够把这种基因转移到人体,人体自行生产碳水化合物,人类生存最重大的粮食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碳排放之类问题也不在话下了,地球温暖化的人为因素去掉了大半。
你说,当今世界的最重大问题是不是解决了一半?
损失当然也有,比如帝国巨头们失去了以粮食短缺作为战争理由的兴奋,而饕餮们丧失了品尝山珍海错的口舌快感,有山林情结如我者也没有躬耕田亩的趣味。
我很遗憾厦门人中止了养殖海兔,更遗憾厦门人没有对它深入研究。其实仅仅动物叶绿素一项跨界生物工程,就足以产生许多个诺贝尔奖。
海兔也可以是艺术创意的灵感源泉。世界上的海兔据说有几千种,它们造型之诡异、色彩之奇丽,堪称俏绝天工!我在网上只看了数十种,就惊骇不止,开始思考是否真有超人类的智慧存在。
不信,你上网搜搜,一定惊异得掉下巴。
忽然惊觉,从来不追星的我,是不是恍惚间变成了“海粉”?
引自即将出版的《厦门吃海记》
作者简介:朱家麟,日本立命馆大学社会学系(应用传播学专业)博士、博士后,原厦门晚报总编,厦门日报副总编。
LOOKERS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