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收藏的画册,作者花36年完成,古代生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579714941452258&wfr=spider&for=pc

海洋中深藏着许多未知,它始终笼罩着一层面纱,海底有太多人类没有见识过的生物和植物,如今科技发达了慢慢可以探索海底深处,也可以很好的记录里面的生物,在古代人们对海是怎么理解和记录的呢?

清朝时期杭州有一位画家聂璜,他除了画画之外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生物与动物,尤其是水底的动物,在沿海一带他把自己亲眼所见过的动物都一一画了下来,所以就有了《海错图》。

最受争议的就是他所画的“人鱼”,顾名思义就是和人相似的鱼,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应该都会想起安徒生童话的“美人鱼”吧,大家看图中的“人鱼”,和人的模样很相似,还多了一条小尾巴,手足眉目口鼻也都有,肉是由黑泛黄的,还写了这个鱼多见于广东大鱼山、老万山海洋。“人得之,亦能着衣饮食,但不能言,惟笑而已。”还详细写了捕捉回来之后的情形。

古语里面豚就是猪的意思,一种雅称。所以这里面的海豚被称呼为海豨,一般百姓口里都说是“海猪”,这和口传有关系,因为见过的人不多,描述中一般都说其圆圆滚滚一身肉跟猪一样,“土人呼为海猪,鱼身豕首,小者亦数百斤,肉不堪食,取以为油点灯,蝇不敢近。”古人里有渔民曾经捕捉到小海豚,“腹内有膏两片,绝似猪肪,其肝肠心肺腰肚全是猪腹中物,皆堪食,而腹尤美。”这是对海豚内脏的描述,也和猪相似。

图中的海和尚又是怎么样的呢?“康熙二十八年,福宁州海上网的一大鳖,出其首,则人首也。观者惊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说在福宁有渔民网到了一只大鳖,探出头和人的头一样,看到的人吓一跳,赶紧把它丢到大海里了,“鳖身人首”就是海和尚。这里描述的很可能是棱皮龟,现存最大的龟,能达到3米长,它的后背没有角质的甲片,而是包了一层革质的皮肤,就像和尚的袈裟。棱皮龟也是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之一。

这个是聂璜画的“鳄鱼”,这个鳄鱼其实是在友人口中的描述里面画出来的,他本人从来没有见过,有一个人去了越南之后回来,就告诉他说鳄鱼一般有二丈这么长,四肢很短,嘴呈方形又大,尾巴扁扁的,于是他就习惯性地记录了下来。

《海错图》是康熙年间完成的,里面的配图很奇特,很逼真,有一种踏入了海洋博物馆的感觉。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响应,就如石头丢入大海只有微微一小圈涟漪,后来太监苏培盛将这本书带入到了宫中,并且被乾隆皇帝看到,乾隆皇帝也偏爱这画册里的新鲜事物,多次翻阅,他去江南游玩的时候总是会带很多宫中没有的植物或者蔬菜水果回来,所以这本海洋绘本他很感兴趣,嘉庆、宣统也对此书评价很高,乾隆帝看完说了这么一句话“朕戎马半生,这本书满足了朕对大海的想象”。也是它流传至今的原因。

书里面绘画了多种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更多的是作者在编这本海错图时耗费的心力,聂璜从康熙元年开始创作,康熙三十七年完结,中间经历了36年的积累。里面写了物种第一次出现是在哪里,有些常见可食用的物种还推荐了烹饪方法,就算是平时随处可见的螃蟹,都可以分为那么多种类型,每一种生物背后都有那么多的故事和寓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qx/10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