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君人物中药国宝毛辑熙

怎样判断得白癫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15/4679472.html
A

BOUTRECORD

记者手记

采访桐君阁就像阅读一部中药制剂史

从年(清光绪34年),重庆名士许建安仰慕药祖圣德,在当时重庆最繁华的太平门鱼市口开办桐君阁熟药房,到抗日战争时期,桐君阁药厂成立救护队,参与灭火和救护伤员,再到桐君阁药厂重组并入太极集团……“老牌桐君阁,精制中成药”的美誉广为流传。这是一个企业从破土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成长史,也是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世上从来没有无因之果,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桐君阁人的汗水,岁的毛辑熙、86岁的苏国棣、87岁的颜大富,他们有的是制药能手,有的是原材料采购的化验机。就如刘廷全先生所言,质量和诚信,一直是桐君阁药厂的命脉。虽然退休多年,桐君阁药厂现任领导每年都会把以前在桐君阁工作过的领导、技术人才请回去座谈,探讨如何让桐君阁生产的药品更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引用自《重庆晚报》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桐君阁的百岁老人

毛辑熙老先生

GREATCONTRIBUTION巨大贡献毛辑熙年生

进入桐君阁药房师从左泽安,解放后先后担任制药工人,车间主任,制药剂师。他对中药材鉴别、加工炮制、各种传统剂型的制剂工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

年,重庆市卫生局清理伪劣药品和统一全市中成药处方,重庆市卫生局聘请毛辑熙为重庆市中药鉴别整理组委员会委员。

年毛辑熙起草制订了《重庆市中药成方制剂标准(草案)》,制订了中药生产操作工艺余种,完成了77版药典中12个产品的起草和四川省药品标准中约个品种的起草工作,为规范和发展我国中成药生产技艺、保证产品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退休留用后,毛辑熙仍承担我厂新产品报批的技术标准审核工作。年获重庆市“老药工”荣誉证书和重庆市名老中医药人员荣誉证书。是桐君阁药厂传统丸剂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该项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百岁寿辰

HUNDRED

而今年的11月24日是老先生的岁寿辰!毛辑熙老先生是国内中医药从业者眼里举足轻重的国宝级人物,桐君阁药厂老一辈工人都尊称他为毛药师。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老先生就是厂里的宝贝,我们心中的国宝!

搞哪行,就要搞好,不要半途而废。

毛辑熙

“我18岁进入桐君阁药厂当学徒,拜的师傅有多少自己都不记得了。”毛辑熙说,最开始在渝中区太平门(现渝中区望龙门旁)当学徒,那时候前店后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师傅要求很高,每道工序都要认真学习。当年没有机械,所有炮制都是人工,光是一颗药丸的制作工序最少就有10多道,多者甚至30多道。正是依靠老药师的身传口授、代代相传,手工制药技艺才得以传承至今。

毛辑熙先生始终认为,“搞哪行,就要搞好,不要半途而废”。正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严苛态度,年他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市名老中医药人员荣誉证书。现在,老人家不仅是桐君阁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国硕果仅存的传统中药制药技艺国宝级大师。问及在桐君阁药厂工作65年的感受,毛辑熙先生有些激动:“很骄傲,一直以来我们制的药都是其他药房的样本。”他仍然记得桐君阁药厂恪守的准则和取得的成绩。“比如,药厂有专门的珍奇部,搜罗各种珍奇名贵药材。选料认真,遵古炮炙,其他药房很难做到!”他还记得,桐君阁熟药房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铺内门面装修考究,店堂墙上悬挂着西康金丝猴、浙江火鸡、印度明月鸟、伊朗鹦鹉、内蒙北箭耆、北方鸿雁等珍禽异兽。店内珍奇部陈列有玛瑙、珊瑚、朱砂、海龙、龙涎香、绿毛龟、珍珠丹、紫具齿、玳瑁等珍奇药材。

历经百年,人生走过的苦辣酸甜大多已经被岁月所侵蚀、淡化,或者全部遗忘。“年纪大了,最爱回忆以前,也最喜欢总结这一辈子。”毛老先生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老东家一如既往地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他对年轻人的劝诫是:人生其实并不长,做好一件事,特别是做好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足矣。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桐君阁人秉承“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的祖训,恪守“品贵不减物,制繁不省工”的质量原则,精制成药,造福社会,赢得“北有同仁堂,南有桐君阁”,“百年桐君阁,精制中成药”的美誉,并荣获了国家级和省、市的各项荣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gpigui.com/lgfb/8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