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美食与螺蛳有关的造句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zqbdf/170927/5727229.html
作这文的初衷,居然是我新识一个字:厣。老师教孩子认字,会读会写会用。会用,常用方式是造句。那我也做一道造句,稍微长些,两三千字的格局。先前多篇文章写到这劳什子,不知怎么写,也不知是否有这个字,每每避开它,或以其它说法兜圈子。多少人写过螺蛳,报刊上读到的也不少。寻常之物寻常写,跳出人家的圈子,写出耳目一新的螺蛳,我是办不到的。开春到清明,螺蛳时鲜。众所周知的原因,菜场严管,后市场(自由市场)封闭,模糊了我对节令的感知。前几天忽然开闸,螺蛳又回来了。依然的售卖方式,论碗或论勺;依然熟识的面孔,卖螺人住哪里,螺蛳来自哪一带水域。南湖荡螺蛳干净,个小肉少;内河螺蛳大小不等,壳色不一,土腥重;只有鱼塘螺蛳,壳薄色黄,个大肉肥。于是乎,连着买,今天吃,明天吃,后天继续吃,日日吃不厌,准备吃到清明。清明后依然有,盛夏有,秋冬还有,那是老人们的职业。不过只吃偶尔了。有说,天天吃螺蛳的人都有着强大的胃,我貌似不怎么强大,吃螺蛳没问题。可知道鸭子,天天连壳带肉囫囵吞食螺蛳,那才叫强大。孩子被鱼骨卡喉咙,倒提鸭子,取其口水,能化鱼骨。螺蛳吃得多,鸭子下蛋愈多,蛋白透明,蛋黄炫红,膏腴嫩滑。开春的江南,乍暖还寒。庄稼汉摇着农船,出河浜,去山前湖罱泥积肥。罱泥网在湖底耕耘,把河泥吞进网兜,吐入船舱,也把湖底的螺蛳一起带到船上,带回村河边沤肥的泥塘。稀薄的泥水中,泛起一朵朵小气泡,螺蛳从气泡中冒出头。我和小伙伴挎着篮子,挽起裤管,跋涉塘中捉螺蛳。俄顷,又一拨螺蛳冒出来。螺蛳没长眼,觉察不到湖塘边一圈守株待兔的觊觎,否则……没有否则,那是大自然给农家的第一笔馈赠。洗净,放脚盆中养清。螺蛳把淤泥吐出来,水脏了换水再养。如此三五回合,脏物吐得差不多了,用剪子或老虎钳剪去屁股,继续养。细观,螺蛳其实有腿脚,在厣头下。厣头就像螺蛳的门户。螺蛳紧紧巴住盆底、贴着盆壁挪动,大半个身子伸到壳外,不知在探寻什么。俗话道,“明前螺,赛肥鹅”。有些夸张。常说明前螺肥美,其实不肥,相反很瘦。美则美,因为开春第一顿,缺荤少腥的口舌对美味渴求的简单满足。清明前螺蛳好在哪里?没小螺蛳,不牙碜。小生命已经孕育,如白生生的米糁,口感软糯。螺蛳最佳的烹饪是爆炒,起油锅,细葱花、姜丝、干辣椒煸出香味,螺蛳沥干入锅翻炒,加料酒、酱油、盐、糖……或许还应该加点什么,咖喱粉、十三香、蚝油?够奢侈了,不求。大火煮三五分钟,厣头多半脱落,标志螺蛳熟透。火候最关键,时间短不熟,过头了嗍不出。母亲大多不愿爆炒,粗盐,老抽,几滴菜油,坐于饭镬筷架。饭熟,螺蛳差不多也熟,省油省柴省工本。此谓炖,说好听些叫蒸。吃螺蛳也是一门技术,筷子搛一颗,螺口对准两唇间,筷头轻轻拢住螺壳,一鼓作气嗍,嗞的一声,连汁带肉,螺肉跳上舌尖,门牙轻含螺肉,识别、保留可食部分,以舌尖门牙嘴唇灵巧配合,剔去碜牙的尾部,还到螺壳。千日之功,功力稍欠缺,螺蛳从筷头滑落,落进饭碗,落脏裤腿,落到餐桌,啪塔,酱色汤汁溅到脸面,溅到衣服上。小孩子没这技术,外客更别说,老人也不行,灵敏度退化了。小孩用两三个手指攥着,嗞,嗞,嗞——一声比一声弱,第一口没吸出肉,汤汁干了,负压空洞乏力,后边几下基本徒劳了。母亲教我,倒过来吸一口,蘸些汤汁,再顺过来吸溜。如此这般,我艰难吃到一颗,父母吃一堆螺壳了。母亲常揶揄我,一丁点肉化那么大力气,得不偿失。最简单也是最笨的办法,用引线挑,弄得两手油腻,孩子无所谓,成人要被耻笑的。母亲时常提醒,厣头不要吃到肚子里。吃到肚里会怎么样?她含糊其辞,只说厣头粘在肚肠导致长不大。防不胜防,厣头经常贴在上颚,滑到喉咙口,手指够不着,呕又呕不出,想到母亲的忠告吓着了,喉结咕咚一下,它真下去了。惶恐几日,貌似没事,哈。厣是形声字,甲表意,厌表声,为何不以其它同音字作声旁?可见确实蛮令人讨厌。有那么几次捉螺蛳,还捉到蚬子、小螃蟹、泥鳅,还有小鱼小虾,量少,单独烧整不像一个菜,那就弄个河鲜大杂烩。佐料少,腥味很重,但汤汁很好,酽酽稠稠的奶汤。母亲说,营养都在汤里边了。偶尔,吃得正欢,一口嗍进去,不对劲,中奖了!那是一种奇臭,味蕾首先感知,通过气道传给鼻腔,大脑反应不及,连忙啐出来。一两颗死螺,烧煮时无甚感觉,多了能闻到。如果异味很大,这一锅螺蛳废了。剪去屁股养的时间太久,或者水温太高,未及换水。以前的女同事,随手抓一把生螺蛳凑上鼻子,能很快挑出混在里边的死螺,她鼻子特灵。炖螺蛳吃腻了,翻点小花样。螺肉炒韭菜,或羹。螺蛳与韭菜,是小河与人间草木的季节约定,它们选择同一节令出市,势必有搭配的因缘。螺蛳焯半熟,以引线挑出螺肉,淘去杂质,与开春韭菜同锅翻炒,无需盖锅,无需放水,几个翻身即可,炒烂了辜负春韭的美意。乡间名菜,吃的是名气,事实上没那么玄乎。徒有其形而乏其鲜,完全是韭菜味道,包括螺肉韭菜羹。羹,稀薄的面糊,这里叫“着泥”,着是动词,泥是词义的吴方言引申。焯过水,螺肉一旦离开螺壳,鲜味损失殆尽。对了,螺蛳还有一个谜语一般的俗名——罐头里笃肉。罐头即螺壳,同样具备有鲜味,也把鲜味锁在罐头里了。以前小河清澈,遍布螺蛳。母亲上水埠淘米洗菜,随手从泾岸石侧面、缝隙中,摸回一碗螺蛳。夏天,一帮光屁股孩子成天泡在河里,抱个脚盆,玩玩闹闹,摸半脚盆。秋冬下不了水,拖网随便往河里扔,两三网的收获够一顿小鲜了,顺带有些郞季、鳑鲏、河虾,凑巧还能弄上野生甲鱼,沉甸甸黑乎乎疑似砖块,现在甲鱼尚没列入禁食的野生动物。还有好玩的,两爿毛竹片插入水底,过一天收上来,竹片正反面巴满螺蛳。或者,捡两只破草鞋,黄昏沉入河底,早晨拉上岸,鞋肚子里一肚子螺蛳,哈,做窝呢。田螺也是螺蛳,固守名称赋予的区域,安居肥沃水田,或出没灌溉沟渠,偶尔,真的偶尔会在小河现身。它青黑外壳上曳着丝丝青苔,相当于绿毛龟体表寄生的藻类。田螺壮实,一颗抵得上五六个河湖螺蛳。寻常加工方式难于入味,田螺嵌肉绝佳。以水养清,生生挑出螺肉,与猪肉一起剁成肉糜,再加点嫩笋丁更妙,以筷头塞进螺壳,戳紧实,原样盖上厣头,猛火蒸煮。掀开厣头,轻轻一嗍,一坨弯弯曲曲如螺肉形的肉糕,入口鲜香,肥美,有咬劲,汤汤水水浇饭吃。说是乡间土菜,实际近乎贵族菜,寻常人家,哪有这等闲情逸致,弄这么复杂,就为那三口两口。螺蛳也分公母,其求爱方式鲜为人知,恋爱成果丰硕,貌似捉不完。只一颗,子子孙孙一哆啰。但说鱼塘中的螺蛳吧,开始时是渔民撒的青鱼饲料,想不到青鱼的饕餮远远赶不上螺蛳的繁殖,塘里螺蛳越来越多,成为养鱼的副产品。螺蛳壳不够漂亮,其颜值,珍贵,远远比不上海螺壳、花螺壳。不过在我看来,它坚硬的外壳,椭圆的螺口,圆锥形身子,右旋螺线绕出7个螺层,也是大自然的杰作。螺蛳遍布江河湖泽,不仅属于江南。苏北还有蒜蓉螺蛳、酸菜螺蛳、蛋黄螺蛳、咸肉螺蛳、河蚌螺蛳、肥肠螺蛳、猪爪螺蛳,等等等等名目繁多的风味。蜗居江南乡村的我,未免见识浅陋。听说还有螺丝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你说是与时俱进,他说是文化异化。不就是借机吃吃喝喝么,雍雍熙熙,开开心心,哪有那么多道道?我等小民就爱图个时鲜,凑个热闹,也算不负春光。作者简介:皇甫卫明,江苏苏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读名家文,写身边事。顷草堂欢迎名家和家乡文友砸稿,择优发布,供交流,无稿费,转载告知,发稿者文责自负。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fz/5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