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孕育了众多壮丽的自然景观,沉没的珊瑚岛、浮动的热带雨林、庞大的海底火山还有如沉没的城市般尖耸的岩石:但这些没有一处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根据现有的国际公约,不属于任何一国管辖的公海并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范围。
于是,联合国准备出手了。
上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一份名为《公海上的世界遗产:一个应运而生的概念》的报告,该报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共同编撰。报告中列举了5处位于深海区域、拥有不同生态系统的自然景观。该报告称,这5处自然景观合乎“突出的普遍价值”标准,都具备成为世界遗产的潜质,但由于身处公海,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1失落之城热液区(失落之城热液区形成的碳酸石柱)
第一处失落之城热液区,位于百慕大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中间的北大西洋米深海处。该区域于年被首次发现,存在较为活跃的热液活动,不断喷涌出滚烫的液体,距今已有12万年的历史。其中,喷涌形成的碳酸石柱最高的可达60多米,非常壮观。
2哥斯达黎加热穹隆(哥斯达黎加海滩上的小棱皮龟,其迁徙经过哥斯达黎加热穹窿。)
第二处哥斯达黎加热穹窿,年被科学家首次观测到,是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一处海洋绿洲,由风和洋流交汇作用而产生,覆盖了公里~公里宽的海域。该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营养资源,吸引了大批深海鱼类、海洋哺乳动物,以及大型海洋捕猎者如鲨鱼、金枪鱼、海豚和鲸前来觅食,成为这些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濒危的棱皮龟迁徙的必经之地。
3大白鲨咖啡馆(大白鲨)
第三处大白鲨咖啡馆,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夏威夷群岛中间的东太平洋海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类发现的白鲨迁徙过程中的聚集区。研究显示,除了大白鲨,该海域也是条纹状鲨鱼、蓝鲨、鲑鱼、金枪鱼等鱼类的迁徙必经之地。
4马尾藻海(马尾藻海)
第四处马尾藻海,位于北大西洋中部海域,是一个以漂浮的海藻为基础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马尾藻海又称萨加索海,环绕着百慕大群岛,是大西洋中唯一一个没有海岸的“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被称为“洋中之海”,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澈的海。
5亚特兰蒂斯浅滩第五处亚特兰蒂斯浅滩,位于西南印度洋中脊,是一个由植物和动物的化石遗骸形成的沉降小岛,被认为是地球上进行地质学研究的最佳地点之一。
(“决心”号钻探船水下摄像机传回的“亚特兰蒂斯浅滩”的画面。)
近年来海洋类世界遗产的大幅增加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其中公海占全球海洋面积的2/3、地球面积的约50%。自年第一个海洋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截至今年6月,全球已有47处(分属于36个国家)海洋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澳大利亚大堡礁、菲律宾图巴塔哈群礁自然公园、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等。
据统计,自年以来,随着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美国)、凤凰群岛保护区(基里巴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中的海洋景观覆盖面积相比以往大幅增加,已占到全球海洋保护区面积的10%左右。
呼吁拓展保护名录范围报告指出,在最深邃和最遥远的海洋里存在着很多壮美景观,且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完全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
“就如同美国的大峡谷国家公园、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等世界遗产地一样,海洋类世界遗产同样需要得到人类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此呼吁成员国考虑对年开始正式生效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进行调整,特别是对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相关提名程序进行扩展,以将该公约的保护范围延伸到公海这一特殊海洋区域,同时鼓励各国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和倡议,以加强对“人类共同的遗产区域”的探索和维护。(中国海洋报 记者周超)
(编辑:郑雅楠 审核:金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