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追求生命的延长是自古以来人们不倦追求的课题,前有秦始皇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外寻长生不老之秘药,现有研究者试图通过基因手段破解人类生命之谜,种种做法所探寻的不仅是对各种疾病的对抗,更是为实现“长寿”的殷切期望。只不过,尽管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许多疾病不再是“死神镰刀”,人类整体寿命比起过去的确有了大幅提升,但显而易见的是,延伸出的生命长度距离我们渴望的“长命百岁”甚至“永生”仍相去甚远。当然,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做不到。且不论那些已被重点保护、年龄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树王”,即便在动物界中也同样存在年龄超群的,比如北冰洋海域生活50年仍旧“只是一个宝宝”的格陵兰鲨鱼,最终的寿终正寝或许要等到其降生后的四、五个世纪之久。纵然已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但在真正的超能力生物——灯塔水母面前,不过是个“弟弟”罢了。所谓“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说的就是哪怕以长寿著称的龟类,同样会面临寿命终止的那天,即便有着“千年王八、万年龟”的俗语,或者“松鹤延年、龟鹤遐龄”的贺词,却也无法摆脱从幼小到衰老的命运,照此说来世间万事万物似乎都无法规避“生老病死”的阴影,唯独灯塔水母对此有着独特见解。作为体长只有半公分的小水母,它们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亲戚的生命轨迹。通常情况下,普通水母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先变为幼虫,后逐渐进入水螅形态,随后进行无性生殖,诞生出许多小水母,直至发育成年,当完成排精、排卵后死去。然而灯塔水母没有照此顺序按部就班走完一生,它们另辟蹊径出一套独特繁殖方式——在完成普通水母最后一步的排卵、排精后,接下来不是心满意足离开尘世,而是顺势重归海底,再次变为水螅形态重新发育以迎接下一次无性繁殖的到来。从理论上讲,如果没有天灾人祸的干预,这个过程可以无限循环下去,相当于一些古侠网游中的“转生系统”,每次重回“水螅”,就是“转生重数+1”以及“等级重置”。灯塔水母此周而复始“刷存在感”的逆天能力像不像拥有着集齐了宝石的无限手套?没错,只要水温适宜,它们每隔4周左右即可达到成熟状态,进而诞生出下一批后代。没有次数限制的分化简直是对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完美阐释。话说到这里,不知有没有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有“回炉BUFF”加成的灯塔水母好比“吃了唐僧肉”的妖精,还真就成了“永生不灭”?其实在解释之前先来考虑另一个问题:“永生”是什么概念。说直白一点,无非就是“与日月同辉”,那么基于的前提是否应该为“本体生命无限延展而不发生本质变化”?比如以人为例,我们所期望的“延年益寿”追求的是“年龄越大越好”,最好是“万寿无疆”,而不是活到一百岁再重新从婴儿开始,对吗?若灯搭水母这般操作,按照我国传统文化来说是否理应归类于“轮回”,或者换句话说,“水螅—成熟—水螅”这一过程是否还有资格称为“同一个体”?看到这相信已经对灯塔水母所谓的“永生”有了新的看法,事实上灯塔水母的每一次蜕变都已不再是曾经的生命,而变为一个全新开始,这就好比竹子与竹笋的关系。竹子地下部分俗称“竹鞭”,与大多植物纵向伸展的根系不同,竹鞭往往横向扩展,在此过程中,竹鞭成节生出并不断向上发新芽,嫩芽破土而出就有了美味的竹笋,等竹笋长至成熟就又成了新竹子。随着时间推移,原本的“母竹”终会衰老枯死,但四周的成片竹林却可是真正“一脉相承”,如果灯塔水母算是永生,此情此景的竹子算不算呢,毕竟密布的根系是紧密相连的。事实上,自然界里随着级别晋升,物种的分化能力、再生能力均不断下降,比如灯塔水母可以实现无性繁殖、自我分化,身为爬行动物的壁虎虽说不能无限繁殖却尚且可以断尾再生,而到了人的身上,或许只是蹭掉一块皮肤都可能形成终生难复原的疤痕。因此必须承认的是,自然母亲还是做到了相对公平,她给予了人类不断进化的发达大脑,同时也让包括跑、跳、攀登、游泳等运动天赋和视觉、嗅觉、味觉、声波等众多信息接收能力逊于其他生灵。同样的,拥有“返老还童”本领的灯塔水母虽然在生命复刻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连1厘米都不足的个头只得在海洋中依靠微生物过活,可以说附近随便来一只小鱼、小虾都足以将它们一口吞入腹中。由此看来,任由灯塔水母有本事无限重生,“被吃掉”亦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这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我好想逃,却逃不掉”,也不知道在它们的心中,是对超能力的庆幸,还是最终命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