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的江豚雷州湾捉迷藏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里的印太江豚标本。邓安祺摄

江豚的吻部短,嘴角上扬,似在微笑,故也被称为“微笑天使”。

资料图片

走进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琳琅满目的海洋生物标本让人应接不暇,每一个标本都在讲述着生命的故事。此时,一个脑袋圆圆、身子胖胖、表情萌萌的江豚标本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这是海水江豚,也称作印太江豚。”馆内讲解员随即做了解释。提起江豚,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长江江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中华白海豚,在湛江海域内还生活着江豚。

●邓安祺

珍稀

长江江豚的“海里亲戚”

“湛江海域的印太江豚是长江江豚的近亲。”在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初庆柱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认真观察了印太江豚的“真容”:它的吻部较短,嘴角上扬,似在微笑,也被称为“微笑天使”,给人一种非常可爱可亲的感觉。

据介绍,江豚包括印太江豚和窄脊江豚两个种类;窄脊江豚又分为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两个亚种,也有部分研究认为,长江江豚为独立物种。其中长江江豚是唯一的淡水亚种,是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另外两种是海水亚种,是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近年来,在湛江海域发现的鲸豚类种类还是较为丰富的。”初庆柱告诉我们,除了中华白海豚是一个确定的较大群体外,还有布氏鲸、短肢领航鲸、印太瓶鼻海豚以及数量较多的印太江豚。

从分布上来看,印太江豚分布在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海域,西至波斯湾,东至印度尼西亚,与东亚江豚在台湾海峡同域分布。

野生动物选择栖息地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躲避天敌和获取食物。

“雷州半岛东侧形成湛江港和雷州湾两个半封闭的海湾,汇集附近很多河流,从而塑造了雷州湾和湛江港的近海生态。”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介绍说,雷州湾这种半封闭的内湾,为中华白海豚、江豚等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场地,既可以让它们躲避肉食性鲨鱼等天敌,又可以给它们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能够维持种群生存。

站在高处远眺,雷州半岛生态多样,蕴藏着无限生机。

年,“雷州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升格为“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随之扩大为珍稀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与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白蝶贝、文昌鱼、绿海龟、棱皮龟、玳瑁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一样,印太江豚也成为了这里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

共生

中华白海豚的“玩伴”

近日,湛江市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硇洲岛文旅资源开发工作。会上,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工作汇报中提到,雷州湾及附近海岛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珍稀野生动植物就包括中华白海豚、江豚、文昌鱼等。

“中华白海豚与印太江豚的食谱可以说是高度重合的。”据林文治介绍,基于这个特性,印太江豚常常会随中华白海豚一同出现,如果不仔细辨认,印太江豚看起来就像大一号的中华白海豚幼崽。

如果想要辨认它们,则要看背鳍。

据介绍,印太江豚与其他海豚最大的不同是,它们没有背鳍,且体型较小,成年个体体长一般不超过1.5米。

林文治告诉笔者,在旁人看来,“把臂同游”的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看似在嬉戏玩闹,实则是争夺食物。体型较大的中华白海豚甚至会反复冲撞江豚,把体型较小的江豚拖入水中。

通过资料视频的画面可以看到,江豚如果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

湛江沿海渔民在捕鱼时就常邂逅江豚,这些“小精灵”喜欢跟在渔船后面“捡漏”,摄食渔船上的漏网之鱼。

“它们很少会像中华白海豚那样整个身体都从水中跃起,它们仅仅露出自己的头和一部分,不到一秒就不见了,且多以小群活动,因此很难被发现和追踪。”老吴是东海岛上的渔民,他和兄弟们常常整日待在船上,从他们的描述中不难发现,江豚本来露出的部分就少,再加上没有背鳍,在它出水呼吸的时候就更加难以分辨。

相比起中华白海豚,体型较小的印太江豚就显得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保护

沿海居民的“海洋邻居”

“对于湛江海域印太江豚的研究,目前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的。”林文治语气里带有些遗憾。

江豚作为水生野生动物中的旗舰物种,是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标志,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群落结构、被捕食者的分布和行为等,其健康状态也被作为评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环境变化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潜在威胁的重要指标。

“徐闻外罗渔港附近会比较多,我自己也在那边看到过。”年,林文治曾在湛江采集过少数样本,并开展了有关印太江豚的生境预测,但是由于样本数较少,不足以作为完整分析,但他认为,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湛江沿海都会有分布。

湛江东部海域受鉴江入海口湛江港以及雷州湾的影响,淡水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鱼类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常见鲸豚类出没,然而过度捕捞、海洋工程、航运及水产养殖等人类涉海活动也在影响着鲸豚的栖息环境。

根据媒体报道,从年到年,湛江就发生过多起救助搁浅江豚的案例。

“我们怕江豚再次被海浪卷回岸边,所以一直守候到晚上七点才敢离开。”年,两名小伙曾在徐闻县龙塘镇救下一头重约斤的江豚,成功放归大海。

年,一头在硇洲岛海滩上搁浅的江豚也得到了附近渔民的救助。大家合力把它送到岛上的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进行救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工作人员把受伤江豚放在救护池里静养,并清理创口、敷药。

近年来,随着海洋保护与海洋科普教育的普及,许多湛江沿海居民都自发当起志愿者,以各种方式为这位可爱的“海洋邻居”保驾护航。

“江豚搁浅的原因有很多,疾病、受伤或者是其他一些问题都有可能。”据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初庆柱介绍,年在湛江同一片海域就曾发现过死亡搁浅的两头印太江豚,但是当地渔民的保护意识还是很好的,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处理。目前这两头印太江豚已被制作成标本,在未来将发挥其教学、科研和社会科普价值。

“其实湛江每年都有发现搁浅的海洋动物,如果能够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处理流程,收集搁浅信息和样本用于科学研究,相信也会带动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qx/12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