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文房用品清代二

文房用品清代

71.歙石瓶池长方砚

 歙石瓶池长方砚,清乾隆,长15.5cm,宽10cm,厚2cm。清宫旧藏。   砚歙石制,长方形,石色黑而深沉,风格古朴。砚面雕双螭耳瓶,瓶口部位深凹作椭圆形砚池,瓶腹辟为砚堂,砚堂表面隐现眉子纹石肌纹理。砚背面光素。   此砚造型简洁,石质精良润滑,通体显现金星斑点。

72.巴慰祖石鼓墨

巴慰祖石鼓墨,清乾隆,直径4cm,高3cm。清宫旧藏。   墨仿唐朝初年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出土的石鼓形制成,故名。墨共10锭,通体漆衣装饰,按天干编序号排列,鼓两面分别摹刻大篆鼓文和楷书释文,癸字号墨锭铭文末楷书署“乾隆甲辰三月歙巴慰祖缩临”。墨十锭共装盛于黑漆匣内,匣盖填金题“石鼓墨”。   石鼓墨始现于清代,显然是受金石考据学盛行的学风影响而作,清乾隆朝便有数套石鼓御墨流传。巴慰祖署名于此墨,既不冠以“臣”字,也不谦加“恭”字,说明此套石鼓墨是其为自娱而制。

73.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

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清乾隆,长13.5cm,宽6.8cm,厚1.8cm。   墨制成砚式。上方雕双龙戏水图,龙纹贴金。墨边框饰阳起夔龙。墨背刻阳文隶书御题七言诗句:   固因磨墨有陶泓,砚也何来即墨卿。   新样非关夸巧手,别裁可识寓思情。   必偕出处犹为远,相忘主宾莫与争。   声应气求求应在,研来合相只天成。   后题“刘源者,康熙初年间人也。内府藏所制博古墨,有以砚为式者,因题句。”并署“乾隆庚寅仲春月上浣御题”,钤“比得”、“朗润”闲章,左、右边框上分别刻填金楷书“遂初堂藏墨”、“大清乾隆年制”。   此锭遂初堂藏墨为仿刘源砚式御墨制成,为乾隆朝成套御墨中的一锭。庚寅年为乾隆三十五年(年),时皇帝弘历年高60岁。

74.汪节庵书册式墨

 汪节庵书函式墨,清乾隆,长7.85cm,宽3.7cm,厚1.7cm   墨书函式,其形作函套开启露出书册状,书签上题楷体“乾隆三十年汪节庵造”阳文款。墨上函套部位饰缠枝莲花纹。文字与图案原描金,现金色已褪。   清乾隆三十年应为年。此墨之墨模雕刻虽不能反映汪氏制墨的最高水平,但其制作纪年款识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可证汪氏制墨生涯至迟在乾隆中叶已开始了。

75.端石寿山福海纹砚

 端石寿山福海纹砚,清乾隆,长22cm,宽15cm,厚3cm。清宫旧藏。   砚以端石制,石质细腻,色黝紫,坚润如旧坑端石。椭圆形砚式,砚堂宽阔,砚池处雕饰蝙蝠云纹,5只展翅的蝙蝠错落有致,寓五福之吉意。砚边周饰云纹。砚背面雕刻海水仙山图,意寓寿山福海之祥瑞。   此砚雕工圆润,石质精良,随形配有紫檀木盒,为宫廷造办处砚作所制。

76.彩漆花卉紫毫笔

彩漆花卉紫毫笔,清乾隆,通长23.8cm,管径1.1cm,帽长9.15cm。   笔为竹管,通体彩漆花卉,花叶烂漫,纹饰以黑、红、褐、绿色相间,色彩浓厚,颇具宫廷特色。笔头为紫毫,选上等兔毫精心制作而成。缚毫紫白相间,笔锋尖而齐健。彩漆管毛笔在明代最为盛行,多为龙凤纹饰。清代彩漆管笔装饰花卉图案,别具特色。

77.黑漆描金紫檀木管貂毫提笔

黑漆描金紫檀木管貂毫提笔,清乾隆,通长25cm,管径1.1cm,笔斗长2.2cm。   笔为紫檀木管,饰以黑漆描金缠枝花卉,信手勾绘,线条流畅。紫檀木斗深褐色沉稳,饰以朵花纹,制作精致。笔斗纳毫为貂毫,束毫丰满,齐而圆健。提笔带斗可纳粗毫,是清代较为流行的笔式,适宜书写硕大的字体。

78.描金彩漆天保九如御墨

 描金彩漆天保九如御墨,清乾隆,径11.2cm,厚1.7cm。   御墨体轻,为圆形葵瓣式松烟墨。墨面刻饰松柏树木,远山近水,日月同升,描金彩绘,点染生辉。墨背面题铭填金楷书“御墨”,其下为“乾隆丁巳年制”,且有“天保九如”印识。“天保”出自《诗·小雅》,为祝福君主之诗。“九如”即如山,如陵,如阜,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茂,如南山之寿。这些均为臣下的颂祝之辞。   此墨为描金彩漆墨,即在本色墨上髹漆衣,再涂金施彩,其色耐久,色泽亮丽。明代较为盛行。

79.松花江石云池圆砚

 松花江石云池圆砚,清乾隆,砚径12.1cm,厚1.4cm。   砚圆形,为松花江石制成,石质细腻,色绿,丝丝纹理深浅相间,自然天成。砚面巧作云纹半圆池,仿佛云中旭日,匠心别具。砚背面署篆书“乾隆年制”款印。砚石雕琢工整简洁,以石质取胜。   此砚装潢考究,黑漆描金花卉圆砚盒随砚形而作,盒盖面花边装饰繁复华丽,颇具宫廷特色。

80.御制棉花图诗墨

 御制棉花图诗墨,清乾隆,墨长13.3cm,宽3.7cm,厚1.3cm,墨盒长29cm,宽22.4cm,厚6cm。   棉花图墨,16锭,为成套集锦墨。墨均长方形,墨色黝黑清新,将清明播种、采棉收贩、织布练染、棉花耕作的劳动全过程再现于墨品之上,即分别为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16幅棉花的耕作图景。墨品一面刻劳动场景,一面题刻诗句,完整地表现了农作物棉花耕织的全过程。   此套墨为乾隆三十年(年)御制,装于一黑漆描金双龙戏珠纹盒中,分上下函装,制作极精致。

81.松花江石旭日东升池砚

 松花江石旭日东升池砚,清乾隆,长12.5cm,宽10cm,厚1.5cm。   砚为松花江石制,石色浅绿,丝丝纹理自然天成。砚面巧作云纹半圆池,宛如云中旭日东升,构思巧妙。砚背刻乾隆御题“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并有“乾隆年制”印款。石砚装潢考究,黑漆描金花卉砚盒,随砚形而作,纹饰华丽,颇具宫廷特色。   松花江石又称松花玉,因产自东北松花江流域而得名。其石质坚密,细腻温润,石色纹理明显,以绿色为多,有深绿浅绿,又有赭石色间杂黄色,纹理如刷丝,易发墨。清初康熙年间开采为御用砚品。

82.檀香木管刻御制诗山茶花紫毫笔

檀香木管刻御制诗山茶花紫毫笔,通长20.8cm,管径1.1cm,帽长9.8cm。   笔为紫檀木管,体轻且气味芳香。笔管刻御制山茶花诗句:“火色宁妨腊月寒,猩红高凡压回栏。滇中品有七十二,一一谁能取次看。”填蓝隶书。笔帽刻山茶花枝栖鸟,诗情画意尽显笔间。此为乾隆时期御制笔。   笔毫为紫毫,精选上等秋兔毫为之。毫颖紧束,尖齐而健,适宜书写小楷,甚可人意。

83.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

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清乾隆,通长17.1cm,管径0.8cm,帽长8cm。   笔为象牙管,笔管光洁圆润,管端题铭“万国来朝”四字,为众属国纷纷来朝贺君主之意。笔管纳毫为紫毫,毫短而出锋,毫色黑紫,富有光泽,外毫缚以点翠,亮丽美观,有画龙点睛之妙。

84.御题驼矶石长方砚

御题驼矶石长方砚,清乾隆,长18.3cm,宽12.7cm,厚3.2cm。   砚为驼矶石制,长方形,石色青紫,石质细润发墨,石肌纹理斑斓,表面闪烁金星。砚堂宽平,墨池深广,凸雕五螭戏珠。砚石背面镌刻乾隆皇帝御题诗句:“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列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乾隆戊戌御题”,并“乾”、“隆”方圆印。   砚盒轻而薄,内施黑漆,盒盖所嵌玉件已失,盖面刻填金御题五螭砚铭,与砚石题铭相同,并篆书“几暇怡情”、“得佳趣”两方闲章。此砚为乾隆御赏砚。   乾隆戊戌年即乾隆四十三年(年),乾隆皇帝时年68岁。此年他命于敏中等人编《西清砚谱》,此砚编录入谱。

85.鸡翅木管刻御制诗蔷薇花紫毫笔

鸡翅木管刻御制诗蔷薇花紫毫笔,清乾隆,通长20.4cm,管径0.95cm,帽长9.8cm。清宫旧藏。   笔管为名贵的鸡翅木,木质肌理致密,紫褐色的自然纹理深浅相间。笔管刻清乾隆帝御题蔷薇花诗句:“上品从来称淡黄,开花易盛久难当。休言有刺不堪把,卫足应同讥鲍荏。”笔帽浅刻蔷薇花枝,且填以淡黄色,以附和诗意,相得益彰。   笔纳紫毫,锋颖修长,呈笋头式,为清代宫廷流行的笔式。

86.绿色描金银粉蜡笺

绿色描金银粉蜡笺,清乾隆,长93.7cm,宽96cm。清宫旧藏。   本品为粉蜡笺,表面光滑,为砑光所致,纸质柔韧。其一面为绿色描金银折枝花卉纹,有牡丹、海棠、兰花、梅花等等,花朵、枝叶双勾描金,花蕊与叶脉描银。另一面为洒金面。两面均可以书写、作画,大多用于书写春联、诗歌辞赋,或者作为墙壁的装饰用品。   粉蜡笺曾经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大量生产,为清代宫廷御用纸笺。其种类很多,例如按照加蜡面分有单面或双面砑光两种,按照装饰效果分则有描金银、洒金、泥金、金银箔等。

87.遂初堂印笺宣纸屏

遂初堂印笺宣纸屏,清乾隆,长.9cm,宽49.8cm。   宣纸为棕黄色,上面印有白色山水图案。纸张被裱糊在以硬白纸为基础的双面灰白色暗花绢上。本品共有四幅,可以组合成为一套“四扇屏”,每幅的规格、颜色与品质相同,既可以单独成图,亦可将其串联成为大幅完整的山水图,这种连景图被古人称为“海幔”,又称“通景屏”。其中第三幅的右上角贴有宣纸条,上有朱红色篆文印章“乾隆五十有七年(年)遂初堂初氏记”13字。

88.紫色描金粉蜡笺

 紫色描金粉蜡笺,清乾隆,长.7cm,宽95.5cm。清宫旧藏。   此品为清宫御用纸笺,紫色,属粉蜡笺。一面绘描金缠枝莲纹,另一面则洒金片,两面都可以书写作画,也可以用于多层揭裱。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二。其一为:先于纸的表面涂以色粉着色,再加蜡砑光,在纸面压制光滑之后再绘制图案。其二为:将蜡砑光之后,把色粉涂施于蜡纸之上,用此法纸张更易于着墨。此笺制作精致,为乾隆时期不可多得的精品。

89.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

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清乾隆,高5cm,口径4.7cm,底径3.6cm。   水丞圆唇口,扁腹,两对螭龙托珠为座。砂泥呈黄色,质地极为细润。外口下有回纹和云头纹边饰各一周。器身堆绘绿泥五蝠及双“寿”字,寓意“五福捧寿”。此器造型精巧华丽,为紫砂文玩中的佳品。

90.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清乾隆,盒高9cm,长48cm,宽45.3cm。   六方紫砂澄泥砚置于大紫檀木盒内,盒面填金隶书“萃珍含润”。每方砚分别配有随形的紫檀木盒,盒盖上部均嵌玉一块,上分别刻玉螭纹、兽面纹、玉卧蚕等,下部为填金隶书乾隆皇帝御题。此套砚是在澄泥中掺进一定比例的宜兴紫砂精心制作而成,澄泥中掺紫砂不仅使砚的颜色微现深紫而凝重美观,而且会增加研墨的摩擦力,使砚膛更加“吃墨”。据砚身题字可知,六方均为仿古砚,分别是仿唐八棱澄泥砚、仿宋玉兔朝元砚、仿宋天成风字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汉未央砖海天出月砚、仿宋德寿殿犀纹砚。   仿唐八棱澄泥砚,高2cm,直径10cm。砚八棱形,圆形砚堂。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一规内涵八棱砥,琢端匹绛润而理,平水圆璧安足拟。乾隆御铭。”下有“比德”、“朗润”二印。   仿宋玉兔朝元砚,高2cm,径10.5cm。砚圆形,砚面无砚池,雕有玉兔朝元图。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月之精,顾兔生。三五盈,扬光明。友墨卿,宣菅城。浴华英,规而成。乾隆乙未御铭。”下有“比德”、“朗润”二印。   仿宋天成风字砚,高2.3cm,长11cm,宽10.5cm。砚风字形,弯月形墨池。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春之德风,大块噫气。从虫谐声,于凡制字。谷则为雨,润物斯济。石墨相著,行若邮置。岂惟天成,亦有人事。拟而议之,既纯且粹。乾隆乙未御铭。”下有“比德”方印。   仿汉石渠阁瓦砚,高2cm,长14.9cm,宽8cm。砚长方形,圆形砚堂。砚堂上方镌刻乾隆御铭:“其制维何,致之石渠。其用维何,承以方诸。研朱滴露润有余,文津阁鉴四库书。乾隆御铭。”下有“会心不远”、“德充符”二印。   仿汉未央砖海天出月砚,高2cm,长14cm,宽9.5cm。砚椭圆形,月形浅池。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未央之砖,胡为署建安年?或三台之所遗坠,清漳而濯渊,似孙不察,谬为题笺,形则长以椭,声乃清而坚,嘉素质之浑沦,欲初月于海天,师其迹而不承其伪,是亦稽古之一助焉。乾隆乙未御铭。”下有“比德”、“朗润”二印。   仿宋德寿殿犀纹砚,高1.5cm,长14.3cm,宽8.1cm。砚长方形,瓶形砚堂,瓶口为墨池。砚背面镌刻乾隆御铭:“琴古之产兮,星文彻端。异种足珍兮,辟尘辟寒。他山可磨兮,如瓶斯受。聊以寓意兮,取诸德寿。乾隆乙未御铭。”下有“比德”、“朗润”二印。   据题铭落款“乙未”可知,此套砚制于乾隆四十年(年)。乾隆时期成套的仿古御用砚一部分出自宫廷造办处砚作,一部分交苏州按宫廷样式承做。这套御用紫砂澄泥砚的制作是交苏州按宫廷样式承做后再由宫廷造办处刻字人专门题刻砚名和乾隆御铭。   据乾隆四十四年(年)档案记载,澄泥砚加进宜兴紫砂的原料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成为乾隆帝的朱批御用砚。

91.求是堂款兰亭墨

 求是堂款兰亭墨,清乾隆,长10.5cm,宽9cm。

92.汪斗山款麝香月墨

 汪斗山款麝香月墨,清乾隆,直径4.3cm,厚0.5cm。   墨圆形,一面为月宫桂花树下玉兔捣药图,一面为“麝香月”填金隶书三字,旁边有阳文楷书“南唐韩熙载制,休宁汪斗山仿纯漆贡烟”。由于本品内加药材麝香,因而也属于休宁派传统制墨产品中高级礼品墨、药品墨的混合。

93.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

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清乾隆,高1.8cm,直径10.4cm。   砚圆形,砚面无砚池,雕有玉兔朝元图。此砚属于仿古澄泥套砚(六方)之一,原藏于清宫造办处。   砚缘周围有阴文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月中兔兮日中鸡,卯酉其象交坎离。天然配合谁所为,日鸡月兔两弗知。朝元之砚恒如斯,研朱点笔犹繁词。”又署“太仆”印一。侧面有阴文楷书“仿宋玉兔朝元砚”。砚台外附紫檀木嵌玉盒,盒面中间为圆形夔纹白玉一枚,周围有阴文填金隶书御制诗一首,文字与砚面题诗基本相同,只是“天然配合谁所为”一句中的“谁”改为“神”,又署“乾隆戊戌(年,乾隆四十三年)春御铭”,并“德充符”印一。

94.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

 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清乾隆,高2cm,直径12.5cm。   砚圆形,砚面无砚池,雕有玉兔朝元图。此砚属于仿古(乾隆时期澄泥砚的制作有添加宜兴澄泥)澄泥套砚(六方)之一,只是没有题刻御制诗句,侧面有阴文楷书“仿宋玉兔朝元砚”,盛装于嵌玉紫檀木盒中,砚盒素面。   乾隆时期仿古砚的制作最有新意。当年曾大量制作端石、歙石、宜兴澄泥等各式仿古套砚若干,特别是成套的仿古澄泥砚最为人称道。这些仿古澄泥套砚是当时宫廷最为重要的砚品形式,除御用之外也用来赏赐臣下。

95.竹管兰亭赏狼毫笔

竹管兰亭赏狼毫笔,清乾隆,笔管长19.5cm,管径0.85cm,帽长9.6cm,帽径0.9cm,毫长4cm。   笔为竹制,管上书蓝色“兰亭赏”阴文楷书三字。笔纳紫毫,笔毫为兰花蕊式。

96.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笔管长19.3cm,笔径1cm,帽长9.8cm,帽径1.1cm,笔头长4.3cm。   笔为竹制,管上书蓝色“兰亭真赏”阴文楷书四字。笔管逐渐微敛。笔纳紫毫,笔毫为兰花蕊式,毫颖出锋,尖齐而健。笔帽有白色象牙质笔顶,既装饰美观又起加固的作用。此件尚未开笔使用,仍保持原貌。为清代鼎盛时期的宫廷用品。   清代御用笔制作讲究,选毫精细。一般多取秋冬之兔毫。秋毫取健,冬毫取坚。春夏之毫不堪用。此笔紫毫为精选上等兔毫,为清代笔毫特有的形式。

97.兰亭修禊朱御墨

兰亭修禊朱御墨,清乾隆,长16.2cm,宽8.4cm,厚2.2cm。   此墨朱色纯正,仍沿袭传统制墨方法,制作精良。一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一面为“兰亭修禊”图。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另附《朱墨法》:“用好辰砂一两三,红朱二两,用秦(芩)皮水煮胶,清沁七日夜,倾去胶之清水。于日下渐渐晒至干湿得所,以墨印印之,砚中研用甚佳。一法,以花朱同藤黄磨点成嘉年内朱砂墨妙法。”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述古书法纂》记“造朱墨法”:“造朱墨药汁如造雌黄墨法,此却用绝好银(石)朱为最。”内务府《墨作则例》记载:“做朱墨料用朱砂一斤,广胶六两,冰片三钱,飞金十张,棉子一钱,白布二尺,碳十觔,每五十觔,每料得朱墨十九锭,每锭重五钱三分,共重十两四钱五分。懋勤殿交出改造黑墨,所用冰片、麝香照核减例用两成,改造红墨,照核减冰片二两,用六两八钱六分二厘成做,核减独草烟子每一料重一百八十两,需用桐油三百觔,猪油一百五十觔。灯草二十二两四钱,苏木三十三两六钱,生漆二十二两……”

98.兰亭修褉蓝御墨

兰亭修褉蓝御墨,清乾隆,长16.2cm,宽8.4cm,厚2.2cm。   蓝色。正面为“兰亭修禊”图。背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此墨一套共二十六锭,分别为:映日凌云、青藜阁、世掌丝纶、仙居台阁、东林莲社、春华秋实、兰亭修禊、凌烟阁、七香图、冈渎呈祥、众香国、天保九如、黑丹、五凤凰池、五老告河、晓艳寒香、凤佩、凤玦、夔虎玦、夔龙玦、赤璧、清香直节、鱼佩、杂佩、螭虎玦、璜佩。   清代内廷御墨的制作均出自御书处“墨作”。乾隆初年,“墨作”曾多次将前朝遗墨分类、配匣庋藏,并将各类破墨销毁重造。乾隆初年,御书处“墨作”,仍沿袭旧制,专门承办内廷御墨的制作。其墨品的制作一方面为古墨新制,另一方面为创新样式,均体现了乾隆朝御墨的制作风格。

99.兰亭修褉黄御墨

 兰亭修褉黄御墨,清乾隆,长16.2cm,宽8.4cm,厚2.2cm。   黄色。一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一面为“兰亭修禊”图。此墨一套共二十六锭。   黄墨一般由雄黄、石黄、土黄构成。近代《芥子园画传》记载:“雄黄拣上号通明鸡冠黄。”又“雄黄选明净者细研。”又“土黄用炭火煅用。”乾隆时期彩墨制作成熟,御书处墨作所制墨品色彩纯正,形式多样。如乾隆三十五年“匣作”记载:“洋漆长方匣一件内,下屉配得合牌屉两屉。一屉盛夔凤红墨一块,小红墨一块,白墨一块,蓝墨一块,一屉盛夔凤绿墨一块,红墨一块,腰元白墨一块,蓝墨一块,绿墨一块,上层合牌屉两屉盛五色墨十块,中层合牌屉一屉盛八角蓝墨一块,黄、白、绿墨三块呈览,奉旨,将下层屉内红、蓝、绿墨,交懋勤殿毁造墨用,照红夔凤墨配做绿墨一块,小红墨照样配做黄墨一块,照绿夔凤墨配做蓝墨一块,白腰元墨照样配做红墨一块,照合牌墨样配做黄墨一块,中层屉内照八角蓝墨配做红墨一块,其余配准装。钦此”。

.兰亭修禊绿御墨

兰亭修禊绿御墨,清乾隆,长16.2cm,宽8.4cm,厚2.2cm。   绿色。正面为“兰亭修禊”图。背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此墨一套共二十六锭。

.兰亭修褉白御墨

 兰亭修褉白御墨,清乾隆,长16.2cm,宽8.4cm,厚2.2cm。   白色有裂。一面上方有楷书“御墨”两字,中间为楷书“乾隆丁巳年(年)制”六字,下方为“兰亭修禊”印一,皆填金。一面为“兰亭修禊”图。此墨一套共二十六锭。   白墨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墨品,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五《墨谱》载:“近黟,歙间有人造白墨,色如银,迨研讫,即与常墨无异,却未知所制之法。”到了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述古书法纂》又载:“徽州人造白墨,其色如银,研讫与众墨无异。”   乾隆时期御书处墨作均彩墨制作。从乾隆四年的彩墨制作中或许能有一些了解。如“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太监毛团高玉交,彩金墨大小二十六锭,白色墨大小二十六锭,黄色墨大小二十六锭,绿色墨大小二十六锭,青色墨大小二十六锭,黑色墨大小二十六锭,红色墨大小二十六锭,传旨着配有抽屉箱内,钦此。…..十一月初十日,白世秀将摆得七色墨一百八十二锭,交太监毛团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着内廷讨箱子盛装钦此。……配得糊锦绫里紫檀木盘十件装在洋漆箱内,上刻“天章宝露”签,随象牙牌子一件持进交太监毛团呈进讫。”从中可知,乾隆初年彩墨制作形式的丰富多样。

.翁方纲铭端石长方砚

翁方纲铭端石长方砚,清嘉庆,长22.2cm,宽14.7cm,厚1.3cm。   砚端石制,长方形,色紫而黑,石质莹润。砚堂平直宽阔,其上端深凹长方形墨池。砚背浅刻一老者抱琴,衣袍素净,上部题铭“陶靖节抱琴图”六字,左下侧署“南楼老人陈书摹”并篆书“陈书”印,右侧署“戊辰三月十二日,北平翁方纲观”并篆书“苏斋”印。此砚造型简洁,为文人用砚风格。

.程丽仲压胜钱墨

 程丽仲压胜钱墨,清嘉庆,通长9.35cm,宽3.3cm,厚0.6cm。   墨主体为长方形,上卧圆雕盘龙。正、背两面皆起边框。正面压印阳起的龙、虎、螭、龟,托起一趺坐的仙人,仙人两侧各立一持花童子。背面布满乳钉纹,并仿铜钱锈蚀剥落之状貌。左侧署阴文填金楷书“嘉庆七年程丽仲造”款,右侧面为阴文填金楷书“压胜钱”之墨名。   此墨造型仿金属压胜钱形状。

.端石灵芝池长方砚

 端石灵芝池长方砚,清嘉庆,长17.8cm,宽12.3cm,厚2.8cm。   砚为端石制成,石质细腻,黑紫色,极易发墨。雕工圆润,砚面雕饰灵芝纹长方池,寓意祥瑞如意,为宫廷器物常用的装饰内容。砚堂盈满,不露锋芒。砚背面浅刻一博古方壶,壶上饰几何纹间以五蝠,寓意吉祥福寿。砚盒盖面为黑漆描金折枝菊花纹。此砚体轻而薄,装潢精美,为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所制。

.李鸿宾恭制端石长方砚

 李鸿宾恭制端石长方砚,砚长17.5cm,宽11.8cm,厚2.4cm。   砚端石制,呈淡紫色,石质细腻温润。石蕴“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等自然纹理,令人赏心悦目。此砚砚堂平坦,正、反两面皆可研用,均不另设墨池。正面池围框上饰回纹花边,背面为光素边。砚正面上方镌阴文隶书“御制句:端溪质润坚”八字,此为道光帝赞端砚佳美之句。砚背面刻砚铭“寰海镜清”四字,喻国家泰平。砚背左下侧刻“臣李鸿宾恭制”六字款。砚装一紫檀嵌玉盒内。

.端石太平有象瓶池长方砚

端石太平有象瓶池长方砚,清道光,长16.1cm,宽10.5cm,厚2.5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长方形,石色紫中泛红,石质润滑。砚面雕一象耳瓶,将砚堂与砚池组合为一瓶形,瓶腹部辟砚堂受墨,瓶颈两侧雕饰双螭捧寿纹,瓶口深凹处雕作椭圆形砚池。砚背浅浮雕海水纹及鱼跃龙门图,上方随自然铁线纹理巧作一圆月。   此砚石质精良,制作新颖,雕工精细。

.松花江石“道光御赏”砚

 松花江石“道光御赏”砚,清道光,长13.6cm,宽9.3cm,厚1.5cm。清宫旧藏。   砚以松花江石制,长方形。石肌纹理清晰,绿色横向纹理浅淡相间,如春水绿波,富于天然韵味。砚面光滑,上部墨池雕漩涡纹,与砚石纹理浑然相融。砚背面填朱篆书“道光御赏”四字。砚装入随形砚匣,匣底为紫檀木嵌牙框,匣盖为匏制,且范模诗文: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谢朝华之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此砚制作考究,沿袭清中期之砚式制作,为清代道光皇帝之御用砚。

.澄泥风字砚

澄泥风字砚,明,长26.5cm,宽17.3cm,高2.5cm。   砚澄泥质,鳝鱼黄色,略具“风”字造型。砚背刻阴文草书题铭:“太守清贫不画绢,孙翁拟持蜀麻面。象气时之升与石,千年高节今如见。”款署“洪武庚申孟夏晦前一日”、“南宫里人宋克”,左下方镌“龚”字篆印。   此砚铭文为明初宋克所作,其内容说明是为友人孙翁而题,孙翁乃此砚主人,其人生平不详。

.竹管大霜毫笔

竹管大霜毫笔,清早期,长26.4cm,径1.3cm。   笔竹管。管上端阴文填蓝楷书“大霜毫”,字体舒展。顶部贴锦装饰。笔头长硕丰满,锋光润,色如霜雪,副毫染为蓝、褐、橘三色,层次分明,有斑驳之美。此笔的制作简约而不失精细。   宋代的《负喧野录》记载:“韩昌黎为《毛颖传》,是知笔以兔颖为正,然兔有南北之殊,南兔毫短而软,北兔毫长而劲,生背领者,其白如雪霜,作笔绝有力。”这段文字说明,古代用于制笔的兔毫,不仅有紫色、花色的,尚有白色的。“大霜毫”之名是对白色兔毫毛笔的形象称谓。

.万斯同铭端石瓜式砚

 万斯同铭端石瓜式砚,清初,长20.4cm,宽18.9cm,厚3.1cm。   砚端石制,紫色,随材成形。砚堂琢为一瓜,肥大的叶子遮成砚边,叶上有斑斑蛀痕。瓜蒂处镂雕出砚池。砚背阴文篆书题“维彼瓜瓞,载咏绵绵,根深蒂固,于万斯年”,末署阴文楷书“万斯同铭”,并刻“季”“野”篆书印;左下方镌篆书“山阴吴氏珍玩”款,吴氏乃万斯同后又一鉴藏者。   此砚造型厚重,构思巧妙,颇具情趣。雕刻刀法简洁流畅,圆润无锋,于浑朴随意中表现出工匠纯熟的技艺,反映出明末清初的制砚风格。

.顾二娘款洞天一品端砚

顾二娘款洞天一品端砚,清初期,长23.5cm,宽20cm,厚3.6cm。   砚为端石制,随天然形。砚面上方开一横卧长方池,砚池边际刻夔龙盘绕纹,右下方刻篆书印“莘田真赏”、“十砚轩图书”。砚面左侧刻行书“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下刻行楷书“康熙己亥六月任”款。砚右侧刻篆书“吴门顾二娘造”。砚背右半部刻楷书铭文:“不方不圆,不雕不琢。略事磨砻,德修罔觉。如金在冶,如玉离璞。端州多才此超卓,晤言一室君子乐。”下署“甸铭”二楷字;砚背左半部有篆书铭文“敦厚凝重,以为质也。温润密栗,以永式也。磨砺洒涤,以修慝也。日新不息,以崇德也。”刻行书“鹿原”,篆书“林”、“佶”等字。   顾二娘的传世作品真伪混杂,此砚构图典雅,雕刻古朴,工艺精良,与当时的制砚艺术风格相符,又经清初学者余甸、林佶鉴赏题跋,其“吴门顾二娘造”款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朱彝尊暴书亭著书砚

朱彝尊暴书亭著书砚,清初期,长20.5cm,宽13.7cm,厚2.8cm。   砚端石制作,质地润泽。砚为长方形,雕斜通式砚池。砚背覆手内阴刻朱彝尊像,上方有朱彝尊自铭:“北垞南,南垞北,中有暴书亭,空明无四壁。八万卷,家所储,鼠衔疆,獭祭鱼,壮而不学老著书。一泓端州石,晨夕心相於。宩厥象,授子孙,千秋名,身后事。丁亥(年)春彝尊自铭”,下有“青士勒石”款。砚侧刻宋荦行书铭:“竹垞老人有宝晋斋癖,游岭南,蓄砚最富,晚得此砚,周青士为勒小像并其所自为铭,风神玉谰,石骨云瞍,对之如见米家研山,欲巾笏而拜,真神品也。朱氏子孙世宝之。商邱宋荦跋。”砚盒盖面刻心秋居士题名“暴书亭著书砚”。

.青玉龙纹管珐琅斗提笔

青玉龙纹管珐琅斗提笔,通长31cm,斗径6.5cm。   笔头褐色,笋尖式。笔管为青玉琢制,管上浮雕龙凤主题纹饰,两端分别阴刻回纹、莲纹为衬,笔顶镂雕卧螭。管下端镶缠枝莲纹珐琅笔斗,掐丝均匀,釉色纯正光润。   此笔为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集玉雕、珐琅工艺于一体,制作精美,是罕见的、工艺鉴赏性较为突出的清代毛笔。

.橘黄色描金云龙边粉蜡笺

橘黄色描金云龙边粉蜡笺,长.7cm,宽95.7cm。   笺背色洒金,纸面印描金云龙纹边栏。描金彩与云龙纹样具清代中期的装饰特点,为此纸年代鉴定的依据。   粉蜡笺的制作技术始于晋、唐时期,在清代加工纸中被广泛应用。此纸在装饰上避免了通笺遍饰,采用边栏的表现形式,乃其特色所在。从故宫博物院现藏纸张分析,此类云龙边栏纹样在清代中期开始出现,及至清代晚期历朝沿袭使用。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清中期,通长21cm,直径0.9cm,小笔全长6cm。   此笔运用连环装插的手法,将两支双头的微型紫毫毛笔共纳在一支带腔的竹制笔管中。笔管上有填蓝色隶书“经天纬地”四字。   关于此笔,清人沈初著《西清笔记》记载:“浙省供御之笔……有名经天纬地者,管中藏四笔,尚可用,微嫌其锋短少滞,其余虽饰适于用。”以沈初在清宫的任职经历,可知此笔大约的历史年代、特点及生产地域。   此笔设计精妙,表现出清代制笔工匠的卓思睿智,是清代毛笔的经典之作。

.端石醉翁砚

 端石醉翁砚,清中期,长24.7cm,宽17.5cm,厚3.3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石质黝黑细腻,有明显的“火捺”、“青花”、“焦叶白”等石肌纹理,为旧坑端石。砚随自然石形而作,砚堂平阔,斜通砚池,池上浮雕一醉翁,倚书畅饮,酣然自得,旁立一酒坛。砚背光素润滑,也可研墨。   此砚体厚重,石质精良,侧面略有剥蚀。附随砚形而作的嵌玉红木匣,匣以整木掏成,内髹黑漆,制作讲究,颇具宫廷特色。

.珐琅管羊毫提笔

珐琅管羊毫提笔,通长20cm,斗径2.8cm。   笔头为羊毫长锋。笔管为铜胎掐丝珐琅管,饰花卉图案,浅蓝的底色上点染着白、黑、粉诸种珐琅釉色。图案的设计与釉色的应用显现出清代晚期民间珐琅工艺的风格。   笔斗体态狭长,与笔管相连的曲线舒缓,表现出清代晚期提笔共有的造型特点。此笔是故宫博物院仅藏的珐琅管毛笔,为传世极少的品种。

.端石瓜纹随形砚

端石瓜纹随形砚,清晚期,长13.5cm,宽9.8cm,厚1.5cm。   砚端石制,石质细润光滑,随形而作。砚面于砚堂上方巧作月形池,池上雕饰瓜叶纹。砚背面平滑光素。   此砚体轻而薄,造型简朴,小巧实用,为清代晚期砚式风格。

.端石葫芦式砚

端石葫芦式砚,清晚期,长14.5cm,宽9cm,厚2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色黝黑,随形作葫芦式,砚面受墨处平滑,上端深凹长方小池。砚背面中部以下开凹槽做覆手,底一侧留有石皮。砚附葫芦形薄胎漆盒,盒面嵌青玉团寿字。   此砚石质细腻,造型新颖,为清晚期制品。

.端石山水图砚

端石山水图砚,清晚期,长22.8cm,宽15cm,高2.4cm。   此砚为一对,形制、图纹相同,由端石制作而成,共装于一个红木盒中。砚面平滑,石质细而润泽,色淡紫,其中有“青花”、“火捺”、“胭脂晕”等纹理,没有砚堂。砚额之上浅雕阳纹山水图,其上云霭飘浮,中间二株古松对峙于两岸,树下水波荡漾,意趣盎然。

.德国制蓝铅笔

德国制蓝铅笔,清,长18cm,直径1cm。德国制造。清宫旧藏。   此蓝铅笔铅芯为蓝色,属彩色笔类。笔身印有“JohannFaber.BavariaManufacturer.”,可知为德国巴伐利亚地区出品。   这种笔是在铅笔芯中加入了彩色颜料的黏土,故书写时可呈现出相应的色彩。逊清皇室在宫中备有各色彩笔,想必在溥仪幼年读书习字时,五颜六色的彩笔也为他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

.端石琴式砚

 端石琴式砚,明末,长8.5cm,宽3.7cm,高1.6cm。   砚端石制,琴式。砚面内凹,砚池和砚堂相通。砚背面有四小足,底刻“河东君研”,署“钱谦益题”。其下题诗:“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又“崇祯壬午年”,“因亦柳隐录”。随形配雕红木盒,盒面嵌竹刻“还砚图”,并题:“丁未初夏,戏作还砚图,以应竹亭一兄。清玩。”其下署名“程庭鹭”。   此砚石质细腻,造型小巧精致。实用与鉴赏相结合为清代砚式特点。

全球民间艺术收藏网络展销会,是民间收藏家、艺术家、工艺师及社会各界的福音,是“永不落幕的展会”。足不出户,无车马劳顿,为各方提供免费的网络展销平台,免费专家鉴定,每月4次展销,无前期展销费用,弹指间便可展示艺术风采、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渠道、欣赏艺术佳品,淘到心头好!网络展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fz/8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