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海洋知识竞赛题库第三期三

第十二届海洋知识竞赛题库

第三期(三)

接上期

1.从年开始,中国台风网实现了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的网络共享。

2.根据台风命名规则,当该次台风引起灾情严重时,其名字将不再循环使用。不再循环使用的台风名称举例如下:威马逊、海燕、菲特、尤特、宝霞、韦森特、天鹰、凡亚比、莫拉克、凯萨娜、芭玛、珍珠、碧利斯、桑美、象神、麦莎、彩蝶、龙王、苏特、婷婷、云娜、欣欣、伊布都、鸣蝉、查特安、鹿莎、凤仙、画眉。

3.年7月18日15时30分,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镇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60m/s);7月18日19时30分前后,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7级(60m/s);19日7时10分前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48m/s)。

4.我们通常用鱼的鳞片或耳石来确定一条鱼的年龄。科学家还可以根据脊椎骨来判断鲨鱼的年龄。

5.鱼类生长最迅速时期一般在性成熟以前。

6.许多以浮游生物或者小型鱼类为食而又生活在外海的鱼类,往往有大规模集群生活的现象。

7.鲨鱼属于软骨鱼类,没有鱼鳔,调节沉浮主要靠肝脏。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鲨鱼的肝脏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酯轻得多的二酰基甘油醚的增减来调节浮力。

8.所谓鱼翅,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一种海产品,并没有太高的营养价值。

9.?鱼,又名吸盘鱼,喜欢吸附在鲨鱼、海龟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有着“免费旅行家”的称谓。

10.人们口头上常说“左鲆右鲽,左舌鳎右鳎”,就是说比目鱼中,凡两眼在身体左侧者是鲆类和舌鳎类,两眼在身体右侧者是鲽类和鳎类。比目鱼刚从卵孵化出来的时候,两只眼分别在身体左右两侧,是对称的。但是随着发育,慢慢沉到海底,一只眼开始向左或向右移动,经过一系列变态之后,变得和成体一样,营底栖生活。

11.飞鱼科多为暖水性上层鱼类,以太平洋赤道及热带水域中最多。它强有力的尾鳍,帮助它跃出水面,同时其胸鳍特别发达。飞鱼有时在空中滑翔可达10s以上,飞过m以上的距离。

12.金枪鱼,又称为鲔鱼、吞拿鱼,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广阔水域。广义上,鲭科中金枪鱼属、细鲣属、舵鲣属、鲔属、鲣属5个属的鱼都可称为金枪鱼。狭义上,金枪鱼指的是金枪鱼属中的8个种: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南方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黑鳍金枪鱼、青干金枪鱼。金枪鱼有强劲的肌肉、发达的皮肤血管系统。

13.海洋里最大的鱼是鲸鲨,鲸鲨科鲸鲨属的唯一种。鲸鲨栖息于水域上层,滤食小型甲壳类和小鱼等。卵生,卵椭球状。鲸鲨广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海域。

14.棱皮龟,又称革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者,主要分布在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尔也见于温带海洋。

15.儒艮,被称为“美人鱼”,是海牛目儒艮科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儒艮分布在南北纬27°之间印度-西太平洋水域,分布范围并不连续,全球37个热带与亚热带国家与地区均有儒艮的踪影。儒艮主要生活在海草丛生的浅海。在中国,儒艮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沿海。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

16.海豚睡觉时会保持自然游动。

17.在光照和水温适宜时,甲藻能够在短时期内大量繁殖,与硅藻一样为海洋动物的主要饵料,故有“海洋牧草”之称。

1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流行。根据调查发现,居民习惯生食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是造成甲肝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毛蚶是此次甲肝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19.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的赤潮生物有多种,分别隶属于细菌门、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原生动物门10个门类,除了原生动物红色中缢虫外,其他的赤潮生物都属于浮游藻类,其中已经确定的有毒赤潮生物83种。中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多种,其中30种在中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

20.裸藻门既具有植物性特征又具有动物性特征。具植物性特征是指其具有载色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具动物性特征是指其具有感光性眼点,不具有细胞壁,会动物式吞食固体。

21.赤道辐合带(IntertropicalConvergenceZone,简称ITCZ)是热带地区一种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是介于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辐合带。

22.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是达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世界各地对台风的称谓不同,在西太平洋称为台风,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称飓风,在印度洋称热带风暴。

23.罗斯贝数(RossbyNumber,RO)得名自美国气象学家卡尔2古斯塔夫2罗斯贝,是一个有关流体流动的无因次量。罗斯贝数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中惯性力及科里奥利力的比值,可用来描述行星旋转过程中科里奥利力的影响程度,常用在如海洋及地球大气等有关地球物理学的现象中。

24.南极大陆德尼森角享有“世界冷极”“世界风极”和“世界旱极”的称号。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50℃。

25.海水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和气候的调节器。世界海洋每年蒸发的淡水有万立方千米,其中90%通过降雨落回海洋;10%变为雨雪落在大地上,然后顺河流又流回海洋。

26.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是积云对流和天气尺度扰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稳定。在热带对流层中、下部经常处于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当低空出现气旋性环流时,因摩擦作用造成大气边界层内的摩擦辐合,使水汽通过边界层顶向上输送,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使中心变暖。这时地面气压下降,气旋性环流加强促使摩擦辐合进一步加大,向上输送的水汽量增加,继续使对流层中、下部加热,致使地面气压继续下降,气旋性环流进一步加强。如此循环反复,就形成台风。

27.中国冬季盛行东北风。渤海位于中国北方,冬季主要受偏北风影响。

28.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下垫面的冷却作用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海洋中冷、暖海流之间或海陆沿岸,只要风向适当,即空气从暖区吹向冷区,都可能在冷的下垫面上形成平流雾。平流雾是海上出现最多、对航海影响最大的一种雾,故又称为海雾。

29.海市蜃楼是发生在海面、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的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原理,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海市蜃楼就是因海面上冷空气与高空中暖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

30.热带印度洋海盆增暖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之后的春、夏季。这种现象会对亚洲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导致南亚高压加强、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进而导致中国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形成洪涝灾害。

31.大约从年开始有了全球表面温度的器测数据,包括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SummaryforPolicymakers),全球平均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线性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在~年期间温度升高了0.85℃,约每10年变暖0.06℃

32.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沃克环流的变异可能导致ENSO事件的发生。

33.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极地东风(东北风)。

34.哈得孙湾的气候特点是多雾多冰。一年中大约有个雾日;海水于10月开始结冰,北部到八九月份才开始融冰。

3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条“兹设立理事会的机关如下:①经济规划委员会;②法律和技术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任期5年,连选可连任1次”。

36.内海是指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全部海域,包括海湾、海峡、海港、河口湾,被陆地所包围并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海域,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其他海域。内水包括沿海国的河流、湖泊、运河和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泊船处,低潮高地等内水海域。内水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而且外国船舶在此不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国际法的规则和中国的有关法律,渤海湾水域的法律位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37.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大陆架是沿海国从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38.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存在的条件是低温高压,直接从海底采上来时会因外界条件改变而失稳分解。为了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直接地研究,需要保真取样技术,保温保压,避免其分解。

39.随着位于龙口的国内首个海下采煤工作面的建成,继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5个实现海底采煤的国家。

40.南极大陆以寒冷而闻名,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温度为-25℃。同时南极大陆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因而南极也被称为地球的“冷极”和“干极”。在南极陆架近岸区,水体的特点是低温、高盐。

41.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承受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具有客观性及主观性、区域性与时间性、动态性及可调控性特点。

42.年,美国和英国签订了一项保护北极和亚北极候鸟的协议。

43.年建于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km,最宽处km。

44.年12月8日,浙江南麂列岛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45.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舟山群岛最南端。

46.白色污染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的现象。塑料垃圾,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的固体废物。塑料垃圾是中国近岸海域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占40%~80%。最常见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塑料饮料瓶、烟头、塑料渔线和渔网、风化破碎后的塑料碎片等。

47.决定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和盐度。盐度低、温度高的海水密度小,盐度高、温度低的海水密度大。海洋水温对海水密度一般起决定性作用。大洋表层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海水密度在表层与深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浮力作用,密度小的海水位于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使海水呈层分布。沿垂直方向海水密度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

48.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相邻两次面对太阳的时间间隔称为天或日,采用平太阳日(24h)为一天的时间间隔。相邻两次面对月球的时间间隔称之为太阴日,时间间隔比太阳日长,约为24小时50分。在一个太阴日内,发生1次高潮和1次低潮的称为全日潮或日潮,发生2次高潮和2次低潮的称为半日潮。若半日潮中2次高潮潮高相差很小,称之为正规半日潮,若2次高潮潮位相差较大,称之为不正规半日潮。

49.根据平衡潮理论,由月球引起的潮高最高为36cm,最低为-18cm,最大潮差为54cm;由太阳引起的潮高最高为16cm,最低为-8cm,最大潮差为24cm。两者叠加,理论最大潮差为78cm。

50.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当盐度达到或超过25时,即形成咸潮(或称之为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咸潮一般发生在冬季。中国咸潮入侵主要发生在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等河口区域。

题库公布规则

每周公布一期题库,分四次推送推出,每次50个知识点,每周测试将择取20个知识点进行考核。

请大家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qx/4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